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這是新時期指導和推進國企改革的綱領性文件,從總體要求到分類改革、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和國資管理體制、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強化監督防止國有資產流失等方面提出國企改革目標和舉措。其中提到,將國有企業分為商業類和公益類,實行分類改革、分類發展、分類監管、分類定責、分類考核;推動國有企業同市場經濟深入融合,引入各類投資者實現國有企業股權多元化,推動國有企業改制上市,創造條件實現集團公司整體上市等等。
這對經濟和股市、陜西經濟有啥影響?華商報記者采訪了英大證券經濟學家李大霄、金元證券分析師徐傳豹、西安郵電大學經管學院院長張鴻教授。
李大霄表示,《國企改革指導意見》對實體經濟和國企改革是重大利好,有助于完善現代企業制度、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增加國企活力、防止國有資產流失,提升經濟增長效率。對于股票市場的穩定發展有積極作用,對股市的國企改革板塊是利好。徐傳豹也表示,股市和國企改革概念股短期利好即將兌現,長期來看股市相關板塊因為受益有差異將分化。
“頂層設計明確了,有助于提高國企的競爭力和成長性。”張鴻表示,分類發展可以明確國企發展方向,激發活力和成長性。跟南方一些省份相比,陜西企業上市的比較少,國企在經濟中占比例比大,一些企業發展受到資金緊缺的制約,整合和打包上市融資,有助于緩解資金緊缺困難,幫助國企發展,帶動陜西經濟整體發展。國企按照商業和公益分類,也會讓利于老百姓。比如,一些公益性國企將不再以利潤為唯一考核目標,可以給老百姓讓利,比如供暖費用會隨著煤價下降而調整,更加市場化,老百姓可以感受到好處,更加支持國企改革。信息經濟時代,通信行業提速降費也有助于鼓勵大家上網和網購,幫助陜西把農產品特色產品賣出去。 來源:華商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