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相關報道,重慶采暖普及率1%不到,年產值在4億左右。而鄰近的成都采暖市場在普及率5%不到的情況下,年產值已高達50億。重慶與成都兩個城市,氣候差別并不大,采暖市場的興起重慶稍晚,為何兩者差距如此之大?追根溯源,是本土老百姓對采暖的理念和裝上暖氣后的生活習慣不是很了解!
中御建設·博世暖通重慶總經理 代超
“重慶的小家電市場很火,每到冬天,電暖爐、加濕器等銷量更是驚人。要知道在相同取暖效果的前提下,空調采暖成本是地暖的3-5倍。”中御建設·博世暖通重慶總經理代超在談及重慶采暖市場現狀時提到,電用采暖設備目前還是絕大部分市民的首選項。在北方有著10多年生活經驗的代總告訴記者,在北方,家家戶戶都懂采暖,同時都有一套冬天在家專用的舒適輕薄的衣服。“在重慶,有這樣的業主,家里開地暖,開著門,穿著羽絨服坐在沙發上看電視,問他為什么開著門,太熱了!”他說諸如此類的小故事還有很多,重慶業主們對采暖存在諸多的不了解和誤解,需要媒體與商家們積極配合,把媒體變成一個有效的知識學習平臺,將更多的采暖知識傳達給消費者!
代總提到采暖跟地鐵一樣,是一項民生工程,家家戶戶都應該有,但現在重慶采暖市場呈現出一個比較畸形的發展態勢,專注于中低端市場的優異采暖品牌稀缺,所以未來,博世暖通將在這塊下狠力。
為了滿足不同層次消費者的需求,中御建設·博世暖通惠民材料工程推出了低、中、高三個層次的材料供業主選擇,針對中低端消費者還推出了實惠的套餐工程;同時也制定了相關的合同和材料明細單,讓消費者明明白白消費,清楚了解自己每一分錢的去向。“很多人都認為全套系統一定要全用進口產品才有保障,其實這也是一個誤區,全部采用進口產品其成本也是巨大的,所以我們建議主機系統鍋爐采用進口產品,其他系統可按個人經濟情況來挑選。”代總說未來重慶還需要引進外來施工力量,繼續壯大和規范本地采暖市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