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提倡的熱計量方式是:每戶分別安裝熱量表,室內散熱器前安裝自動溫控閥,差壓控制閥安裝在每戶的入口或每棟樓的入口。這種符合熱計量的供熱系統,本文稱之為老式熱計量系統。新式熱計量方式指的是符合“熱量按樓計量,按住戶面積分攤”要求的熱計量系統,其特點是:在每個單體熱用戶的進口安裝自力式差壓控制閥或可調式差壓控制閥、熱量表,戶內的散熱氣前安裝自動溫控閥。然而,對于采用這種新式的按熱量收費方式的供熱系統,怎樣調節和運行才能達到比較好的運行效果,很多供熱單位卻并不十分了解,因此,有必要對這種新的供熱形式進行分析,并找出相適宜的運行和調節方式。
一、按戶計量和按樓計量供熱系統的不同之處
我們國家早期進行的熱計量試點工程,都是建立在按每一住戶進行供熱熱計量,按實際用熱量收取熱費的模式。即在每一個樓或住戶的進口安裝自力式差壓控制閥,每一個住戶的進口安裝熱量表、住戶的每一組散熱器前安自動溫控閥。這種模式有以下幾方面的問題:第一,大量的戶間傳熱問題不能很好地解決。第二,供熱公司的水質普遍較差,影響熱量表的計量。第三,熱計量設施成本高、使用壽命短。第四,冷山多的頂層住戶、底層住戶、把山墻住戶熱耗高與其它住戶的問題難于得到很好的解決。第五,當初的熱計量,筆者將其定義為“用戶主動變流量系統”,供熱量的調節權力在于住戶,而不在于熱力公司,住戶的室內溫度的最大值是28攝氏度,既有供熱公司的循環泵、鍋爐是原來按18攝氏度設計的,遠遠達不到28攝氏度這個要求,所以造成了嚴重的熱力失調。
“熱量按樓計量,按住戶面積分攤”的新式熱計量(以下稱新的熱計量)系統克服了上述的幾個缺陷,可行性、實用性都比較強,得到了眾多人士的認可。這種系統現行的基本做法是:在每一個樓的進口安裝自力式差壓控制閥、熱量表,每一個住戶的每一組散熱器前安自動溫控閥。
上述這些關于熱計量的設備在熱計量供熱系統中的作用:
熱量表:熱計量的收費方式,熱量表是必不可少的關鍵設備,沒有它熱計量將無從談起。熱量表的主要元件是流量儀、溫度傳感器件和積算儀。
溫控閥:溫控閥是由住戶根據自己的愿望,用來調節室內溫度并自動維持室內溫度恒定的一種自動溫控節流閥。溫控閥由溫包和一個調節閥組成。
自力式差壓控制閥:自力式差壓控制閥分為兩種,一種是定差壓的,另一種是可調差壓的。它有兩個作用,第一是保證溫控閥的正常工作壓差,不能超出0.1Mpa;第二是保證并穩定本樓的正常壓差,不會因熱網其它熱用戶壓力和流量變化而使本樓的壓差發生變化。
與當初以每個住戶為目標的熱計量不同的是,現在所倡導的熱計量是“熱量按樓計量,熱費按住戶面積分攤”的計量方式,是以每一個樓為計量目標的,作為一棟樓內的一個住戶,沒有可能去左右整個樓的供熱量,也不可能主動關小自己家的溫控閥,因此,這種熱計量系統不再是“用戶主動變流量系統”,而是一個供熱公司主動的定流量或變流量供熱系統。
二、按面積收費和熱計量收費與熱用戶的不同心態
按面積收費時:
熱用戶的心態:室內溫度不低于18攝氏度,溫度越高越好,反正熱費是一樣的。
供熱公司的心態:所有用戶室溫都達到18攝氏度,不能有低的18攝氏度,也不能有高的18攝氏度。溫度低了,收費困難;溫度高了,公司就要賠錢了。
按新式計量收費時:
熱用戶的心態:室內溫度最好18-20攝氏度,溫度搞了,熱費高;溫度低了,雖然熱費也低,但舒適度差。
供熱公司的心態:所有用戶室溫都達到18攝氏度以上,不能有低的18攝氏度,溫度低了,收費困難;最好能高于18攝氏度,溫度高了,公司可以取得更多的熱費收入,更多的利潤,如同商場多賣東西可以多掙錢一樣。
在按面積收費時,熱力公司的熱費收入是固定的,最大目標是,滿足所有用戶室內18攝氏度,不能過高也不能過低。在按新熱計量收費時,供熱公司的熱費收入是變動的,直接與用戶的用熱量掛鉤,因此,這時的最大目標是,滿足所有用戶室內溫度18攝氏度以上,只能高不能低。由于這個原因,在實行新的熱計量收費以后,熱用戶的室內溫度可能會有所提高。。。。。。
