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以來,國內建筑護結構節能技術得到了推廣應用,而采暖系統節能工作目前不容樂觀,系統型式不合理,設計人員不嚴謹,用戶對熱量的參與不足等因素,促使我們對采暖系統和計量控制方式要有清醒的認識。通過實踐應用,經過多方面考慮,針對散熱器采暖,筆者提出了三種適合實用的采暖系統。 本文所提出的三種采暖節能系統,既滿足了開發方和供熱方節省投資、降低運行成本的要求,又滿足了用戶參與費用的需要,符合供熱體制的方向,也達到了節能的目標。
1.1 水平串聯系統
該系統在我國的西北地區的應用較為廣泛,作為一種傳統的采暖系統型式,系統結構簡單,通過充分挖潛,使之煥發出新的生命力,也是設計人員應該做的工作之一。該系統易于改造成計量系統的特點,已成為現有建筑采暖系統的首選系統。
1.1.1 負荷計算
供暖熱負荷,按現行《采暖通風與空氣調節規范》(以下稱《規范》)的規定計算。對于戶間傳熱是否計算,應根據不同建筑的特點來確定。
① 現有建筑不改造采暖系統時,可不計算計量單元之間(戶間、樓層間)傳熱量。
② 現有建筑改造采暖系統時,分不同情況計算傳熱量。
住宅建筑,應計算計量單元之間傳熱量,按溫差取5℃—6℃計算;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不含住宅建筑),可不計算計量單元傳熱量。
計量單元之間傳熱量計算時,不應計入系統總負荷。
1.1.2 系統特點和水力計算
計算方法:等溫降法。
該系統特點:計量單元供回水溫差相同;系統立管為垂直雙管。
計量單元內為水平串聯,每組散熱器進出口溫差不同。
建筑物圍護結構節能后,每一計量單元的熱負荷均不大,若以此為根據確定管徑,管徑很小(DN15),與《規范》有矛盾。《規范》規定:環路末端管徑不宜小于DN20。
因此我們把計算步驟做了新的調整,核心是由環路最小負荷確定管徑。計算的過程:確定資用壓力→選定計算環路→由環路最小負荷確定管徑→其余環路應與選定環路進行水力平衡→結果不平衡時,采用手動平衡閥調節→各環路全部達到靜態平衡→結束計算。
此時完成的計算,只是靜態平衡水力計算。實際運行時,由于用戶參與調節,運行工況為變流量工況,為減少建筑物室內采暖系統對外部供熱管網的影響,宜在建筑物熱力總入口安裝差壓式流量平衡閥,來減少系統水利失調。
1.1.3 管材和保溫
建筑物內的干管、立管,宜采用熱鍍鋅鋼管,螺紋連接;計量單元內明裝管,宜采用熱鍍鋅鋼管,螺紋連接,戶內墊層內的暗裝管,宜采用耐溫的化學管材。暗裝管不應有接頭。計量單元內系統的化學管材,宜采用交聯鋁塑復合管。化學管材選用應滿足對應工作溫度下,累計使用壽命不低于50年。
建筑物計量后,由于管道的散熱量較大,干管與立管均應保溫,可選保溫材料:聚氨酯、玻璃絲棉、復合硅酸鹽;計量單元內埋入樓板墊層內的管道應保溫,可選的保溫材料:聚氨酯、復合硅酸鹽。保溫厚度,由于樓板墊層厚度的限制(一般為
50mm),管道保溫層不可能做得很厚;根據管道所處環境和經濟技術比較,且墊層內管道大部分管徑為DN20,因此建議管道保溫層厚度采用 15mm
厚(以前面推薦得保溫材料為依據)。
1.1.4 適用的范圍
該系統水利計算簡單,控制方便、投資費用很低。不須對系統做大的改動,只要增加一個計量控制箱,便可實現計量(戶計量或每層為計量單元)。
適用范圍:現有各類建筑的原有水平串聯系統。
現有公共建筑的其它型式的采暖系統。
新建各類居住建筑(如病房、旅館)的采暖系統。
對自動控制調節要求不高的場所(如一般公寓)采用的采暖系統。
1.2 雙管同程式系統
該系統屬于傳統垂直單管同程系統的一種新的變形,系統在計量單元內為水平同程式,水平管道既可以明裝,也可以暗裝,是一種很有優勢的系統。
1.2.1 負荷計算
