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本文闡述集中供暖住宅分戶熱計量、分室控溫供暖系統中在整棟建筑熱負荷的計算、系統供回水干管熱負荷和水力計算、外網的熱負荷統計及水力計算中考慮戶間傳熱因素的必要性。并提出解決問題的具體措施。
關鍵詞:分熱計量 戶間傳熱 變流量系統 值班溫度 熱費轉移
1.集中供暖住宅分戶熱計量、分室控溫供暖系統中戶外供熱外網水力工況和建筑總熱負荷計算戶間傳熱的必要性:
各地區制定的"集中供暖住宅分戶熱計量技術規程"和關于"集中供暖住宅分戶熱計量"的論文中均一致認為"不應計入戶間的傳熱",其基本觀點均認為"考慮影響分戶熱負荷計算的因素(室內溫度相應提高、相鄰用戶間的傳熱、用戶自行調節、戶內間歇供暖、自由熱負荷和通風換氣等)的影響概率,各種因素不可能同時并舉存在",因此集中供暖住宅分戶熱計量、分室控溫供暖系統中的戶外供熱干管與建筑總熱負荷計算中"不應計入戶間的傳熱"。然而計入的必要性確實存在。
1.1 互相矛盾的結論:在上述各文獻中存在與"不應計入戶間的傳熱"的相互矛盾的論據。如:
1.1.1 "分戶熱計量、分室控溫系統是變流量供暖系統";
1.1.2 "分戶的熱計量住宅供暖系統具有阻力較大和流量多變等特性,為確保分戶熱計量住宅和其它建筑的供暖質量,宜設置單獨熱源和室外系統"。
以上均說明因"分戶熱計量、分室控溫供暖系統"的采用,使建筑室內供暖系統的供回水干管和室外供熱管網已由原來的定流量的供暖(熱)系統變為變流量的系統。
1.2 在同一建筑中不同數量的用戶停止正常供暖(不同停供面積的百分率),僅維持室內防凍6℃的值班供暖溫度時,也能直接影響整棟建筑的計算熱負荷:
現以分戶熱計量、分室控溫的住宅供暖系統中某一立管在不同數量用戶停止正常供暖為例(并考慮停供戶內室溫應保持值班溫度6~8℃的值班耗熱的百分比為6/18~8/18=0.333~0.444,取低值tz=6℃耗熱的百分比0.333)。立管中負荷的變化情況如表1。
停止供暖分戶在該立管中的位置
按DBJ01-605-2000第3.0.5條戶間傳熱增加80%計算負荷的增減數值
最頂一層
中間任意層
地上一層
增加
維持室內溫度6℃耗熱
相抵后
節約
增加
維持室內溫度6℃耗熱
相抵后
節約
增加
維持室內溫度6℃耗熱
相抵后
節約
連續停止供暖的層數
1
80%
33.3%
-13.3%
100%
33.3%
-33.3%
70%
33.3%
-3.3%
2
80%
66.6%
53.4%
100%
66.6%
33.3%
70%
66.6%
63.4%
3
80%
100.0%
120.0%
100%
100.0%
100%
70%
100.0%
130.0%
4
80%
133.3%
186.7%
100%
133.3%
166.7%
70%
133.3%
196.7%
而在同一立管,但不考慮停供戶內室溫應維持室內值班溫度tz=6℃,立管中負荷的變化情況如表2。
停止供暖分戶在該立管中的位置 按DBJ01-605-2000第3.0.5條戶間傳熱增加80%計算負荷的增減數值 最頂一層 中間任意層 地上一層 增加 維持室內溫度6℃耗熱 增加 維持室內溫度6℃耗熱 增加 維持室內溫度6℃耗熱 連續停止供暖的層數 1 80% 20% 100% 0% 80% 20% 2 80% 120% 100% 100% 80% 120% 3 80% 220% 100% 200% 80% 220% 4 80% 320% 100% 300% 80% 320%
**以上兩表中的百分比是指相對于每層熱負荷的數值,而不是相對于整根立管或系統的熱負荷。
1.2.1 對表1和表2的概略分析,分戶熱計量、分室控溫住宅供暖系統因用戶的停供和調節,肯定會影響立管的負荷變化。但若考慮防止室內溫度低于0℃而發生凍裂水管事故和避免停止供暖用戶熱費的過量轉移,應維持室內的值班溫度tz=6℃的情況,當立管上僅有一層用戶停供時,則因分戶熱計量、分室控溫住宅供暖系統因用戶的停供和調節影響立管的負荷變化的幅度為一戶負荷的-33%~+20%(-為增加、+為減少),此時立管的流量可以當成不變流量系統考慮。但是若一根立管中有多層用戶停供或進行調節,則各立管負荷的變化幅度將比較大,則立管應屬于變流量供暖系統。
1.2.2 因計算戶間傳熱時室內溫度相應提高2℃,與常規熱負荷計算時室內溫度的增加之比,相應增加的建筑熱負荷約為2/18=11.11%,如果停止供暖戶數節余的累加負荷>整棟建筑總熱負荷的11.11%,則必然要引起建筑熱負荷的變化(它的實質就是因停止供暖戶數太多,從某種意義上可以認為相對地改變了建筑的體形系數,當然也就改變了整棟建筑的供暖熱負荷),此時建筑內的供暖系統就進入變流量供暖系統的行列;反之如果整棟建筑沒有停供用戶,且用戶均將室內溫度往上調整,整棟建筑的供暖熱負荷將超過常規熱負荷約11.11%(當然此種可能性極少),則整棟建筑的供暖系統也將進入變流量供暖系統的行列。