三、新熱計量系統平衡方法的現狀
幾年來,天津市在熱計量設備的使用上走在了其他省市的前面,山東、河北、北京緊隨其后,我們接觸了一些供熱公司,他們大多安裝了適應老式熱計量系統的控制設備,在供熱調試階段,普遍出現了嚴重的水力失調,調節起來滾南很多,筆者認為其原因是:用戶的散熱系統包括溫控閥,其散熱能力是達到室內28攝氏度以上,但由于現行的收費方法還是按面積收取熱費,所以,用戶沒有人去關小溫控閥,關到18-20攝氏度,而我們的熱源、循環泵即使全部開啟,也達不到這樣高的要求,這就造成了熱力和水力的失調。所以,為了達到水力平衡,供熱公司不得不進行人為的初調節。正是由于這個原因,定差壓的自力式差壓控制閥滿足不了供熱公司的需要,生產企業又開發出了可調差壓的自力式差壓控制閥(據筆者了解,目前,國內還沒有一個行業的或國家的可調式差壓控制閥的標準)。實際使用時,用超聲波流量計測量熱用戶的流量,用可調式差壓控制閥調節用戶流量,達到管網的平衡。這又有兩方面的困難,第一,多數熱用戶不具備足夠的直觀段,測量的精度大打折扣;第二,國產差壓控制閥的精度不夠,很多的流量值調節不出來。
由于熱用戶沒有人去關自己家的溫控閥,因此,雖然安裝了適用于“用戶主動變流量”的熱計量控制裝置,在供熱收費方式沒有改成按熱量收費之前,實際運行還是和傳統的供熱系統一樣按定流量運行。
傳統的按面積收費和“熱量按樓計量,按住戶面積分攤”的熱計量系統對于任意一棟樓的住戶來講,只是供熱收費的計價基礎變了,假設室外溫度和往年一樣,室內溫度還是18攝氏度,所交的熱費也基本一樣。由于熱費是“按樓計量,按住戶面積分攤”,所以自家熱費的高低自己沒有決定權,既適你關小自己家的暖氣閥門,少用了熱量,熱費卻不能少。由此,住戶沒有人去關自己家的暖氣閥門,那么,住戶的循環流量還是比較穩定的,供熱系統的循環流量也基本是定流量的。因此,即使實現了供熱收費的按熱計量收費,從熱網的控制方式來看,這種系統將依然是和傳統的供熱系統一樣,是定流量系統。
四、新式熱計量系統運行調節方式
1、樓前可調差壓控制閥加流量計加散熱氣前溫控閥
新建的供熱小區,大多使用樓前可調差壓控制閥加流量計加散熱氣前溫控閥的這種設計方式,與之相適應的運行方式有兩種:第一,供熱公司主導的定流量質調節的運行方式;第二,“熱用戶主動變流量”而供熱公司被動變流量的運行方式。
一、按戶計量和按樓計量供熱系統的不同之處
我們國家早期進行的熱計量試點工程,都是建立在按每一住戶進行供熱熱計量,按實際用熱量收取熱費的模式。即在每一個樓或住戶的進口安裝自力式差壓控制閥,每一個住戶的進口安裝熱量表、住戶的每一組散熱器前安自動溫控閥。這種模式有以下幾方面的問題:第一,大量的戶間傳熱問題不能很好地解決。第二,供熱公司的水質普遍較差,影響熱量表的計量。第三,熱計量設施成本高、使用壽命短。第四,冷山多的頂層住戶、底層住戶、把山墻住戶熱耗高與其它住戶的問題難于得到很好的解決。第五,當初的熱計量,筆者將其定義為“用戶主動變流量系統”,供熱量的調節權力在于住戶,而不在于熱力公司,住戶的室內溫度的最大值是28攝氏度,既有供熱公司的循環泵、鍋爐是原來按18攝氏度設計的,遠遠達不到28攝氏度這個要求,所以造成了嚴重的熱力失調。
“熱量按樓計量,按住戶面積分攤”的新式熱計量(以下稱新的熱計量)系統克服了上述的幾個缺陷,可行性、實用性都比較強,得到了眾多人士的認可。這種系統現行的基本做法是:在每一個樓的進口安裝自力式差壓控制閥、熱量表,每一個住戶的每一組散熱器前安自動溫控閥。
上述這些關于熱計量的設備在熱計量供熱系統中的作用:
熱量表:熱計量的收費方式,熱量表是必不可少的關鍵設備,沒有它熱計量將無從談起。熱量表的主要元件是流量儀、溫度傳感器件和積算儀。
溫控閥:溫控閥是由住戶根據自己的愿望,用來調節室內溫度并自動維持室內溫度恒定的一種自動溫控節流閥。溫控閥由溫包和一個調節閥組成。
自力式差壓控制閥:自力式差壓控制閥分為兩種,一種是定差壓的,另一種是可調差壓的。它有兩個作用,第一是保證溫控閥的正常工作壓差,不能超出0.1Mpa;第二是保證并穩定本樓的正常壓差,不會因熱網其它熱用戶壓力和流量變化而使本樓的壓差發生變化。
