一、 報告期內公司所屬行業及主營業務情況說明
1、經營范圍
1、經營范圍
批發:煤炭;服務:供熱,發電、分布式光伏發電(限分支機構經營),發電及清潔能源技術的技術開發、技術咨詢、技術服務、成果轉讓,熱電管網工程建設(除承裝(修試)電力設施),粉煤灰綜合利用;貨物進出口;含下屬分支機構的經營范圍。
2、經營模式
2.1采購模式
(1)煤炭采購
公司采購的主要原材料是煤炭,為保證煤炭供應的穩定、提高采購效率,公司向煤炭供應商集中采購。經過公司煤炭經營部對多家大型煤炭供應商的供貨實力、價格、信譽、服務等進行考察、洽談、比較,以分析報告形式提交決策程序后,公司與選擇確定的煤炭供應商簽訂中長期煤炭購銷合同。
(2)天然氣采購
天然氣是燃氣熱電聯產的主要原材料,為確保用氣供應的穩定,公司選擇當地燃氣供應企業作為燃氣供應商。公司下屬燃氣熱電企業上海金聯與上海燃氣(集團)有限公司簽訂年度供應合同,每月按實際用量結算。
(3)蒸汽采購
公司子公司寧海熱力、舟山熱力采購蒸汽納入自建供熱管網后向園區工業用戶供應。寧海熱力、舟山熱力分別與國能浙江寧海發電有限公司、國能浙江舟山發電有限責任公司簽訂《供熱合同》,按照園區用戶的計劃需求量提交采購需求。
2.2生產模式
公司按照熱電聯產方式進行生產。公司下屬熱電企業與用熱客戶簽訂《供用熱合同》,根據各用熱客戶申報的用熱計劃組織生產供應。熱電企業主要通過燃燒煤炭、天然氣生產出蒸汽,蒸汽推動汽輪機做功并帶動發電機發電,發電后的蒸汽(自用除外)通過園區的供熱管網輸送給用戶使用。
2.3、銷售模式
(1)電力銷售模式
公司電力產品直接銷售給國家電網公司。公司下屬熱電廠與當地國網供電公司簽訂《購售電合同》,根據合同將熱電項目所發電量并入指定的并網點,實現電量交割與銷售。根據《熱電聯產管理辦法》的相關規定,電網企業要優先為背壓熱電聯產機組提供電網接入服務,熱電聯產機組所發電量按“以熱定電”原則全額優先上網、結算。分布式光伏發電,根據“自發自用,余電上網”的原則,所發電量除了銷售給供光伏所在企業使用外,余電銷售給國家電網公司。
(2)蒸汽銷售模式
公司蒸汽產品的主要用戶為園區的工業用戶。公司與熱用戶簽訂《供用熱合同》,通過蒸汽管網向用戶輸送生產的蒸汽以實現銷售。蒸汽價格由公司和熱用戶依據生產經營成本和市場供求狀況等因素協商確定,并按照煤熱價格聯動機制調整。
(3)煤炭貿易銷售模式
目前,公司煤炭貿易銷售模式主要有兩種:
①公司與參股公司上虞杭協簽署《供煤協議》,由公司負責采購煤炭并運輸到廠,經上虞杭協驗收入庫后實現銷售。
②公司與客戶簽署《煤炭購銷合同》,待公司采購煤炭到港后,通過客戶自提實現銷售。
二、經營情況的討論與分析
今年以來,受國內新冠疫情影響,公司下游客戶受到一定沖擊且化石能源價格維持高位運行,公司經營也受到一定影響。公司高度重視經營效益,及時分析研判宏觀市場形勢和可能遇到的風險,積極拓展用戶市場,降本增效,努力提升經濟效益。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81,712.88萬元,同比增長30.55%,其中:熱電銷售實現收入100,204.63萬元,同比增長19.19%;煤炭銷售實現收入78,485.55萬元,同比增長50.19%,營業利潤15,116.07萬元,同比減少22.93%,歸母凈利潤11,102.91萬元,同比減少16.85%。營收增長主要是報告期內商品銷售價格和蒸汽價格上調影響。營業利潤減少主要是原材料價格上漲幅度較大,無法完全傳導至蒸汽、電力銷售價格,在整體收入增長情況下毛利率有所下降導致。
公司上半年無一般及以上安全事故及環保處罰事件發生,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報告期內公司經營情況的重大變化,以及報告期內發生的對公司經營情況有重大影響和預計未來會有重大影響的事項
三、可能面對的風險
(一)宏觀經濟風險熱電聯產行業發展及盈利水平與經濟周期的相關性較高。熱電聯產實行以熱定電的生產原則,當宏觀經濟下行時,工業生產熱力需求減少,熱負荷的減少使得熱電聯產機組供熱量及發電利用小時數下降,直接影響到熱電廠的生產經營以及盈利能力。
近年來,受到全球經濟下滑及國內經濟環境變化、產業結構調整等因素的影響,我國經濟增速有所放緩,政府推出并實施一系列穩增長、促改革的政策,宏觀經濟運行緩中趨穩、穩中向好,熱電聯產行業有望保持穩健、良好的增長態勢。但未來如果經濟出現衰退或者增速出現大幅下滑,將對熱電聯產行業的整體經營環境造成不利影響,本公司的業務發展、財務狀況和經營業績也將受到負面影響。
(二)政策變動風險
公司是服務工業園區的企業,具有公用企業性質,經營受國家政策影響巨大。當國家政策、地方政策、園區產業規劃等發生變化時,公司業績會隨之發生巨大變化。
(三)原材料成本上升風險
化石能源價格持續上漲,煤炭和天然氣價格維持高位,這一方面會壓縮公司的利潤空間,也為下游熱用戶增加了經營壓力。如果2022年下半年化石能源價格繼續上漲,公司生產毛利下降,可能面臨增收不增利的經營風險。
四、報告期內核心競爭力分析
1、區位及先發優勢公司是浙江省較早建成的熱電聯產、集中供熱環保節能型企業。公司一直立足于長三角區域進行熱電聯產項目的開發、投資和運營管理。經過多年發展,公司已發展成為業務集熱電聯產、熱力供應、煤炭經營于一體,地域覆蓋上海、杭州、麗水、湖州、紹興、寧波、舟山等各地工業園區的多元化、跨地區企業集團。
經濟發達地區工業企業分布集中,各類企業對電力和熱力旺盛的需求為公司經營發展提供了充分的保障。公司控股、參股的熱電廠在浙江省和上海
市一共覆蓋了長三角的多個開發區和工業園區。隨著企業不斷遷入園區,以及園區現有企業的業務發展,公司客戶的電力和用汽量需求預計有望不斷增長。
2、行業優勢:
熱電聯產是國家《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9年本)》中屬于鼓勵和支持的類別,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行業發展趨勢。熱電聯產和單產發電相比,具有能源梯級利用優勢,高效、環保、節能,可以大幅降低單位發電量的二氧化碳排放。同時,集中供熱是高效的工業園區用熱方式,具有較強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3、管理和技術優勢:
熱電集團具有超過40年的熱電聯產經營歷史,積累及沉淀了良好的能源環保服務運營管理模式,有利于企業的長久發展。公司致力打造成國內一流清潔能源綜合服務商,將管理優勢轉化成發展動力。
公司是國內首批引進循環流化床技術的供熱企業,在目前控股參股的燃煤熱電企業中實現了成功運用,形成了較為完整的能量利用體系,公司經營層通過精細化生產運營管理和節能技改,不斷挖潛增效,公司發電煤耗、供熱煤耗、綜合熱效率、發電汽耗率等技術指標始終處于行業領先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