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實行住房制度改革后,城市居民住宅增長很快。到2003年城市房屋建筑面積高達400多億平方米。城市房屋建筑的迅速增加,使房屋建筑的耗能問題凸現出來。據統計,目前建筑耗能占全社會總能耗的25%以上。由此可見,建筑耗能在我國耗能總量中占有十分重要的比例。建筑耗能主要包括采暖、空調、通風、熱水、照明、電器等,其中采暖、空調、通風的能耗占三分之二以上。由于氣候條件的不同、房屋建筑用途和功能的差異,使房屋建筑耗能多少及耗能特點各有不同。例如,氣候寒冷的北方地區,居住建筑供熱采暖耗能占有很大比重;氣候溫暖的南方地區,居住建筑空調耗能占較大比重。建筑節能的關鍵在于提高能量效率,對于新的房屋建筑,要按照《民用建筑節能設計標準》(采暖居住建筑部分)的要求,減少建筑能耗,滿足房屋建筑持續發展的需求。同時,對既有建筑也要進行有計劃的節能改造,達到節約能源、提高居住舒適環境的目的。
設部對建筑節能工作十分重視,開展了大量的、十分有效的工作。先后制定了“建筑節能95計劃和2010年規劃”、《民用建筑節能設計標準》(采暖居住建筑部分)、《夏熱冬冷地區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既有采暖居住建筑節能改造技術規程》等。這些技術性標準、規程和政策性文件,對建筑節能工作起到了積極的指導和推動作用。
在有關建筑節能技術標準、規程和政策性文件中都可以看到節能建筑的目標和主要內容都涉及到供熱采暖。由此可見,建筑節能在北方采暖地區必須包括供熱采暖的節能,供熱采暖的節能是建筑節能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據有關資料統計,我國北方采暖地區供熱采暖耗能占建筑總耗能的65%以上,有的地區甚至高達90%。據了解,在建筑節能實現50%的目標中,墻體圍護結構和實現供熱計量各占一半。由此可見,實現供熱計量在建筑節能中所占的分量。就房屋建筑能耗而言,并不是直接消耗在房屋建筑上,在北方采暖地區供熱采暖才是能源消耗的終端。因此,在進行建筑節能時,不能只考慮房屋建筑本身的性能,片面地強調房屋建筑墻體圍護結構,還應該結合考慮供熱采暖系統的節能,二者缺一不可。房屋建筑的墻體圍護結構同時起著保溫和蓄熱兩方面的作用,不同的供熱采暖方式對墻體圍護結構的熱工特性要求也有所不同,特別是房屋住宅建筑隨著供熱采暖方式的多樣化,熱工動態特性對供熱采暖系統節能的影響也很大,因此,需要從保溫和蓄熱兩方面對墻體結構進行系統的分析。這就意味著,房屋建筑節能的實現,必須是墻體圍護結構和供熱采暖節能有機地結合才能達到。《民用建筑節能設計標準》(采暖居住建筑部分)規定,在我國嚴寒和寒冷地區,主要城市的供熱采暖建筑節能耗熱指標平均為20~23瓦/平方米,非節能建筑物采暖耗熱指標一般都在40~50瓦/平方米,甚至更高。說明節能建筑的熱能消耗比非節能建筑熱能消耗減少一半還多。現在,我國北方嚴寒和寒冷地區的采暖建筑總面積達200億平方米左右,如果按上述數字計算將會節約多少能源資源?這就充分說明,節能建筑在采暖地區的能耗節約,主要是通過供熱采暖系統來實現的。目前,我國公共和居住建筑的供熱采暖系統,絕大部分是單管垂直的技術落后系統,個別的還是古老的水平串聯系統。這樣的采暖系統,把一幢建筑內的熱用戶的各個房間連接成幾個系統,動一發牽動全局,熱用戶不能進行系統調節和室內溫度控制,根本無法實現按需用熱和滿足舒適生活環境的需要。加之,房屋建筑供熱采暖系統長年失修,造成單管垂直系統水力和熱力工況嚴重失調,即多層居住建筑的頂層房間室溫過高,熱的打開窗戶,造成能源極大的浪費;低層房間室溫過低,使人們冷的受不了,嚴重的影響了供熱采暖質量。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第76號)“民用建筑節能管理規定”明確規定,新建居住建筑的集中供熱采暖系統應當推行溫度調節和分戶計量裝置,實行供熱計量收費。建設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等八部委《關于城鎮供熱體制改革試點工作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也明確指出,今后城鎮新建公共建筑和居民住宅,凡使用集中供熱設施的,都必須設計、安裝具有分戶計量及室溫調控功能的采暖系統。