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供暖能否普及
楚天都市報:
這幾天雨雪接連而至,氣溫跌到了0℃線上下,我們在家里都凍得厲害。開空調不僅不節能,費用也比較貴,想請楚天都市報幫忙問一下,集中供暖能否在湖北普及?沒有安裝供熱設施的老舊小區、已建小區,有沒有安裝供暖設施的時間表?
武漢市江漢區趙先生
記者探訪
集中供暖廣大市民的渴盼
昨日,武漢飄起雪花,最低氣溫-3℃,記者走訪了武漢多個小區。
武昌民主路附近的原湖北省安裝公司小區,老年人居多。居民張先生家里沒有開空調,他回家也沒有脫掉羽絨服,“外面穿多少屋里也要穿多少。”
在何家垅居住了40多年的遲太婆家,則是開的空調。“以前條件沒這么好的時候就生爐子,現在條件好了我就裝了空調,在家買了取暖器,暖和多了。”但遲太婆覺得開空調不僅空氣干燥,而且費用也貴,一個月光是一臺空調就得花去700元左右,還只能制熱一個房間。“要是集中供暖的話冬天就好過了!”
武昌鴻璽公館的商鋪不在供暖的范圍之內,經營戶艾女士開空調取暖:“我們現在空調不停的話,一個月約500元,一個季度1500元。如果集中取暖,便宜又舒適。”
用天然氣采暖的用戶,對集中供暖也有期盼。家住光谷紫崧花園的張女士說,家里雖然裝了天然氣地暖,但是因為用氣量大,很擔心冬季天然氣限氣時無法使用,如果不加控制,一個月的費用會超過1500元,“如果有了集中供暖,就不會有這樣的煩惱,也能節約不少錢。”
體驗供暖
集中供暖比其他方式實惠
目前,武漢部分小區實現了集中供暖。武昌熱電公司的對外供熱制冷網絡,已經覆蓋了仁和路至公正路一線大約20個小區。集中供暖的效果如何?記者也進行了一番探訪。
在武昌岳家嘴地鐵站附近的東湖睿園,住戶以中老年人居多,記者走訪了解到,他們對供暖效果很滿意。去年年底住進來的王太婆表示:“效果非常好,很暖和,我們老人住得很舒服。進屋就不用穿厚外套了。”
而在正堂山外山小區,由于目前小區內的入住率還不高,暖氣的服務率也相對較低。市民賴女士的公司在小區里的一個單元,她的供暖服務使用了20天,收費標準是一個季度2200元,“晚上辦公室沒人,開暖氣太浪費,所以現在都開空調,開一個季度空調的費用還沒有暖氣費用高。”
不過,像賴女士這樣避開晚上取暖高峰的客戶只是少數。對大多數居民來說,集中取暖到底劃不劃得來?記者算了一筆賬,目前武漢供熱的繳費方式一般為每平方米每月8.5元,一套100平方米的住房,按3個月供暖時間計算,打折后的價格在2500元左右??紤]到天然氣和電價均實行階梯制,按照第三檔價格粗略推算,使用天然氣需要3800到3900元,用電則在4000元以上。
省內探索
襄陽已破冰集中供暖
湖北的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貓冬”不易,集中供暖的呼聲已存在很久。記者了解到,武漢和省內其他城市,都在進行探索。
