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平平無奇的手機殼
融入仿生學原理
讓你的手機
像皮膚一樣“發汗散熱”
這不是魔法
是環保黑科技


2022年3月,一款由武漢大學納米能源實驗室與OPPO熱實驗室聯合開發的新型散熱手機殼刷屏網絡,微博話題 #武漢大學研發退燒手機殼# 當日閱讀量破700萬,一度登上熱搜第一。多位數碼、測評博主跟進發布實測視頻,顯示安裝這款手機殼后,手機在高負載場景下使用1小時,表面溫度能降低2—3℃;降低溫度后,手機的畫質、幀率也明顯高。


這款產品源自武漢大學胡雪蛟教授、劉抗研究員帶領團隊設計開發的“被動式水凝膠薄膜散熱技術”,胡雪蛟教授曾經是iPhone的第一代芯片封裝熱設計師,在16年前就開始了電子產品散熱問題的研究。
項目負責人章先濤是武漢大學在站博士后,曾主持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學基金技術攻關,并曾入選省博士后創新人才支持計劃。



真是科技改變生活呀
上鏈接吧!
我要買十個!
夏天的時候貼在衣服上!

散熱手機殼,只是被動式水凝膠薄膜散熱技術的一個具體應用,從衣食住行到高端科技,無論是烈日下奔波的外賣小哥身穿的工作服,還是房屋內部的冷卻降溫,再到不依賴汽車發動機系統的車內自動散熱……這項技術都能夠派上用場。
為了讓各種降溫“黑科技”從實驗室走向生產線,章先濤與胡雪蛟教授聯合成立了武漢潤德工程技術有限公司,并獲得英勤投資、清華力合的上千萬元天使輪投資。

武漢人民聽到這里
紛紛表示這項技術簡直功德無量
但你以為這就結束了?
NO NO NO
這個團隊在策劃一個大動作

潤德公司還成功為建筑物、光伏電板等大型工業設施實施“降溫”,目前正在攻關一項核電站降溫技術。核電機組在發電過程中產生大量的溫排水,容易造成近海域的熱污染。
潤德公司研發的納米仿生海水淡化系統,通過模擬植物葉面的蒸騰作用,不僅可以讓溫排水降溫,還能對其產生的低溫余熱進行大規模回收利用,用于海水淡化。這套系統平均每秒能處理3.5立方米溫排水,同時每天為城市提供2000噸淡水以及56兆瓦的熱能。目前潤德公司已與中廣核簽訂溫排水降溫利用全面合作協議,項目上馬將填補國內空白。

全球變暖背景下,極端高溫天氣頻發,給人類生命健康和可持續發展帶來巨大威脅,也驅動了人類對降溫技術的需求。而傳統的水冷、氣冷降溫方法,消耗大量的資源和能源,也不利于“雙碳”目標的實現。據粗略估算,僅在核電溫排水降溫工程這一細分領域,工程規模就已超百億,這還不包含火電站和在建的核電站。武漢潤德正在招攬四方人才以及資本的加入,打造更多能夠為客戶帶來價值的好產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