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熱入鄭現場圖
中原網訊(記者 張華/文 周甬/圖)還有一個月時間,鄭州將邁入集中供暖,與往年不同,今年外購熱源將占主力,市熱力總公司自有熱源比例下降,燃煤鍋爐供熱比例僅占12%,熱源富余的話,燃煤鍋爐不啟用。昨日,鄭州晚報跟隨市民代表查看今冬熱源準備情況。
燃煤鍋爐今冬或不啟用
每年11月13日,棗莊熱源廠的鍋爐都備受關注,該熱源廠的用戶也最早享受到集中供暖。但鄭州市熱力總公司新聞發言人孫曉泉介紹:“只要熱源充足,今年燃煤鍋爐不會啟用。”
為落實“氣化鄭州、藍天工程”戰略部署,在去年和今年,對東明路、政七街和棗莊鍋爐房實施了“煤改氣”。其中,東明路燃氣鍋爐是在原址上新建的省內第一座大型燃氣鍋爐房,總供熱面積500萬平方米。
據介紹,熱力總公司外購熱源占總供熱能力的49%,燃氣鍋爐房供熱占39%,燃煤鍋爐房供熱能力占12%,而且還不一定用。
棗莊熱源廠負責人介紹,在今冬集中供暖前,該廠的燃氣鍋爐房將具備供熱條件,實現新增供熱能力500萬平方米。
供熱需求增長點集中在東區
今冬市熱力總公司供熱范圍向東已延伸到京港澳高速、西至西四環,北到連霍高速,南至南四環,今冬供熱面積可達3900多萬平方米,增長點集中在東區。
市熱力總公司形成以外購熱源為主、自備調峰熱源為輔的“大熱源”體系,外購熱源主要來自鄭東新區熱電廠、新力熱電廠三期和正在建設的新密裕中電廠“引熱入鄭”工程,今冬熱力總公司熱源富裕。
上午11點,市民代表來到鄭東新區龍子湖熱力站,嶄新的熱交換站上裝有遠程監控系統,不用上門,交換站內供回水溫度一目了然。
目前,熱力總公司供熱區域內共有交換站1114座,已接管570座,接管后對供熱主管網、熱力站加裝遠程監測監控設備,管網各節點上,安裝了719個監控點,通過對一、二次測溫度、壓力等參數的監控,達到管網的平穩運行。
熱水從新密來到鄭州
昨日中午,新鄭龍湖鎮山后杜大橋,該橋也是大學路南延工程項目現場,在橋的西側是“引熱入鄭”的一個重要節點。
“引熱入鄭”管線從新密市曲梁鎮出發走新港大道到大學路最后到達南郊熱源廠,全長20公里,鋪設進水和回水雙管道。工程已完成了90%,該工程今冬投入使用后,新密裕中電廠2臺30萬千瓦機組510兆瓦熱能,與南郊熱源廠聯合向鄭州市南部供熱,實現供熱面積1100萬平方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