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莊稼地里多余的秸稈打捆燃燒,用于農村集中供暖,既省錢又解決了秸稈野外焚燒造成火患和霧霾的難題,這是一舉多得、利國利民的好事。4月8日,記者從蘇家屯區農機管理總站了解到,全省首臺秸稈直燃鍋爐在該區白清街道為2400平方米辦公樓試驗供暖獲成功。秸稈供暖與燃煤效果相當,費用僅為燃煤的一半,且排污較低,成為農村集中供熱的首選。
白清街道供暖負責人給記者算了這樣一筆賬:辦公樓供暖面積4500平方米,早上運行2個小時左右出水溫度能達到60℃,燃燒秸稈40捆左右,每捆15公斤左右,每捆秸稈運到單位是3.5元。一天按三遍燒大約需要150捆,總費用525元。而燃煤每天需要的費用達到1000多元。這樣一個采暖期下來,需要秸稈燃料337.5噸,需資金78750元,而燃煤大約需要15萬元。經檢測,秸稈鍋爐排污指標也低于普通燃煤鍋爐。
前不久,省市農村能源辦公室的領導和專家專程對該區秸稈直燃鍋爐集中供暖試驗項目進行調研,現場觀看了鍋爐試燒效果、供暖指標及排放情況,給予充分肯定,認為這是解決農村無法連接供暖網線的農村街道、企事業單位解決供暖問題的一個好辦法,更是一個政府、企業、農機合作社及農戶多方共贏的好項目。既為水稻、玉米秸稈燃料化找到了好的出口,提高了秸稈綜合利用水平,改善了環境,減少了火災隱患,帶動了農機企業的發展壯大,又為農機合作社和農戶開辟了一條致富的新途徑。 來源:沈陽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