供暖熱負荷,按現行《規范》的規定計算。對于計量單元之間傳熱量是否計算,應根據不同建筑的特點來確定。
① 新建建筑采暖系統,應分不同情況確定。
② 現有建筑的改造采暖系統,應分不同情況確定。
住宅建筑應計算計量單元之間(戶間、樓層間)的傳熱量,按溫差5℃—6℃計算。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住宅除外),可不計算戶間和樓層之間的傳熱量。
1.2.2 系統特點和水力計算
計算方法:等溫降法。
系統特點:計量單元供回水溫差相同;系統立管為垂直雙管。
計量單元內為水平同程式,每組散熱器進出口溫差相同。
計算步驟參見1.2.2的內容,這里不再闡述。
1.2.3 管材和保溫
因該系統計量單元內的環路支管,既可明裝也可暗裝,管材選擇和保溫做法參見1.2.2 的內容,這里不再闡述。
1.2.4 適用范圍
該系統水力計算簡單,控制方便,投資費用低。每組散熱器均可單獨控制,計量控制箱安裝簡便,計量容易實現。
適用范圍:現有的各類建筑物(居住建筑、公共建筑)的采暖系統。
新建的各類建筑物(居住建筑、公共建筑)的采暖系統。
對控制調節要求較高場所(如辦公綜合樓)的采暖系統。
1.3 雙管放射式系統
該系統作為一種新型的采暖系統,具有明顯的優勢,在計量單元內,控制箱和散熱器之間的管道均為暗裝,管道敷設在樓板墊層內。
這里需注意,敷設在樓板墊層內的管道,宜沿墻邊敷設至散熱器,而不宜按最短距離敷設管道。沿墻邊敷設的原因:與其它專業矛盾少;施工安裝方便;管槽敷設,維修簡單,對地面破壞小。
1.3.1 負荷計算
供暖熱負荷,按現行《規范》的規定計算。對于計量單元之間傳熱量是否計算,應根據不同建筑的特點來確定。
① 新建建筑的采暖系統,應分不同情況確定。
② 現有建筑的改造采暖系統,應分不同情況確定。
住宅建筑,應計算計量單元之間(戶間、樓層間)的傳熱量,按溫差5℃—6℃計算。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住宅除外),可不計算戶間和樓層之間的傳熱量。
1.3.2 系統特點和水力計算
計算方法和步驟,與1.2.2基本相同,選定最小負荷的環路與計量單元內的其它環路平衡。
與其它采暖系統水力計算最大的不同是,每一組散熱器(最多二組散熱器)為一個計算環路。環路之間平衡計算復雜,建議計量單元內的負荷環路不大于6支環路。
系統特點:計量單元內的支管環路供回水溫差相同;系統立管為垂直雙管。
計算單元內的支管環路之間水力平衡;每組散熱器的進出口溫差相同。
支管環路上的散熱器可根據需要,設計手動平衡閥。
1.3.3 管材和保溫
因該系統計量單元內的環路支管,均為暗裝,管材選擇和保溫做法參見1.2.2 的內容,這里不再闡述。
1.4.4 適用范圍
該系統水力計算較復雜,控制精度高,可自動化控制室溫。每組散熱器均可單獨控制,計量控制箱安裝簡便,計量容易實現。
適用范圍:新建的各類建筑物(居住建筑、公共建筑)的采暖系統。
現有的各類建筑物(居住建筑、公共建筑)的采暖系統,但應作經濟技術比較來確定是否采用該系統。
對控制調節要求高的場所(如別墅)的采暖系統。
2.熱計量控制裝置
根據各方(開發、供熱、用戶)的實際情況,開發方為節能設備、材料的投資方;供熱方為供熱品質提供保證,對運行進行調節;用戶方作為最終使用方,對調節要求簡單化,直接、明了。
需要強調的是,用戶參與調節系統,通過計量來降低熱費,這只是建筑節能的一種手段而非目的,熱——因其自有的特性,是有公共費用的,不應排斥按面積進行分攤費用的做法。
目前,國內對熱量表的研究已有十余年,國產化的熱量表已有生產。溫控閥在歐州的應用非常成功,但引入國內后的應用不理想。采用熱量表和溫控閥在對采暖系統的計量和控制中存在以下不足之處:
① 熱量表和溫控閥具有高阻力特性。加裝熱量表和溫控閥的采暖系統與未加裝該設備的系統相比,水力工況偏離設計工況,致使系統失調,影響室內供熱品質。