與當初以每個住戶為目標的熱計量不同的是,現在所倡導的熱計量是“熱量按樓計量,熱費按住戶面積分攤”的計量方式,是以每一個樓為計量目標的,作為一棟樓內的一個住戶,沒有可能去左右整個樓的供熱量,也不可能主動關小自己家的溫控閥,因此,這種熱計量系統不再是“用戶主動變流量系統”,而是一個供熱公司主動的定流量或變流量供熱系統。
二、按面積收費和熱計量收費與熱用戶的不同心態
按面積收費時:
熱用戶的心態:室內溫度不低于18攝氏度,溫度越高越好,反正熱費是一樣的。
供熱公司的心態:所有用戶室溫都達到18攝氏度,不能有低的18攝氏度,也不能有高的18攝氏度。溫度低了,收費困難;溫度高了,公司就要賠錢了。
按新式計量收費時:
熱用戶的心態:室內溫度最好18-20攝氏度,溫度搞了,熱費高;溫度低了,雖然熱費也低,但舒適度差。
供熱公司的心態:所有用戶室溫都達到18攝氏度以上,不能有低的18攝氏度,溫度低了,收費困難;最好能高于18攝氏度,溫度高了,公司可以取得更多的熱費收入,更多的利潤,如同商場多賣東西可以多掙錢一樣。
在按面積收費時,熱力公司的熱費收入是固定的,最大目標是,滿足所有用戶室內18攝氏度,不能過高也不能過低。在按新熱計量收費時,供熱公司的熱費收入是變動的,直接與用戶的用熱量掛鉤,因此,這時的最大目標是,滿足所有用戶室內溫度18攝氏度以上,只能高不能低。由于這個原因,在實行新的熱計量收費以后,熱用戶的室內溫度可能會有所提高。。。。。。
三、新熱計量系統平衡方法的現狀
幾年來,天津市在熱計量設備的使用上走在了其他省市的前面,山東、河北、北京緊隨其后,我們接觸了一些供熱公司,他們大多安裝了適應老式熱計量系統的控制設備,在供熱調試階段,普遍出現了嚴重的水力失調,調節起來滾南很多,筆者認為其原因是:用戶的散熱系統包括溫控閥,其散熱能力是達到室內28攝氏度以上,但由于現行的收費方法還是按面積收取熱費,所以,用戶沒有人去關小溫控閥,關到18-20攝氏度,而我們的熱源、循環泵即使全部開啟,也達不到這樣高的要求,這就造成了熱力和水力的失調。所以,為了達到水力平衡,供熱公司不得不進行人為的初調節。正是由于這個原因,定差壓的自力式差壓控制閥滿足不了供熱公司的需要,生產企業又開發出了可調差壓的自力式差壓控制閥(據筆者了解,目前,國內還沒有一個行業的或國家的可調式差壓控制閥的標準)。實際使用時,用超聲波流量計測量熱用戶的流量,用可調式差壓控制閥調節用戶流量,達到管網的平衡。這又有兩方面的困難,第一,多數熱用戶不具備足夠的直觀段,測量的精度大打折扣;第二,國產差壓控制閥的精度不夠,很多的流量值調節不出來。
由于熱用戶沒有人去關自己家的溫控閥,因此,雖然安裝了適用于“用戶主動變流量”的熱計量控制裝置,在供熱收費方式沒有改成按熱量收費之前,實際運行還是和傳統的供熱系統一樣按定流量運行。
傳統的按面積收費和“熱量按樓計量,按住戶面積分攤”的熱計量系統對于任意一棟樓的住戶來講,只是供熱收費的計價基礎變了,假設室外溫度和往年一樣,室內溫度還是18攝氏度,所交的熱費也基本一樣。由于熱費是“按樓計量,按住戶面積分攤”,所以自家熱費的高低自己沒有決定權,既適你關小自己家的暖氣閥門,少用了熱量,熱費卻不能少。由此,住戶沒有人去關自己家的暖氣閥門,那么,住戶的循環流量還是比較穩定的,供熱系統的循環流量也基本是定流量的。因此,即使實現了供熱收費的按熱計量收費,從熱網的控制方式來看,這種系統將依然是和傳統的供熱系統一樣,是定流量系統。
四、新式熱計量系統運行調節方式
1、樓前可調差壓控制閥加流量計加散熱氣前溫控閥
新建的供熱小區,大多使用樓前可調差壓控制閥加流量計加散熱氣前溫控閥的這種設計方式,與之相適應的運行方式有兩種:第一,供熱公司主導的定流量質調節的運行方式;第二,“熱用戶主動變流量”而供熱公司被動變流量的運行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