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冬季供熱關乎民生,涉及千家萬戶,是一項重要的民生工程。近年來,隨著信息化的發展和普及,供熱行業也不斷“與時俱進”。“雙碳”政策驅動、能源成本的提升、企業提效需求和民眾對供熱服務質量的提高等內外部因素,共同推動著供熱行業加速向“智慧化、數字化”轉變。

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加速,全國城市集中供熱面積和供熱管網長度都有了較快增長。根據住建部數據顯示,2011年,我國城市集中供熱面積為47.38億平方米,2020年則為98.82億平方米,2011-2020年CAGR達到8.51%;2011年,我國城市集中供熱管道長度為14.73萬公里,2020年為42.60萬公里,2011-2020年CAGR達到12.52%。隨著供熱面積和供熱管道長度的快速增長,傳統的供熱基礎設施功能不足,供熱管理難度也隨之加大,從而導致損耗進一步加大。

近來由于煤炭價格飆升,部分地區已經出現煤炭資源緊缺現象,這一現象直接導致供熱企業的運營成本直線上升,尤其在“雙碳”目標提出后,供熱作為耗能大戶,也間接造成了環境污染等嚴重的社會問題。供熱系統如何有效實現節能減排也是一大現實難題,節能降耗已經成為當前供熱企業極為迫切的要求。
從能源利用方面講,集中供熱一次性投資大,運行費用高,無論是否需要,暖氣始終全天供熱,因離換熱站遠近不同而造成溫度不均,若遇到供熱偏熱,居民只有開窗降溫,使寶貴的能源白白浪費;另一方面,每天氣溫不同,以及同一天不同時段存在較大溫差,當前供熱公司的調節系統很難做到及時調整閥門,導致居民滿意度低。
總體來看,集中供熱需要更精細的調節,在節能降耗的同時,讓居民用戶更滿意。但供熱系統老舊,信息化程度低。亟待升級的供熱系統,該用上創新技術了。

利用數字化打造智慧供熱解決方案
隨著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和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的不斷發展,給傳統供熱行業面臨的問題帶來了新的解決方案。在數字化轉型機遇下,供熱信息化的發展也不斷經歷了自動化和網絡化的建設過程,目前處于智能化發展的最佳契機,通過技術、業務和產業不斷融合,正走向高效、節能和以人為本的智慧化終極目標。
供熱行業的數字化轉型勢在必行,但整個行業也面臨不小挑戰。如何在保障和提升供熱均衡的同時,兼顧節能減排、安全高效,卡姆福企業積極探索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與傳統供熱行業融合發展新路徑。

具體做法是,通過物聯網技術,精確收集室溫數據、天氣數據、建筑數據等變化,基于卡姆福AI數據治理和算法分析能力,對換熱站、單元、住戶的運行規律進行畫像,構建熱量需求預測模型,實現“熱源、管網、換熱站、住戶”一體化全網協同和精細化調控。按需定產,讓單元與單元之間、住戶與住戶之間的供熱溫度更加均衡,實現統一智能化室溫調節,未來可實現用戶自主溫度調節。

科技有溫度,城市有溫暖。決定一座城市高度的不只是高樓大廈,更有人們能觸感的溫度。智慧供熱為傳統供熱行業轉型發展注入新動能,背后映射出的是在數字技術使能下,城市千行百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新范式。以數字化轉型為契機,卡姆福將持續賦能傳統經濟提質增效,讓傳統行業煥發新活力,從而又聚攏新的產業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