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熱中的糾紛很多,最突出的要數個別人不繳費,影響一整棟樓居民供熱的現象。在此情況下,熱力公司如果繼續供熱,對已繳費的人明顯不公平,企業的經濟損失也是巨大的,這樣一個大城市,光供熱不收費,熱力公司是賠不起的。于是,實現分戶供熱和用熱計量收費,便成為市民關注的一個焦點。居民們說,用水看水表,用電看走字。既然熱已成為了商品,就該用熱量表,既能避免用熱大鍋飯,又能使人們養成節約用熱的習慣。
其實,自我市開始集中供暖一直實行的按面積計算供暖費用的方式,近年來受到越來越多市民的指責。在有關部門的力促之下,按實際用熱量計費的分戶供暖改革,在一片叫好聲中開始了“破冰之旅”。然而在采訪中發現,這項被寄予厚望的改革舉措步履艱難,遭遇了諸如改造費用由誰買單、收費標準如何確定、配套政策不盡完善等一系列難題。
安裝費用誰負擔
從各地情況看,解決冷熱不均的辦法之一,便是實施分戶供熱和計量。太原市建筑節能管理中心負責人說,所謂分戶供暖就是把以往的串聯式供暖方式,改為并聯式供暖方式。按時足額繳納取暖費的居民,可以打開閥門供暖,否則就不給開閥門。這樣,不繳納取暖費的人就“蹭”不到熱了,過去因繳費問題而造成的“連坐”現象也將得到改變,居民間的用熱糾紛大大減少,而供熱單位的工作人員也不再為收不上熱費而傷腦筋。據了解,我市是全國首批開展供熱體制改革的試點城市之一,2003年,我市完成了供熱“暗補”變“明補”的改革,實現了“誰用熱、誰交費”。隨著全社會“熱是商品”意識的不斷增強,建立供熱貨幣化市場機制的條件已基本成熟,為推進供熱計量收費奠定了基礎。
市建管委有關負責人講到,實施分戶供暖首先要做好分戶計量,這并不是一項科技含量很高的工程。對于用戶供熱取暖的計量表,國內有些城市已經成功,供暖中的許多矛盾已經迎刃而解。不過,我市實施分戶計量面臨著很多困難。熱控制計量裝置產權不清是一個制約因素。在房屋建設過程中,開發商需要安裝溫控閥和熱表,而這部分費用落在誰頭上卻難以確定。安裝后的使用過程中,這套系統的維護費用由誰來負擔,也是件令人頭痛的事。
熱價過渡兩部制
考慮到目前實現計量收費存在的現實問題,市建筑節能管理中心專家建議,可先以兩部制熱價的收費方式為過渡,再逐步實現計量收費。所謂的兩部制熱價,即熱價由基礎熱價和供熱熱價構成,基礎熱價反映生產經營性固定資產折舊和熱傳導損失,供熱熱價反映供熱所消耗的煤炭、水和人工費等變量成本。推行“兩部制”熱價,計量收費的測算仍存在一定難度。由于熱費計量表雖然和電表、水表等功能相似,但影響供熱的因素卻相對復雜,在享受同等室溫的前提下,由于邊戶、頂層等戶型耗熱較多,熱表讀數也必然要高。為使這些家庭不必為居住戶型而多埋單,需綜合多種因素科學地測算出居民應該繳納的熱費。
太原市建筑節能管理中心主任劉玉偉說,先進地區的經驗表明,推進分戶供暖和供熱計量改革,實行按用熱量計量收費,是落實節能減排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之一。供熱要想真正走向市場,成為商品,需要摸索“熱”商品本身的特征,用“熱”市場規律,出臺相關配套政策,加大資金投入,依靠科技進步,提供熱計量適用性技術產品支撐,有力推動熱改的穩步前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