1.2.3 基于以上原因,筆者認為不僅分戶熱計量、分室控溫住宅供暖系統的各立管應按常規計算熱負荷乘以一定的變化系數來確定其管徑。而且該建筑供暖系統的供回水干管的水力工況計算也按常規計算熱負荷乘以一定的變化系數選擇管徑。同理整棟建筑的供暖系統均處于變流量供暖系統下運行。
2.變流量因素在實行分戶熱計量、分室控溫住宅供暖系統設計后,對熱源、外網及個體建筑熱負荷和水力工況計算中修正。
2.1 變流量因素影響在上述各分項計算中準確性的理論數值確定的難度:由上述理論分析已定性地確立變流量因素在上述各項計算中的影響確實存在,也了解到這種影響因素的復雜性,很難用一個準確的系數或計算公式來解決。必須再經過較長時間和較多的實際工程運行測試的統計數字,運用統計學的理論加以歸納與總結,才能得到較為準確和較為符合實際的附加系數或擬合的計算公式。這是全體暖通工作者應當竭盡全力的奮斗目標。
2.2 在準確的附加值或擬合的實驗計算公式未研究出臺前,筆者認為可以借助管路系統水力學的基本特性,采取宏觀的定性分析,用人為的技術措施加以適當的修定,使整個系統的熱量計算和水力計算較接近實際運行的工況。
2.2.1 利用系統中循環回路各段阻力分配的比例不同對回路中各分段的工況波動幅度也不同的特性,由定性分析轉化為宏觀的定量附加率,以觸使在變流量的工況下,系統的水力工況更加穩定。依據1.2節表1和表2的統計,筆者建議各立管水力計算的負荷按常規熱負荷計算的耗熱量乘以1.05~1.20系數(頂層或底層停供時取小數,中間層停供時取大數)進行計算選擇管徑。而供、回水干管的管徑按常規理論計算熱負荷乘以1.10~1.25系數選擇管徑的規格。這樣一來經過適當的加大立管和水平供回水干管的管徑,使立管和供回水干管的阻力在整個系統或該立管分路中的阻力占該回路總阻力的份量更加降低,因而系統或立管的流量的改變引起的立管中各分戶系統的水力波動盡量減少,從而維持系統和每戶分路系統內水力工況更加穩定。
2.2.2 依據計算戶間傳熱的室內計算溫度比正常建筑熱耗計算的室內計算溫度提高2℃,整棟建筑的熱損耗增加約11.1%的概略差值。在外網設計統計各建筑熱負荷時,將實施分戶熱計量、分室控溫住宅供暖系統的建筑熱負荷相應增大1.11倍,作為該建筑的熱負荷加以統計,用以確定外網的管徑。但不作為熱源總負荷的統計,熱源總負荷的統計仍然按常規方法進行計算。
分戶熱計量、分室控溫住宅供暖系統應盡量采用同程式的新雙管系統,從系統管的布局上宏觀地減少某分路水力工況的改變引起對其它分路水力工況的幅度。
3、結束語:
3.1 筆者認為在缺乏豐富的實踐和試驗數據前,就決定在計算建筑的熱負荷、室內供暖系統干管的熱負荷,以及熱源熱負荷的統計中不考慮分戶熱計量、分室控溫住宅供暖系統中鄰室間的傳熱因素的影響是不太合適的。
3.2 盡管準確的定量影響因素目前尚難以確定,但還是應宏觀地加以定性地和適當地采取一些相應的技術措施加以彌補。
3.3 在建筑供暖系統的水力平衡計算中,除了應考慮各地供暖期日平均溫度變化對自然作用附加壓力的影響外*,尚應考慮分戶熱計量、分室控對室內系統水力平衡計算的影響。
3.4 由于上述的增加因素,可能對節能有所副作用,但是不能因為有副作用就不加以考慮。而應當通過提高施工驗收的標準和相應的政策措施來加強節能的目的。如加強對保溫材料生產廠家產品質量的控制政策,重新審定生產廠家的資質,堅決關閉產品質量不合格的生產廠家。確保保溫材料產品質量的合格率,達到正本清源的目的。
3.5 提高保溫分項工程施工質量的驗收和質量檢驗評定標準,防止因施工質量問題而造成"冷橋"等因素,增加輸送管道的沿程熱損失。
3.6 增設建筑熱力入口的流量或壓力平衡裝置,改原供暖系統一般循環泵為變頻循環泵。以及按"規程"中規定安設氣候補償控制器等先進的控制和檢測儀表,以提高系統運行的水力平衡和穩定性,達到優質的系統調節管理,避免因運行管理技術水平低或保管不當,而浪費能源現象,真正實現節約能源的目的。
3.7 為了實現防止停止供暖用戶室內溫度低于0℃而發生凍裂水管事故和避免停止供暖用戶熱費的過量轉移,應維持室內的基準溫度低值tj=6℃的情況。建議除了在法規中應明確規定停止供暖用戶的室內基準溫度外,尚應有將戶用的閉鎖閥門的最小開度設定在保持達到維持室內基準溫度低值tj=6℃工況下流量值的對應位置和將分戶系統的總截斷閥門安設在戶外立管井中的技術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