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量表是涉及流體、機械、電子、控制等技術領域的高科技機電一體化產品。有三個主要部分組成,分別是積算儀、流量傳感器和溫度測量傳感器。積算儀中的控制芯片通過流量傳感器測量熱量耗散裝置管路系統的瞬時流量和管路系統進出口流動介質的溫差,由內部程序計算出熱量耗散裝置耗散的熱量并保存在芯片中。需要顯示時,可通過按紐切換在LCD上依次顯示累計熱量、瞬時流量、累計流量進回水溫差等參數。
技術特點:
目前熱量表用于流量測量的機表為原有熱水表。由于熱水表多采用單流束流道、有磁式流量傳感器,工作時葉輪的軸向和徑向振動,磁力要消耗有部分水流能量,從而造成機表始動流量較大、檢測精度低、永久性磁鐵退磁使流量傳感器失靈等的先天缺陷,其檢測精度難以滿足熱量表的流量檢測要求;另外,現有熱量表的溫度測量采用帶有運算放大的模擬電路,這種電路往往造成較大的溫漂,測量精度低、制造工藝難度較大。
本技術利用流體力學原理設計流量檢測機表,采取合理的精密流道,在材料、形狀和尺寸公差方面進行綜合設計,開發出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流量檢測機表。采用無磁式流量傳感器,從根本上避免了有磁式流量傳感器的先天缺陷;采用合理設計的斜率A/D測溫電路,使得測溫部分的測量精度大為提高,成本大幅度降低,工藝簡化。采用進口超低功耗芯片,合理設計控制軟件,使得熱量表功耗大為降低,使用一節五號鋰電池,可使熱量表工作8年以上。熱量表可安裝在進水口和回水口上,安裝使用方便。
轉化條件:
要求有能夠進行熱量表精度檢測的裝置、相應的電子元器件的檢測和電路板制作工裝設備等。
市場需求:
我國目前及今后相當長時期內的建設重點之一是住宅建設,這也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增長點。據預測我國房地產行業還將有十幾年的高速發展期,我國三北地區采暖建筑居住面積約18億平方米(1990年),其中集中供熱面積8.6億平方米(1998年)。近幾年每年新建城鄉住宅都超過了12億平方米,其中按集中供熱熱化率60%計算,新增加的面積每年將近8億平方米。這意味著,中國集中供熱實行分戶計量,僅新增住宅每年就需要700多萬只戶用熱量表。事實上,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集中供熱、采暖、空調早已經發展至黃河流域以至長江流域;南方炎熱地區也已開始發展集中供冷。特別是沿海開放地區,計量收費的意識更為明確。熱量表包括戶用表、樓用表和熱力站總表,而且它還將帶動本身所需配套的基礎產品(如流量計、測溫頭等)、配件(如閥門、過濾器等)的發展。此外實施熱計量必然要發展熱力系統平衡調控設備,以及施工、安裝、調試、維護、服務系統等一系列相關產業,因此,熱計量儀表將成為一個產值幾百億元的新興產業。 所以,將來的熱量表行業也會和房地產業一樣將有十幾年的高速發展期。
經濟效益分析:
建設部主持的《國家重點技術創新項目》供熱采暖控制計量收費系統課題組,對聯合承擔的5個單位分別進行的可行性研究,其成本效益分析為:投資利潤率:13.7%-98%,平均為80.1%;利稅率:20.2%-160%,平均為60.2%;投資回收期:1.2年-4年,平均為2.15年。
盡管這幾個企業單位的基礎條件不同,分析也不盡科學準確,但結論一致:這是一個高效益的投資項目。
技術特點:
目前熱量表用于流量測量的機表為原有熱水表。由于熱水表多采用單流束流道、有磁式流量傳感器,工作時葉輪的軸向和徑向振動,磁力要消耗有部分水流能量,從而造成機表始動流量較大、檢測精度低、永久性磁鐵退磁使流量傳感器失靈等的先天缺陷,其檢測精度難以滿足熱量表的流量檢測要求;另外,現有熱量表的溫度測量采用帶有運算放大的模擬電路,這種電路往往造成較大的溫漂,測量精度低、制造工藝難度較大。
本技術利用流體力學原理設計流量檢測機表,采取合理的精密流道,在材料、形狀和尺寸公差方面進行綜合設計,開發出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流量檢測機表。采用無磁式流量傳感器,從根本上避免了有磁式流量傳感器的先天缺陷;采用合理設計的斜率A/D測溫電路,使得測溫部分的測量精度大為提高,成本大幅度降低,工藝簡化。采用進口超低功耗芯片,合理設計控制軟件,使得熱量表功耗大為降低,使用一節五號鋰電池,可使熱量表工作8年以上。熱量表可安裝在進水口和回水口上,安裝使用方便。
轉化條件:
要求有能夠進行熱量表精度檢測的裝置、相應的電子元器件的檢測和電路板制作工裝設備等。
市場需求:
我國目前及今后相當長時期內的建設重點之一是住宅建設,這也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增長點。據預測我國房地產行業還將有十幾年的高速發展期,我國三北地區采暖建筑居住面積約18億平方米(1990年),其中集中供熱面積8.6億平方米(1998年)。近幾年每年新建城鄉住宅都超過了12億平方米,其中按集中供熱熱化率60%計算,新增加的面積每年將近8億平方米。這意味著,中國集中供熱實行分戶計量,僅新增住宅每年就需要700多萬只戶用熱量表。事實上,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集中供熱、采暖、空調早已經發展至黃河流域以至長江流域;南方炎熱地區也已開始發展集中供冷。特別是沿海開放地區,計量收費的意識更為明確。熱量表包括戶用表、樓用表和熱力站總表,而且它還將帶動本身所需配套的基礎產品(如流量計、測溫頭等)、配件(如閥門、過濾器等)的發展。此外實施熱計量必然要發展熱力系統平衡調控設備,以及施工、安裝、調試、維護、服務系統等一系列相關產業,因此,熱計量儀表將成為一個產值幾百億元的新興產業。 所以,將來的熱量表行業也會和房地產業一樣將有十幾年的高速發展期。
經濟效益分析:
建設部主持的《國家重點技術創新項目》供熱采暖控制計量收費系統課題組,對聯合承擔的5個單位分別進行的可行性研究,其成本效益分析為:投資利潤率:13.7%-98%,平均為80.1%;利稅率:20.2%-160%,平均為60.2%;投資回收期:1.2年-4年,平均為2.15年。
盡管這幾個企業單位的基礎條件不同,分析也不盡科學準確,但結論一致:這是一個高效益的投資項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