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州155個單位小區使用熱計量收費,預計今年退費1500萬以上
據孫擁軍介紹,以前供暖按面積收費,市民考慮不到節能,也沒法節能,屋里熱的時候只能靠開窗透風降溫,造成了社會能量的浪費,采用熱計量收費節省了很大一部分能源。
使用熱計量后用戶不僅可以節省費用開支還能生活的更加舒適。以前熱力公司供暖太熱,屋里干燥只能開窗子或屋里放盆清水、放個加濕器,根本沒辦法調節。現在使用溫控一體化,對屋內的溫度可以自由調節,家里有孩子、老人可把溫度調高點,家里是年輕人又可以把溫度調低點,上班、下班時間也可以設定好溫度,這樣市民的生活可以更加舒適。
使用熱計量,供熱企業還可以減少開支,增加收益。“以前熱力公司對使用熱計量有抵觸心理,因為裝進口袋的錢再讓拿出來,他們都不愿意。”孫擁軍說,于是就給熱力公司算了一筆賬。鑫誠熱力公司2013年購買了68.3萬噸蒸汽,2014年供熱面積增加了90萬平米,蒸汽卻只用了67.8萬噸。“2014年比2013年少用了5000噸蒸汽,卻增加了2070萬的收益,除去退給業主的費用,熱力公司依然增加了收入,所以讓熱力公司退費他們也說不出什么了。”孫擁軍表示。
孫擁軍告訴大眾網記者,今年濱州的實際供熱面積為1195萬平方米,其中熱計量的使用面積為360.4萬平方米,有155個單位、小區在使用。“現在濱州的熱計量實際使用面積已達到了總面積的30%以上,達到計量條件的占到近40%。”孫擁軍說,2014年熱計量退費1088萬元,今年預計退費1500萬以上。
供熱區域大調整,明年三大熱源成濱州供熱保護傘
孫擁軍告訴記者,自己2010年從事供熱工作,一晃已過去了6年。在這6年里,濱州基礎設施建設投資9.25個億,建成4臺70兆瓦的熱水鍋爐、5個供熱首站、200個二級換熱站,鋪設了380多公里的供暖管道,對老管道提溫、擴容等等,供熱能力從400萬平米一下子漲到了2300萬平米。
2015年大唐熱電將實現為濱州供熱,供熱能力1000萬平方米。今年最主要的工作是投資8000萬元將大唐熱電首站往主城區輻射供熱主管網12.5公里,新建10座換熱站、混水站,改造4座,并對600米老舊管網進行改造。
“以前濱州以渤海十路為界,西區供熱魏橋熱電負責,東區是四臺熱水鍋爐負責。大唐供熱后,將負責新立河以東、黃十二以北的區域,會分擔東區四臺熱水鍋爐的壓力,不僅東區供熱效果會大大改善,一些想接入集體供暖的小區也可成功接入。”孫擁軍說。
“明年濱化熱電投入使用后,將取代東區自備熱源供熱。四臺熱水鍋爐會作為調峰熱源,以備出現意外情況。”孫擁軍告訴記者,那時魏橋、大唐、濱化將成為濱州供熱三大保護傘。
濱州供熱將由小配套變為大配套,有問題就找熱力公司
“結合去年冬天市民反映的最低溫度18度、二次加壓收費不合理、管網接不上、收費有異議以及業主與開發商有矛盾等集中投訴的問題,今年濱州將修訂舊的供熱管理辦法。”孫擁軍說,管理辦法中將明確規定政府、開發商、熱力企業以及用戶各自的職責。
“以前濱州供熱實行的是小配套模式,內部管網、熱計量表都是由開發商負責,但暖氣不熱總是不知道是哪里的問題,找哪個部門都說不是自己的問題。”孫擁軍說,新的管理辦法中將明確規定內部管網以及熱計量裝置的安裝、維護、維修、更換等工作都由熱力公司負責,這樣濱州供熱將實現由小配套向大配套的轉變。”孫擁軍表示,這將避免供熱過程中出了問題互相推諉的現象,因為全部工程都由熱力企業參與,出了問題就找熱力企業即可。
“出臺新的供熱管理辦法,一方面是解決小配套的問題,更重要的是解決小區老舊管網的改造問題。”孫擁軍表示,現在面臨的狀況是,一些小區的老舊管網達到使用壽命壞了以后需要更換,但開發商已經走了,一些企業或主管部門也破產了,想讓業主拿錢卻不愿意,導致想換卻不知道怎么換、找誰換。
“新的供熱管理辦法將解決老舊管網更換費用哪里來的問題,并建立合理的維修基金。”孫擁軍告訴記者,或采取開發商提前上交一塊,政府補貼一塊,業主預存一塊的方法,但具體的實施辦法還需進一步的探討。來源:大眾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