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的熱計量經驗表明,采取供熱計量收費措施可節能20%~30%。
鑒于上述原因,筆者在成功研制出一種工業溫控系統之后,設計了一種智能型溫控熱量儀表。該儀表具有經濟、簡單、可靠的特點,既節能,又滿足了需要。
1 測量原理及實現方法
1.1 測量原理
由熱源供應的熱水以較高溫度流入交換系統(散熱器等),以較低的溫度流出;在此過程中,通過熱量交換向用戶提供熱量。根據熱力測量公式,用戶所獲得的熱量可由下列方程式計算得出:
E=∫K×(Ts-Tr)×dv
式中:E——熱交換系統輸出熱量;K——比重和比熱的修正系數;TS——進水溫度(℃);Tr——出水溫度(℃);V——一定時間內流經供熱系統的熱水流量(升)。
式中K值是一個同時取決于供回水溫度的變量,用來對比重進行修正;即,如果進水(回水)溫度不同,即使進水,回水間的溫差相同,用戶從流經系統的等量熱水中所獲得的熱量也是不同的。在熱量表的國際標準中專門談到了K值。
根據預先設置的室內溫度(隨時可設),測量系統自動調節電磁閥的開啟和關閉。室內感溫度裝置感應房間的實際溫度變化,并和已設的溫度值進行比較,用無線的方式發送給積算儀,指導積算儀做出正確的調節動作;室內感溫裝置設計上充分考慮了空氣溫度和外界輻射等因素。

1.2 實現方法
熱量表由一個熱水流量計、一對溫度傳感器、一個積算儀和室內感溫裝置組成。儀表安裝在供熱系統的進水管上,并將溫度傳感器用斜三通分別安裝在進水管和回水管上,流量計安裝在回水管上,電磁閥安裝在進水管上,用流量計測量熱水的流量,溫度傳感器測量進水、回水溫度,室內感溫裝置實時感應室內溫度,并和已設溫度(即理想的室內溫度,如26℃)相比較,并通知積算儀,使其控制電磁閥的啟閉;積算儀對溫度、流量等進行數據采集和分析;計算用戶所用熱量及所剩熱費(欠費自動關閉電磁閥,并報警,待充值后,電磁閥自動開啟)。實現了儀表的全自動控制,真正實現了智能化。
2 系統主要功能
2.1 積算儀功能
(1)顯示進水管,回水管的溫度及溫差,顯示范圍為0~100.0℃,溫差范圍為80℃;(2)顯示瞬時流量和累積流量,顯示范圍為0~999999.99m3;(3)顯示熱功率及累計熱量,顯示范圍為0~99999999kWh;(4)顯示運行時間;(5)通訊功能;(6)顯示熱費剩余金額0~99999.99元;(7)欠費報警。
2.2 室內感溫裝置功能
(1)顯示室內實際溫度,范圍為0~50.0℃;(2)設置室內恒溫溫度值,范圍為0~50.0℃;(3)實際溫度與預設溫度比較,實時通知積算儀;(4)通訊功能。
3 傳感器的選用及數學模型的建立
3.1 溫度傳感器的選用
本系統選用美國DALLAS公司的DS18B20數字溫度傳感器。其優點是可以把溫度信號直接轉換成串行數字信號供單片處理,單總線結構,無須外圍元器件;內部計數器對一個受溫度影響的振蕩器脈沖計數,溫度值為9bit,高位為符號位。溫度傳感器按熱量表的要求選擇。配對時應選擇3個溫度點(使每個溫度點的傳感器溫差小于0.1℃),保證在整個測量范圍內的測量精度。
3.2 流量傳感器的選用及教學模型的建立
本系統選用渦街流量計,其核心元件為電壓傳感器。在水管中垂直地插入一根柱狀阻力體,在其兩側就會交替產生旋渦,隨著液體下游方向運動,形成旋渦系列。儀表測量的瞬時流量(升/秒)Q與頻率(Hz)f的關系如下式:
Q=f/K
式中:K———儀表流量系數(次/升)。
4 硬件設計
4.1 積算儀硬件設計
在滿足準確、可靠測量的前提下,盡量降低功耗是本系統的主要原則。選用低功耗、低頻率、低電壓器件,采用多靜態的方式。單片機采用Microchip公司的低功耗產品PIC16F877,速度快,其功耗為十幾微安;溫度、流量、運行時間等數據存在非易失性存儲器24C02中。單片機大部分時間處于睡眠狀態,顯示模塊長期處于關斷狀態;有鍵按下或IC卡插入時,單片機通過中斷方式打開相應電路,使其處于工作狀態。
電源采用美國TI公司TPS7250(有關斷功能)。在 非采暖期,供熱系統長期處于空閑狀態,利用時鐘電路(DS1302)來通知CPU,控制系統進入睡眠狀態,使整個電路基本上處于“零”功耗狀態;采暖期因溫度為非急劇變化量,采用間斷測量的方式;CPU以流量脈沖方式來喚醒電源模塊,最大限度降低功耗。
4.2 室內感溫裝置硬件電路設計
為節約成本,采用一般單片機(如89C2051),一套AC—DC轉換電路,室內感溫部分直接與電源相連即可。平時顯示室內實際溫度;有鍵按下,即進入設置室溫狀態。發射采用短距離模塊,時時處于發送狀態。
5 軟件設計
鑒于儀表的功能較多,需計量換算的數據較多,又有人為干預(插入IC卡,按鍵操作)等因素,應用程序采用模塊化和多任務系統的方式設計,但無論哪種情況都必須防止漏測,漏算的現象。軟件流程見圖2。

6 結束語
根據供暖運行情況,模擬全年運行狀態,對儀表熱量及熱費的計算準確度進行檢測,基本上達到了設計要求,且儀表在運行中可靠性高,這是一款理想的熱計量儀表。
[1]徐偉,鄒瑜.供暖系統溫控與熱計量技術[M].中國計劃出版社,2000.
[2]葉青,寇義民.標準非接觸式IC卡在智能化儀表中的應用[J].電測與儀表,2003,(7).
[3]宋書鋒,等.基于PIC單片機的測溫網絡的開發[J].儀表技術,200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