② 熱量表和溫控閥在較小流量時,其通道易于堵塞,特別是國內的供熱水質普遍較差的情況,堵塞十分嚴重,增加了維修成本。
③
從國內目前應用實際情況看,加裝熱量表和溫控閥,不僅投資大,且由于國內供熱水質量等多種原因,造成運行效果不理想,三方均不愿意使用。有些項目出現很多不正常現:溫控閥不工作,全開后室溫也達不到標準,反而有的取消后室溫還較為正常;熱量表計量不準確,溫度傳感器結果易被更改,設備可靠性差,堵塞、維修不便等現象很普遍。
結合本文提出的三種節能采暖系統和風機盤管空調系統的控制方式,筆者提出了一種適合我國集中供熱系統的計量裝置,以適應國內管網現有條件和經濟性的要求,下面作一簡要介紹。
2.1 系統結構
該裝置接在建筑物內供回水管側,每一計量單元設一個計量裝置。熱水表裝在供水支管上,計量單元內環路上不裝溫控閥。
計量裝置包括:室內調節開關、兩通電動球閥、Y型過濾器、熱水表、平衡鎖閉閥(手動)。
室內調節開關上刻有溫度值,用于調節室溫,實際是溫度數字下調整電動球閥的開度,進而控制計量單元內的流量,來滿足用戶對室溫的使用要求。
2.2 控制方式
根據用戶的實際情況,當室內無人時可將調節開關設置為值班溫度(如5℃);室內有人時,可根據需要設置不同的溫度值(如16℃,18℃,20℃),調節開關通過電導線控制電動球閥的開度,達到控制流量的目的,使用戶能夠節約熱費。
對于室內立管系統的平衡,由于設置了手動平衡閥,通過初調可使各環路之間達到靜態平衡;對于室外管網的平衡,可在建筑物的熱入口處設置差壓式平衡閥,設置好流量數值后,可使建筑物之間的管網達到動態水力平衡。
2.3 采用熱水表的理由
與采用熱量表計量的系統相比,具有以下優點:
① 運行可靠,使用簡便。供熱方只須保證熱媒參數,用戶參與調節流量,控制室溫。
② 價格低,經濟性好。即便是采用IC卡式熱水表,其價格增加的也會太多。
③ 滿足了國內目前供熱水質差的現狀,不易堵塞。
④ 節流阻力低,節省運行費用。
2.4 采用調節開關+電動球閥控制的理由
與采用溫控閥調節的系統相比,具有以下優點:
① 運行可靠,調節方便。
② 控制成本低,性價比好。
③ 只有一個控制點,便于管理。能做到房間集中控制,滿足國內用戶的使用習慣。
據調查,居民在戶內活動時,戶內的門常關的不多,房間之間相通,熱量容易串流,因此采用集中控制較為合適。
④ 節流阻力低,節省電費。其特有的線性調節特點,使系統易于達到水力平衡。
通過以上分析得出,該裝置具有:過濾、平衡、計量、調節流量等功能。每一計量單元只設置一個控制表箱,
便于集中管理、集中控制。該裝置箱內所采用的設備均為市場成熟產品,購買方便,價格低廉。組裝后,其結構緊湊,易于實現大規模商品化生產,商品化后的質量更易得到保證。
4.結論
4.1 對我國目前建筑節能情況的現狀進行分析后,通過實踐應用,提出了三種實用的采暖系統,分析了其系統特點和應用范圍。
特別是明確了以現有建筑采暖簡單改造,實行在建筑物熱入口處設表總計量,公共費用按面積分攤;每一計量單元設一個計量表箱,按實際流量用戶各自承擔費用的辦法。
4.2
本文提出三種節能采暖系統,對設計方法沒有特殊要求,符合設計人員的生產工作習慣。在設計布置采暖系統時,系統分區靈活,可做到按南北分區,按不同功能分區,有利于節能。
4.3
提出了一種新的節能計量控制裝置,分析了其特點。針對實用節能采暖系統+節能計量裝置這種模式,指出了實際使用時應注意的事項。對現有節能建筑的集中采暖分戶計量系統的改造和新建節能建筑的集中采暖分戶計量系統的設計,可參考本文。-新疆天富熱電股份有限公司供熱分公司 梁廣文- 固安縣愛能供熱設備有限公司 王海軍 參考文獻:[1]DBJ 01-605-2000 新建集中供暖住宅分戶熱計量設計技術規程
[2]DB 29-26-2001 集中供暖住宅計量設計規程