正在建設的武漢青山濱江商務區,是武漢首個集中供熱供冷示范區。它的范圍是:東、西分別以三環線和二環線為界,北鄰長江,南至和平大道,規劃總面積7.44平方公里。在公共建筑和商用建筑相對集中的區域,通過建設一個或多個中心能源站集中制取熱水、冷水,同時引入城市熱網,通過區域管網輸配到各單體建筑,實現用戶供暖供冷的需求。依托中心能源站和區域管網,不僅可以利用青山熱電廠和武鋼廢熱提供集中供暖,還可提供城區的集中供暖。
比武漢地理位置更靠北,冬季取暖需求突出的襄陽,也在進行這方面的建設。去年10月,襄陽市城區集中供暖(襄城區)建設工程一期項目正式開工。今年1月,總裝機50萬千瓦,總投資23億元的華電燃機熱電聯產項目開工,將用于樊城區的集中供暖。
今冬,武漢新增了聯投時代中心、萬達公館、沙湖明珠、正堂山外山等4小區集中供暖,武漢將有超過35個小區、12家公建項目今冬用上集中供暖。
部門說法
計劃多種形式推動集中供暖
記者了解到,由湖北華電武昌熱電公司提供的集中供熱主要覆蓋了武昌地區的30個小區,且供熱覆蓋范圍還有很大提升空間。不過,江北區域熱源點不足,熱源管網受限無法過江,處于長江以北的漢口、漢陽仍未實現集中供暖。
推動集中供暖,穩定的熱源是不可忽視的問題。記者從武漢市發改委了解到,要把集中供暖問題解決好,除了熱電聯產、利用廢熱等,還需要多開發新的能源利用方式。
記者從省發改委了解到,“十三五”期間,我省將重點開發建設風電、太陽能、生物質能項目,對地熱能的開發也將提上議事日程。根據去年出臺的《湖北省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將在全省范圍內劃分武漢城市圈、宜荊(州)荊(門)地區、襄十隨地區、恩施自治州和神農架林區四大片區,建成470座地熱分布或集中制冷供熱站,服務建筑面積約1億平方米。同時,選擇武漢、襄陽、十堰等供暖需求較大的城市作為重點區,建地熱區域集中供暖站。
對地熱能的開發,武漢市也在進行積極的嘗試,武漢市城建委出臺通知,對政府辦公建筑、公益性公共建筑和2萬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公共建筑,推廣使用地源熱泵空調系統。隨著可再生能源使用的推廣,使用這一技術的建筑將進一步增多。
對市民而言,集中供熱的范圍,在不久的將來會越來越廣??衫帽罾洹⒔礋岜谩崴弯寤嚒㈦婋x心機組等多種復合能源方式,實現集中供冷。
楚天都市報:
這幾天雨雪接連而至,氣溫跌到了0℃線上下,我們在家里都凍得厲害。開空調不僅不節能,費用也比較貴,想請楚天都市報幫忙問一下,集中供暖能否在湖北普及?沒有安裝供熱設施的老舊小區、已建小區,有沒有安裝供暖設施的時間表?
武漢市江漢區趙先生
記者探訪
集中供暖廣大市民的渴盼
昨日,武漢飄起雪花,最低氣溫-3℃,記者走訪了武漢多個小區。
武昌民主路附近的原湖北省安裝公司小區,老年人居多。居民張先生家里沒有開空調,他回家也沒有脫掉羽絨服,“外面穿多少屋里也要穿多少。”
在何家垅居住了40多年的遲太婆家,則是開的空調。“以前條件沒這么好的時候就生爐子,現在條件好了我就裝了空調,在家買了取暖器,暖和多了。”但遲太婆覺得開空調不僅空氣干燥,而且費用也貴,一個月光是一臺空調就得花去700元左右,還只能制熱一個房間。“要是集中供暖的話冬天就好過了!”
