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市人大專題檢查組在某大型洗浴中心供熱現場看到,全市首臺移動供熱車正在供熱,這標志著我市積極推進應用余(廢)熱回收再利用技術已進入到實施階段,取締城區燃煤小鍋爐終于有了替代熱源。
取締燃煤小鍋爐邁出新步伐
為提高全市能源綜合利用率,推進藍天工程,進一步削減大氣污染物排放總量,我市引進某實業公司,在主城區范圍內推廣應用余(廢)熱回收再利用技術。據介紹,該技術主要利用具備蓄熱功能的專用車輛,收集鋼鐵、火電等工業企業鍋(窯)爐產生的高溫煙氣、連續排污高溫蒸汽和無壓高溫蒸汽等溫度在100攝氏度以上的廢、余熱資源后,提供給市區賓館、洗浴服務業及居民日常生活。移動蓄熱車輛蓄熱能力約為5吉焦/臺次,蓄熱工作時長約為30分鐘/次。充分蓄熱后,可將30噸常溫水加熱至60至80攝氏度。
目前,我市已開發熱源一處,為鞍鋼集團朝陽鋼鐵公司兩臺130噸發電鍋爐連續排污膨脹器和定期排污擴容器的無效蒸汽,該熱源可為市區小洗浴提供常溫水加熱服務,進而取締原有燃煤小鍋爐。引進新技術,不僅實現了節能減排環保要求,也充分利用了余(廢)熱,加快了城區取締燃煤小鍋爐步伐。
移動供熱技術環保效果明顯
移動供熱是一項新型的余熱利用技術,它利用高性能復合相變式蓄熱材料,通過相變過程進行熱能吸收、存儲和釋放,無需管網也可將熱電廠、鋼鐵廠等高耗能單位的余廢熱回收儲存起來,然后,通過可移動式高密度相變蓄熱裝置“配送”到熱能用戶處,為其提供熱水和供暖所需熱能,實現了資源綜合利用和燃料燃燒取熱替代,節能減排效果明顯。
中益能(北京)技術有限公司作為國內節能環保儲能領域的標桿企業,2005年自創的一套“熱能配送”商務模式,也稱之為“移動蓄能供熱”項目,為各地項目運營商快速融入蓄熱節能行業,提供全方位服務。據中益能技術負責人介紹,目前,該技術與產品已經在北京、包頭、天津、山東、山西、深圳、青海、河南等全國十余個省、市、自治區普及推廣,效果良好,受到廢熱耗能方和熱能使用方的一致認可,初步實現了中低溫蓄熱技術的產業化經營。在為企業創造可觀經濟利益的同時,也為當地創造了巨大的環境效益。推廣應用余(廢)熱回收再利用技術,不僅實現了余熱排放企業減少熱污染,也減少了熱能用戶的燃料消耗、降低了經營成本、減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同時,因變廢為寶、變害為利,明顯降低了應用余(廢)熱用戶的用能費用,可謂是一舉多得,多方共贏。 來源:光明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