“規定”和“指導意見”為城市供熱的改革和發展指出了明確的方向和具體實施的辦法,實現了公共和居住建筑室內采暖系統的技術創新,為實現公共和居住建筑供熱采暖系統的節能,提供了有利可靠的保障。首先,分戶計量系統使每戶居民住宅的供熱采暖系統,變成了獨立的循環系統。改變了過去單管垂直系統造成的一個用戶有幾個室內采暖系統的落后局面。其次,室內采暖系統的溫度調節和控制功能,就是使熱用戶根據氣候條件變化、經濟條件的可能性和生活舒適程度需要調節室內溫度;同時,也能按照自己生活行為的變化達到行為節能的要求和目的。實現調節和控制的最好手段,就是在每組散熱器安裝溫控閥。安裝溫控閥可以自動選定和維持室內的溫度。天津市是我國推行供熱體制改革比較早的城市,他們在制定出臺“熱費暗補變明補、發給職工居民”等經濟政策的同時,也制定出臺了“實施熱計量技術規程”。在規程中明確規定,集中供熱居住建筑室內采暖系統必須安裝溫控閥。自2000年以來,天津市已安裝近100萬支溫控閥,約有25萬戶居住建筑的熱用戶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調節控制室內溫度,實現了行為節能,達到了節約能源和減少熱費支出的目的。經調查,普遍節能在10%~15%左右,特別是減少了許多熱用戶的熱費支出,平均都在10%左右,有的高達15%,得到廣大熱用戶的贊許和肯定。
推行按用熱量分戶計量收費的辦法,是檢驗節能公共和居住建筑是否節能最直觀的、行之有效的手段。如果是節能的公共和居住建筑,在采暖期內的耗熱量沒有超過該地區節能公共和居住建筑規定的耗熱指標,說明該公共和居住建筑是合格的節能建筑;反之,該居住建筑就不是節能建筑。
城市供熱收費難導致供熱更難的局面已經成為城市供熱十分突出的矛盾。據有關資料統計,截止二十世紀90年代末,黑、吉、遼等城市的供熱收費率下降到50%左右,歷年拖欠熱費計為20多億元。出現了供熱企業收不到熱費,嚴重地困擾著城市供熱的發展和正常運行,直至影響職工居民冬季的正常生活、工作和社會穩定。
城市供熱收費難除了有計劃經濟福利供熱和城市居民住房制度改革引起的原因以外,很重要的原因是城市居民繳納熱費金額過高。城市供熱體制改革(包括熱費制度的改革)是一項涉及國家和政府、部門和供熱企業、千家萬戶用熱群眾切身利益的大事,我們要以維護廣大用熱居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為出發點,采取有力措施,減輕他們交納金額過高的熱費負擔。筆者認為,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按照《民用建筑節能設計標準》(采暖居住建筑部分)的規定要求,在北方寒冷地區的城市,設計、施工建設包括計量供熱在內的節能居住建筑。《民用建筑節能設計標準》規定節能建筑耗熱量為20~23瓦/平方米,這就意味著,按該標準建設的居住建筑與非節能居住建筑(耗熱量為40~50瓦/平方米)相比,每個采暖期可以節約50%的熱量。從理論上講,廣大用熱居民群眾每年可以減少50%的熱費支出。盡管理論和實際有一定的差距,但節能居住建筑的節能量不能低于40%。低于40%還是節能建筑嗎?
按用熱量分戶計量收費的室內采暖系統,對城市熱力網(包括熱源部分)的要求更新、更高,城市熱力網必須實現技術創新。當前,我國城市熱力網技術落后,設備陳舊,跑、冒、滴、漏等現象十分嚴重,熱量損失高達30%以上,致使供熱企業運行費用高,供熱成本不斷增加。
另外,城市熱力網對水力工況和熱力工況基本沒有必要的調節設備和手段,城市熱力網水平失調相當嚴重,距熱源或熱力站距離不同的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冷、熱不均,既浪費熱能量,又不能保證供熱質量。要實現城市熱力網技術創新,首先要把城市熱力網單一的以溫度進行質調節的手段,升級為以溫度進行質調節和以流量進行量調節結合起來的新技術,實現城市熱力網變流量運行,調節、平衡和優化城市熱力網有效的、可靠的運行。同時,還要采用新的先進的設備和計算機自動監控系統,滿足城市熱力網變流量調節的需要,滿足居民熱用戶按需用熱和以熱量計量收費的需要。這樣就可以提高供熱企業的技術水平、設備水平和管理水平,降低供熱成本。初步估算,城市熱力網30%%的熱量損失,約占供熱成本的18%,這樣大的比例,在供熱價格中也占較大的比重。