[3]JGJ 26 - 95 民用建筑節能設計標準(采暖居住建筑部分)
[4]GB 50019- 2003 采暖通風與空氣調節規范
[5]狄洪發,王智超,王威 供暖系統調節設備的合理選用 暖通空調
1.1 水平串聯系統
該系統在我國的西北地區的應用較為廣泛,作為一種傳統的采暖系統型式,系統結構簡單,通過充分挖潛,使之煥發出新的生命力,也是設計人員應該做的工作之一。該系統易于改造成計量系統的特點,已成為現有建筑采暖系統的首選系統。
1.1.1 負荷計算
供暖熱負荷,按現行《采暖通風與空氣調節規范》(以下稱《規范》)的規定計算。對于戶間傳熱是否計算,應根據不同建筑的特點來確定。
① 現有建筑不改造采暖系統時,可不計算計量單元之間(戶間、樓層間)傳熱量。
② 現有建筑改造采暖系統時,分不同情況計算傳熱量。
住宅建筑,應計算計量單元之間傳熱量,按溫差取5℃—6℃計算;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不含住宅建筑),可不計算計量單元傳熱量。
計量單元之間傳熱量計算時,不應計入系統總負荷。
1.1.2 系統特點和水力計算
計算方法:等溫降法。
該系統特點:計量單元供回水溫差相同;系統立管為垂直雙管。
計量單元內為水平串聯,每組散熱器進出口溫差不同。
建筑物圍護結構節能后,每一計量單元的熱負荷均不大,若以此為根據確定管徑,管徑很小(DN15),與《規范》有矛盾。《規范》規定:環路末端管徑不宜小于DN20。
因此我們把計算步驟做了新的調整,核心是由環路最小負荷確定管徑。計算的過程:確定資用壓力→選定計算環路→由環路最小負荷確定管徑→其余環路應與選定環路進行水力平衡→結果不平衡時,采用手動平衡閥調節→各環路全部達到靜態平衡→結束計算。
此時完成的計算,只是靜態平衡水力計算。實際運行時,由于用戶參與調節,運行工況為變流量工況,為減少建筑物室內采暖系統對外部供熱管網的影響,宜在建筑物熱力總入口安裝差壓式流量平衡閥,來減少系統水利失調。
1.1.3 管材和保溫
建筑物內的干管、立管,宜采用熱鍍鋅鋼管,螺紋連接;計量單元內明裝管,宜采用熱鍍鋅鋼管,螺紋連接,戶內墊層內的暗裝管,宜采用耐溫的化學管材。暗裝管不應有接頭。計量單元內系統的化學管材,宜采用交聯鋁塑復合管。化學管材選用應滿足對應工作溫度下,累計使用壽命不低于50年。
建筑物計量后,由于管道的散熱量較大,干管與立管均應保溫,可選保溫材料:聚氨酯、玻璃絲棉、復合硅酸鹽;計量單元內埋入樓板墊層內的管道應保溫,可選的保溫材料:聚氨酯、復合硅酸鹽。保溫厚度,由于樓板墊層厚度的限制(一般為
50mm),管道保溫層不可能做得很厚;根據管道所處環境和經濟技術比較,且墊層內管道大部分管徑為DN20,因此建議管道保溫層厚度采用 15mm
厚(以前面推薦得保溫材料為依據)。
1.1.4 適用的范圍
該系統水利計算簡單,控制方便、投資費用很低。不須對系統做大的改動,只要增加一個計量控制箱,便可實現計量(戶計量或每層為計量單元)。
適用范圍:現有各類建筑的原有水平串聯系統。
現有公共建筑的其它型式的采暖系統。
新建各類居住建筑(如病房、旅館)的采暖系統。
對自動控制調節要求不高的場所(如一般公寓)采用的采暖系統。
1.2 雙管同程式系統
該系統屬于傳統垂直單管同程系統的一種新的變形,系統在計量單元內為水平同程式,水平管道既可以明裝,也可以暗裝,是一種很有優勢的系統。
1.2.1 負荷計算
供暖熱負荷,按現行《規范》的規定計算。對于計量單元之間傳熱量是否計算,應根據不同建筑的特點來確定。
① 新建建筑采暖系統,應分不同情況確定。
② 現有建筑的改造采暖系統,應分不同情況確定。
住宅建筑應計算計量單元之間(戶間、樓層間)的傳熱量,按溫差5℃—6℃計算。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住宅除外),可不計算戶間和樓層之間的傳熱量。
