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者,西南腹地一隅也。作為中國內陸地區有名的避暑圣地,貴州的夏天比較清涼,但冬天卻越來越冷。1月23日,據貴州省氣象臺監測,貴州全省共75個縣(市、區)出現降雪,最大積雪深度達9厘米。其中,74個縣最低氣溫低于0℃,最低達-8.4℃……正是在這樣的氣候背景下,催生了貴州供暖行業。本期,中國地暖市場調查研究課題組(以下簡稱“課題組”)特邀業內嘉賓聚焦貴州供暖行業發展,揭示貴州供暖行業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現狀:上千家供暖公司推動行業野蠻生長
目前,貴州全省采暖市場每年安裝量有多大?貴州暖洋洋暖通設備工程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楊哲剛給出的答案是1萬套左右。貴州上菱暖通設備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王立憲和小松鼠壁掛爐西南大區總監李國彪均估計為六七千套。貴州安順新成暖通有限公司總經理戴志成則認為,現在貴州采暖市場總工程造價大概1億多元,若按照每戶1.5萬元均價計算,與前述嘉賓的預估數量差不多。在貴州地暖業打拼多年的貴州伊思特新技術發展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劉國選認為,貴州每年采暖市場份額約有2萬戶之多,采暖面積在20萬平方米左右。遵義市沃蒙暖通設備有限公司彭松總經理則給出了非常驚人的估計,他認為,目前貴州每年采暖系統安裝量接近3萬套。盡管在數字上嘉賓們存在“分歧”,但有一點大家比較認同,那就是貴州采暖市場仍呈現增長態勢。
那么,目前貴州采暖市場主要分布在哪些城市呢?嘉賓們在這個問題上給出了非常接近的答案:貴陽、遵義、畢節、六盤水和安順,貴陽市場是“主力”。
在家裝和工程業務比例上,貴州采暖市場目前是以家裝為主。曼瑞德集團有限公司貴陽辦事處銷售經理陳崇山介紹,貴州采暖市場工程類項目并不多,家裝占主流。不過,貴州市場依然涌現出一批典型的工程采暖項目,據楊哲剛介紹,諸如“未來方舟”、“觀山左岸”、“金華國”等。劉國選還特別強調,“萬科玲瓏灣”是貴州首例大面積快速式電地暖施工的典型案例。
和其他南方采暖市場一樣,貴州采暖市場經過近十年的發展,也呈現出野蠻生長的態勢。據貴州恒沃節能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肖麗萍透露,目前,僅貴陽市便有五六百家從事采暖系統集成安裝的公司。戴志成估計,遵義從事采暖系統集成安裝業務的公司約有數百家。楊哲剛更是估計整個貴州有大大小小的采暖公司近1000家。劉國選的預計則更為大膽,他表示,整個貴州省大約有4000家大大小小的供暖公司,貴陽市也要有約1000家之多。數量眾多的采暖公司,是貴州采暖行業蓬勃發展的象征,也讓貴州采暖市場成為南方供暖市場不容忽視的一支力量。
多元化的品牌和產品格局
在地暖和散熱器末端占比上,貴州采暖市場呈現出與其他大部分南方采暖市場相似的特征,即地暖和散熱器末端幾乎平分秋色。在具體產品和品牌格局上,則呈現百花齊放的局面。
在熱源方面,雖然燃氣壁掛爐占有絕對優勢,但空氣源熱泵和電采暖同樣有不小的市場份額。
在地暖管道方面,貴州采暖市場上PE-RT地暖管安裝量最大,其次是PEX地暖管。“喬治GF”、“德國瑞好”、“歐博諾”等進口品牌及“偉星”、“來保利”、“保利”、“金德”等品牌也有不俗表現。
在壁掛爐品牌方面,以“威能”、“博世”和“菲斯曼”為代表的進口壁掛爐品牌占有大部分市場份額,“BAXI(八喜)”、“依瑪”、“法羅力”等進口品牌緊隨其后。國產品牌如“小松鼠”、“戴納斯帝”等也分得了一杯羹。
在溫控品牌方面,“曼瑞德”、“海林”、“丹佛斯”等品牌占有大部分市場份額。
在散熱器品牌方面,“凱美”、“瑞特格”、“沃克佩恩”等品牌是當地采暖市場上的主流品牌。
正視問題,貴州采暖市場前景依然大好
和其他南方采暖市場一樣,方興未艾的貴州采暖市場同樣面臨發展中的問題。楊哲剛和戴志成均認為,當前貴州采暖行業普遍面臨施工不規范、售后服務難保證等通病。陳崇山認為,當前貴州采暖行業從業人員專業素質偏低,阻礙了行業發展。劉國選表示,貴州市場供暖商家多,品牌混亂、游擊隊過多。大品牌在保證品質和品牌的前提下,無法與游擊隊式的暖通公司抗衡,貴州市場上甚至出現過19元/平方米的低價水暖。肖麗萍則痛斥貴州采暖市場的惡性競爭,“有的公司為了搶單,價格低到離譜”。彭松認為,除了上述問題,貴州市場上產品質量參差不齊同樣值得關注。
正所謂先亂后治。盡管貴州采暖行業面臨種種發展過程中的問題,但經過近十余年的艱辛培育,現在貴州老百姓對采暖認知有了顯著提高,加之貴州冬季氣溫濕冷,多數受訪嘉賓認為,隨著貴州老百姓經濟實力的提升和行業不斷強化內部治理,貴州采暖行業將逐步走向規范化發展的快車道,屬于貴州采暖行業的春天即將來臨。 來源:中國建設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