按用熱量分戶計量收費的辦法,要求居住建筑室內采暖系統也必須采用新技術、新設備。由于沿用計劃經濟福利供暖的原因,居住建筑室內采暖系統是城市供熱最薄弱的環節。一是單管垂直串聯系統嚴重失調,一棟樓內高、低層冷熱不均,高層熱的開窗戶,低層用戶冷的挨凍,供熱質量很差;二是部分室內采暖設施陳舊。筆者認為,供熱采暖的節能是建筑節能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在設計、施工建設節能建筑時,既要考慮房屋建筑墻體圍護結構,又要考慮供熱采暖系統的節能,二者缺一不可。就房屋建筑耗能而言,并不是直接消耗在房屋建筑上,在北方采暖地區供熱采暖才是能量消耗的終端。
設部對建筑節能工作十分重視,開展了大量的、十分有效的工作。先后制定了“建筑節能95計劃和2010年規劃”、《民用建筑節能設計標準》(采暖居住建筑部分)、《夏熱冬冷地區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既有采暖居住建筑節能改造技術規程》等。這些技術性標準、規程和政策性文件,對建筑節能工作起到了積極的指導和推動作用。
在有關建筑節能技術標準、規程和政策性文件中都可以看到節能建筑的目標和主要內容都涉及到供熱采暖。由此可見,建筑節能在北方采暖地區必須包括供熱采暖的節能,供熱采暖的節能是建筑節能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據有關資料統計,我國北方采暖地區供熱采暖耗能占建筑總耗能的65%以上,有的地區甚至高達90%。據了解,在建筑節能實現50%的目標中,墻體圍護結構和實現供熱計量各占一半。由此可見,實現供熱計量在建筑節能中所占的分量。就房屋建筑能耗而言,并不是直接消耗在房屋建筑上,在北方采暖地區供熱采暖才是能源消耗的終端。因此,在進行建筑節能時,不能只考慮房屋建筑本身的性能,片面地強調房屋建筑墻體圍護結構,還應該結合考慮供熱采暖系統的節能,二者缺一不可。房屋建筑的墻體圍護結構同時起著保溫和蓄熱兩方面的作用,不同的供熱采暖方式對墻體圍護結構的熱工特性要求也有所不同,特別是房屋住宅建筑隨著供熱采暖方式的多樣化,熱工動態特性對供熱采暖系統節能的影響也很大,因此,需要從保溫和蓄熱兩方面對墻體結構進行系統的分析。這就意味著,房屋建筑節能的實現,必須是墻體圍護結構和供熱采暖節能有機地結合才能達到。《民用建筑節能設計標準》(采暖居住建筑部分)規定,在我國嚴寒和寒冷地區,主要城市的供熱采暖建筑節能耗熱指標平均為20~23瓦/平方米,非節能建筑物采暖耗熱指標一般都在40~50瓦/平方米,甚至更高。說明節能建筑的熱能消耗比非節能建筑熱能消耗減少一半還多。現在,我國北方嚴寒和寒冷地區的采暖建筑總面積達200億平方米左右,如果按上述數字計算將會節約多少能源資源?這就充分說明,節能建筑在采暖地區的能耗節約,主要是通過供熱采暖系統來實現的。目前,我國公共和居住建筑的供熱采暖系統,絕大部分是單管垂直的技術落后系統,個別的還是古老的水平串聯系統。這樣的采暖系統,把一幢建筑內的熱用戶的各個房間連接成幾個系統,動一發牽動全局,熱用戶不能進行系統調節和室內溫度控制,根本無法實現按需用熱和滿足舒適生活環境的需要。加之,房屋建筑供熱采暖系統長年失修,造成單管垂直系統水力和熱力工況嚴重失調,即多層居住建筑的頂層房間室溫過高,熱的打開窗戶,造成能源極大的浪費;低層房間室溫過低,使人們冷的受不了,嚴重的影響了供熱采暖質量。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第76號)“民用建筑節能管理規定”明確規定,新建居住建筑的集中供熱采暖系統應當推行溫度調節和分戶計量裝置,實行供熱計量收費。建設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等八部委《關于城鎮供熱體制改革試點工作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也明確指出,今后城鎮新建公共建筑和居民住宅,凡使用集中供熱設施的,都必須設計、安裝具有分戶計量及室溫調控功能的采暖系統。“規定”和“指導意見”為城市供熱的改革和發展指出了明確的方向和具體實施的辦法,實現了公共和居住建筑室內采暖系統的技術創新,為實現公共和居住建筑供熱采暖系統的節能,提供了有利可靠的保障。首先,分戶計量系統使每戶居民住宅的供熱采暖系統,變成了獨立的循環系統。改變了過去單管垂直系統造成的一個用戶有幾個室內采暖系統的落后局面。其次,室內采暖系統的溫度調節和控制功能,就是使熱用戶根據氣候條件變化、經濟條件的可能性和生活舒適程度需要調節室內溫度;同時,也能按照自己生活行為的變化達到行為節能的要求和目的。實現調節和控制的最好手段,就是在每組散熱器安裝溫控閥。