1.2.2 系統特點和水力計算
計算方法:等溫降法。
系統特點:計量單元供回水溫差相同;系統立管為垂直雙管。
計量單元內為水平同程式,每組散熱器進出口溫差相同。
計算步驟參見1.2.2的內容,這里不再闡述。
1.2.3 管材和保溫
因該系統計量單元內的環路支管,既可明裝也可暗裝,管材選擇和保溫做法參見1.2.2 的內容,這里不再闡述。
1.2.4 適用范圍
該系統水力計算簡單,控制方便,投資費用低。每組散熱器均可單獨控制,計量控制箱安裝簡便,計量容易實現。
適用范圍:現有的各類建筑物(居住建筑、公共建筑)的采暖系統。
新建的各類建筑物(居住建筑、公共建筑)的采暖系統。
對控制調節要求較高場所(如辦公綜合樓)的采暖系統。
1.3 雙管放射式系統
該系統作為一種新型的采暖系統,具有明顯的優勢,在計量單元內,控制箱和散熱器之間的管道均為暗裝,管道敷設在樓板墊層內。
這里需注意,敷設在樓板墊層內的管道,宜沿墻邊敷設至散熱器,而不宜按最短距離敷設管道。沿墻邊敷設的原因:與其它專業矛盾少;施工安裝方便;管槽敷設,維修簡單,對地面破壞小。
1.3.1 負荷計算
供暖熱負荷,按現行《規范》的規定計算。對于計量單元之間傳熱量是否計算,應根據不同建筑的特點來確定。
① 新建建筑的采暖系統,應分不同情況確定。
② 現有建筑的改造采暖系統,應分不同情況確定。
住宅建筑,應計算計量單元之間(戶間、樓層間)的傳熱量,按溫差5℃—6℃計算。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住宅除外),可不計算戶間和樓層之間的傳熱量。
1.3.2 系統特點和水力計算
計算方法和步驟,與1.2.2基本相同,選定最小負荷的環路與計量單元內的其它環路平衡。
與其它采暖系統水力計算最大的不同是,每一組散熱器(最多二組散熱器)為一個計算環路。環路之間平衡計算復雜,建議計量單元內的負荷環路不大于6支環路。
系統特點:計量單元內的支管環路供回水溫差相同;系統立管為垂直雙管。
計算單元內的支管環路之間水力平衡;每組散熱器的進出口溫差相同。
支管環路上的散熱器可根據需要,設計手動平衡閥。
1.3.3 管材和保溫
因該系統計量單元內的環路支管,均為暗裝,管材選擇和保溫做法參見1.2.2 的內容,這里不再闡述。
1.4.4 適用范圍
該系統水力計算較復雜,控制精度高,可自動化控制室溫。每組散熱器均可單獨控制,計量控制箱安裝簡便,計量容易實現。
適用范圍:新建的各類建筑物(居住建筑、公共建筑)的采暖系統。
現有的各類建筑物(居住建筑、公共建筑)的采暖系統,但應作經濟技術比較來確定是否采用該系統。
對控制調節要求高的場所(如別墅)的采暖系統。
2.熱計量控制裝置
根據各方(開發、供熱、用戶)的實際情況,開發方為節能設備、材料的投資方;供熱方為供熱品質提供保證,對運行進行調節;用戶方作為最終使用方,對調節要求簡單化,直接、明了。
需要強調的是,用戶參與調節系統,通過計量來降低熱費,這只是建筑節能的一種手段而非目的,熱——因其自有的特性,是有公共費用的,不應排斥按面積進行分攤費用的做法。
目前,國內對熱量表的研究已有十余年,國產化的熱量表已有生產。溫控閥在歐州的應用非常成功,但引入國內后的應用不理想。采用熱量表和溫控閥在對采暖系統的計量和控制中存在以下不足之處:
① 熱量表和溫控閥具有高阻力特性。加裝熱量表和溫控閥的采暖系統與未加裝該設備的系統相比,水力工況偏離設計工況,致使系統失調,影響室內供熱品質。
② 熱量表和溫控閥在較小流量時,其通道易于堵塞,特別是國內的供熱水質普遍較差的情況,堵塞十分嚴重,增加了維修成本。
③
