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求K,必須先求α
α的求解有:理論求解和實驗關聯
一、 對流傳熱系數的主要影響因數
引起流動的原因:自然對流和強制對流
流體的流動型態:層流和湍流,湍流的傳熱膜系數α比層流時大得多。
流體的性質:CP,λ,ρ,μ
傳熱面的形狀、大小和位置
二、對流傳熱系數經驗公式的建立
無相變化時強制湍流下的對流傳熱系數α
得:Nu=f(Pr,Re)
Pr=Cpμ/λ Re=duρ/μ
Nu=αd/λ
無相變化時自然對流下的對流傳熱系數α
Nu=f(Pr,Gr)
對各種不同情況下的傳熱,其具體關系式,則由實驗建立。
應用時,應注意:
①定性尺寸—Nu,Re數中d如何定
②定性溫度——物性數據以什么溫度為準
③應用范圍
四種情況下傳熱膜系數關聯式:
(1)強制對流時的對流傳熱系數
被加熱n=0.4; 被冷卻n=0.3
(2)自然對流時的對流傳熱系數
(3)蒸汽冷凝時的對流傳熱系數(略)
(4)液體沸騰時的對流傳熱系數(略)
三、流體作強制對流時的對流傳熱系數
流體在管內作強制對流
流體在管內作強制湍流(公式要記住)
被加熱n=0.4 ;被冷卻n=0.3
Pr=Cpμ/λ Re=duρ/μ
Nu=αd/λ
對短管:α,=(1.07—1.02)α
當壁溫與流體主體間的溫差較大時
(2)流體在管內作強制層流時α
當Gr<25000時,忽略自然對流影響
(3)過渡狀況下α
Re=2000---10000之間
(4)流體在彎曲管道內流動時的α
α,=α(1+1.77d/R)
(5)非圓形管中α
de=4×S/潤濕周邊
或專用公式,如:套管環隙的對流傳熱
管外強制對流
(1)流體橫向流過單根圓管情況
各點α不相同
流體在管束外橫向流過時
對流傳熱系數,各排也不相同
計算式:Nu=c1c2RenPr0.4
平均α=(α1A1+α2A2+α3A3+)/(A1+A2+A3+)
(3)對換熱器殼側,且管外裝有割去25%(直徑)的圓缺形折流板時,
α計算式:
當管子正方形排列時:
當管子正三角形排列時:
流動截面 S=hD(1-d0/t)
實際α,=(0.6—0.8)α
提高α的途徑
(1)對管內流動:α∝Au0.8/d0.2
(2)對管外流動:α∝u0.55/de0.45
此外,用管內裝置添加物,如麻花鐵或選用螺紋管等也能提高對流傳熱系數。
四、 流體作自然對流時的對流傳熱系數α
Nu=f(Gr,Pr)
Nu=c(Gr×Pr)n
五、蒸汽冷凝時的α
冷凝方式:膜狀冷凝;滴狀冷凝
傳熱效果滴狀冷凝好
對水平單管:
對垂直管和垂直板:
六、液體沸騰時的對流傳熱系數α
大容積內沸騰:液體運動由自然對流和氣泡擾動所引起。
管內沸騰:產生的氣泡不能自由浮升,出現復雜的汽-液兩相流,比較復雜。
沸騰現象
主要特征:液體內部有氣泡生成。
實驗證明:沸騰液體處于過熱狀態,
t1-ts為過熱度。而緊靠加熱面的一小薄層液體,過熱度最大△t=tw-ts,氣泡在凹凸不平的加熱面上產生。而且,液體沸騰傳熱的規律隨過熱度△t=tw-ts不同而不同。
沸騰傳熱計算及影響因數:
計算(略)
影響因數
液體的性質:α隨λ、ρ的增加而加大,隨μ和σ的增加而減少。
操作壓強:在相同的△t下,操作壓強愈高,α和q都愈大。
加熱表面狀況:一般新的或清潔的加熱面,α較大。當表面被油脂沾污,α急劇下降。表面愈粗糙,氣泡核心愈多,愈有利于沸騰傳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