安裝溫控閥可以自動選定和維持室內的溫度。天津市是我國推行供熱體制改革比較早的城市,他們在制定出臺“熱費暗補變明補、發給職工居民”等經濟政策的同時,也制定出臺了“實施熱計量技術規程”。在規程中明確規定,集中供熱居住建筑室內采暖系統必須安裝溫控閥。自2000年以來,天津市已安裝近100萬支溫控閥,約有25萬戶居住建筑的熱用戶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調節控制室內溫度,實現了行為節能,達到了節約能源和減少熱費支出的目的。經調查,普遍節能在10%~15%左右,特別是減少了許多熱用戶的熱費支出,平均都在10%左右,有的高達15%,得到廣大熱用戶的贊許和肯定。
推行按用熱量分戶計量收費的辦法,是檢驗節能公共和居住建筑是否節能最直觀的、行之有效的手段。如果是節能的公共和居住建筑,在采暖期內的耗熱量沒有超過該地區節能公共和居住建筑規定的耗熱指標,說明該公共和居住建筑是合格的節能建筑;反之,該居住建筑就不是節能建筑。
城市供熱收費難導致供熱更難的局面已經成為城市供熱十分突出的矛盾。據有關資料統計,截止二十世紀90年代末,黑、吉、遼等城市的供熱收費率下降到50%左右,歷年拖欠熱費計為20多億元。出現了供熱企業收不到熱費,嚴重地困擾著城市供熱的發展和正常運行,直至影響職工居民冬季的正常生活、工作和社會穩定。
城市供熱收費難除了有計劃經濟福利供熱和城市居民住房制度改革引起的原因以外,很重要的原因是城市居民繳納熱費金額過高。城市供熱體制改革(包括熱費制度的改革)是一項涉及國家和政府、部門和供熱企業、千家萬戶用熱群眾切身利益的大事,我們要以維護廣大用熱居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為出發點,采取有力措施,減輕他們交納金額過高的熱費負擔。筆者認為,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按照《民用建筑節能設計標準》(采暖居住建筑部分)的規定要求,在北方寒冷地區的城市,設計、施工建設包括計量供熱在內的節能居住建筑。《民用建筑節能設計標準》規定節能建筑耗熱量為20~23瓦/平方米,這就意味著,按該標準建設的居住建筑與非節能居住建筑(耗熱量為40~50瓦/平方米)相比,每個采暖期可以節約50%的熱量。從理論上講,廣大用熱居民群眾每年可以減少50%的熱費支出。盡管理論和實際有一定的差距,但節能居住建筑的節能量不能低于40%。低于40%還是節能建筑嗎?
按用熱量分戶計量收費的室內采暖系統,對城市熱力網(包括熱源部分)的要求更新、更高,城市熱力網必須實現技術創新。當前,我國城市熱力網技術落后,設備陳舊,跑、冒、滴、漏等現象十分嚴重,熱量損失高達30%以上,致使供熱企業運行費用高,供熱成本不斷增加。
另外,城市熱力網對水力工況和熱力工況基本沒有必要的調節設備和手段,城市熱力網水平失調相當嚴重,距熱源或熱力站距離不同的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冷、熱不均,既浪費熱能量,又不能保證供熱質量。要實現城市熱力網技術創新,首先要把城市熱力網單一的以溫度進行質調節的手段,升級為以溫度進行質調節和以流量進行量調節結合起來的新技術,實現城市熱力網變流量運行,調節、平衡和優化城市熱力網有效的、可靠的運行。同時,還要采用新的先進的設備和計算機自動監控系統,滿足城市熱力網變流量調節的需要,滿足居民熱用戶按需用熱和以熱量計量收費的需要。這樣就可以提高供熱企業的技術水平、設備水平和管理水平,降低供熱成本。初步估算,城市熱力網30%%的熱量損失,約占供熱成本的18%,這樣大的比例,在供熱價格中也占較大的比重。
按用熱量分戶計量收費的辦法,要求居住建筑室內采暖系統也必須采用新技術、新設備。由于沿用計劃經濟福利供暖的原因,居住建筑室內采暖系統是城市供熱最薄弱的環節。一是單管垂直串聯系統嚴重失調,一棟樓內高、低層冷熱不均,高層熱的開窗戶,低層用戶冷的挨凍,供熱質量很差;二是部分室內采暖設施陳舊。筆者認為,供熱采暖的節能是建筑節能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在設計、施工建設節能建筑時,既要考慮房屋建筑墻體圍護結構,又要考慮供熱采暖系統的節能,二者缺一不可。就房屋建筑耗能而言,并不是直接消耗在房屋建筑上,在北方采暖地區供熱采暖才是能量消耗的終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