從國內目前應用實際情況看,加裝熱量表和溫控閥,不僅投資大,且由于國內供熱水質量等多種原因,造成運行效果不理想,三方均不愿意使用。有些項目出現很多不正常現:溫控閥不工作,全開后室溫也達不到標準,反而有的取消后室溫還較為正常;熱量表計量不準確,溫度傳感器結果易被更改,設備可靠性差,堵塞、維修不便等現象很普遍。
結合本文提出的三種節能采暖系統和風機盤管空調系統的控制方式,筆者提出了一種適合我國集中供熱系統的計量裝置,以適應國內管網現有條件和經濟性的要求,下面作一簡要介紹。
2.1 系統結構
該裝置接在建筑物內供回水管側,每一計量單元設一個計量裝置。熱水表裝在供水支管上,計量單元內環路上不裝溫控閥。
計量裝置包括:室內調節開關、兩通電動球閥、Y型過濾器、熱水表、平衡鎖閉閥(手動)。
室內調節開關上刻有溫度值,用于調節室溫,實際是溫度數字下調整電動球閥的開度,進而控制計量單元內的流量,來滿足用戶對室溫的使用要求。
2.2 控制方式
根據用戶的實際情況,當室內無人時可將調節開關設置為值班溫度(如5℃);室內有人時,可根據需要設置不同的溫度值(如16℃,18℃,20℃),調節開關通過電導線控制電動球閥的開度,達到控制流量的目的,使用戶能夠節約熱費。
對于室內立管系統的平衡,由于設置了手動平衡閥,通過初調可使各環路之間達到靜態平衡;對于室外管網的平衡,可在建筑物的熱入口處設置差壓式平衡閥,設置好流量數值后,可使建筑物之間的管網達到動態水力平衡。
2.3 采用熱水表的理由
與采用熱量表計量的系統相比,具有以下優點:
① 運行可靠,使用簡便。供熱方只須保證熱媒參數,用戶參與調節流量,控制室溫。
② 價格低,經濟性好。即便是采用IC卡式熱水表,其價格增加的也會太多。
③ 滿足了國內目前供熱水質差的現狀,不易堵塞。
④ 節流阻力低,節省運行費用。
2.4 采用調節開關+電動球閥控制的理由
與采用溫控閥調節的系統相比,具有以下優點:
① 運行可靠,調節方便。
② 控制成本低,性價比好。
③ 只有一個控制點,便于管理。能做到房間集中控制,滿足國內用戶的使用習慣。
據調查,居民在戶內活動時,戶內的門常關的不多,房間之間相通,熱量容易串流,因此采用集中控制較為合適。
④ 節流阻力低,節省電費。其特有的線性調節特點,使系統易于達到水力平衡。
通過以上分析得出,該裝置具有:過濾、平衡、計量、調節流量等功能。每一計量單元只設置一個控制表箱,
便于集中管理、集中控制。該裝置箱內所采用的設備均為市場成熟產品,購買方便,價格低廉。組裝后,其結構緊湊,易于實現大規模商品化生產,商品化后的質量更易得到保證。
4.結論
4.1 對我國目前建筑節能情況的現狀進行分析后,通過實踐應用,提出了三種實用的采暖系統,分析了其系統特點和應用范圍。
特別是明確了以現有建筑采暖簡單改造,實行在建筑物熱入口處設表總計量,公共費用按面積分攤;每一計量單元設一個計量表箱,按實際流量用戶各自承擔費用的辦法。
4.2
本文提出三種節能采暖系統,對設計方法沒有特殊要求,符合設計人員的生產工作習慣。在設計布置采暖系統時,系統分區靈活,可做到按南北分區,按不同功能分區,有利于節能。
4.3
提出了一種新的節能計量控制裝置,分析了其特點。針對實用節能采暖系統+節能計量裝置這種模式,指出了實際使用時應注意的事項。對現有節能建筑的集中采暖分戶計量系統的改造和新建節能建筑的集中采暖分戶計量系統的設計,可參考本文。-新疆天富熱電股份有限公司供熱分公司 梁廣文- 固安縣愛能供熱設備有限公司 王海軍 參考文獻:[1]DBJ 01-605-2000 新建集中供暖住宅分戶熱計量設計技術規程
[2]DB 29-26-2001 集中供暖住宅計量設計規程
[3]JGJ 26 - 95 民用建筑節能設計標準(采暖居住建筑部分)
[4]GB 50019- 2003 采暖通風與空氣調節規范
[5]狄洪發,王智超,王威 供暖系統調節設備的合理選用 暖通空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