武昌鴻璽公館的商鋪不在供暖的范圍之內,經營戶艾女士開空調取暖:“我們現在空調不停的話,一個月約500元,一個季度1500元。如果集中取暖,便宜又舒適。”
用天然氣采暖的用戶,對集中供暖也有期盼。家住光谷紫崧花園的張女士說,家里雖然裝了天然氣地暖,但是因為用氣量大,很擔心冬季天然氣限氣時無法使用,如果不加控制,一個月的費用會超過1500元,“如果有了集中供暖,就不會有這樣的煩惱,也能節約不少錢。”
體驗供暖
集中供暖比其他方式實惠
目前,武漢部分小區實現了集中供暖。武昌熱電公司的對外供熱制冷網絡,已經覆蓋了仁和路至公正路一線大約20個小區。集中供暖的效果如何?記者也進行了一番探訪。
在武昌岳家嘴地鐵站附近的東湖睿園,住戶以中老年人居多,記者走訪了解到,他們對供暖效果很滿意。去年年底住進來的王太婆表示:“效果非常好,很暖和,我們老人住得很舒服。進屋就不用穿厚外套了。”
而在正堂山外山小區,由于目前小區內的入住率還不高,暖氣的服務率也相對較低。市民賴女士的公司在小區里的一個單元,她的供暖服務使用了20天,收費標準是一個季度2200元,“晚上辦公室沒人,開暖氣太浪費,所以現在都開空調,開一個季度空調的費用還沒有暖氣費用高。”
不過,像賴女士這樣避開晚上取暖高峰的客戶只是少數。對大多數居民來說,集中取暖到底劃不劃得來?記者算了一筆賬,目前武漢供熱的繳費方式一般為每平方米每月8.5元,一套100平方米的住房,按3個月供暖時間計算,打折后的價格在2500元左右??紤]到天然氣和電價均實行階梯制,按照第三檔價格粗略推算,使用天然氣需要3800到3900元,用電則在4000元以上。
省內探索
襄陽已破冰集中供暖
湖北的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貓冬”不易,集中供暖的呼聲已存在很久。記者了解到,武漢和省內其他城市,都在進行探索。
正在建設的武漢青山濱江商務區,是武漢首個集中供熱供冷示范區。它的范圍是:東、西分別以三環線和二環線為界,北鄰長江,南至和平大道,規劃總面積7.44平方公里。在公共建筑和商用建筑相對集中的區域,通過建設一個或多個中心能源站集中制取熱水、冷水,同時引入城市熱網,通過區域管網輸配到各單體建筑,實現用戶供暖供冷的需求。依托中心能源站和區域管網,不僅可以利用青山熱電廠和武鋼廢熱提供集中供暖,還可提供城區的集中供暖。
比武漢地理位置更靠北,冬季取暖需求突出的襄陽,也在進行這方面的建設。去年10月,襄陽市城區集中供暖(襄城區)建設工程一期項目正式開工。今年1月,總裝機50萬千瓦,總投資23億元的華電燃機熱電聯產項目開工,將用于樊城區的集中供暖。
今冬,武漢新增了聯投時代中心、萬達公館、沙湖明珠、正堂山外山等4小區集中供暖,武漢將有超過35個小區、12家公建項目今冬用上集中供暖。
部門說法
計劃多種形式推動集中供暖
記者了解到,由湖北華電武昌熱電公司提供的集中供熱主要覆蓋了武昌地區的30個小區,且供熱覆蓋范圍還有很大提升空間。不過,江北區域熱源點不足,熱源管網受限無法過江,處于長江以北的漢口、漢陽仍未實現集中供暖。
推動集中供暖,穩定的熱源是不可忽視的問題。記者從武漢市發改委了解到,要把集中供暖問題解決好,除了熱電聯產、利用廢熱等,還需要多開發新的能源利用方式。
記者從省發改委了解到,“十三五”期間,我省將重點開發建設風電、太陽能、生物質能項目,對地熱能的開發也將提上議事日程。根據去年出臺的《湖北省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將在全省范圍內劃分武漢城市圈、宜荊(州)荊(門)地區、襄十隨地區、恩施自治州和神農架林區四大片區,建成470座地熱分布或集中制冷供熱站,服務建筑面積約1億平方米。同時,選擇武漢、襄陽、十堰等供暖需求較大的城市作為重點區,建地熱區域集中供暖站。
對地熱能的開發,武漢市也在進行積極的嘗試,武漢市城建委出臺通知,對政府辦公建筑、公益性公共建筑和2萬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公共建筑,推廣使用地源熱泵空調系統。隨著可再生能源使用的推廣,使用這一技術的建筑將進一步增多。
對市民而言,集中供熱的范圍,在不久的將來會越來越廣??衫帽罾洹⒔礋岜谩崴弯寤嚒㈦婋x心機組等多種復合能源方式,實現集中供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