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齊魯網濟南4月18日訊今天上午,2019年泉城環保世紀行正式啟動。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為解決濟南目前存在的供暖缺口問題,濟南正積極引進濟萊長輸供熱工程,明年一期將完成5千萬平方米供熱面積,二期完成后新增供熱面積將達到9千萬平方米。
據了解,濟南市能源結構以燃煤為主,給大氣污染防治造成不小阻力。當前,濟南市冬季集中供暖還有5000多萬平方米沒有熱源。
濟南市發改委副主任姬鋒介紹,去年供暖季濟南市供暖面積約1.8億平方米,其中中心城區供熱面積約1.5億平方米,燃煤鍋爐供熱約8000萬平方米,天然氣、電熱泵等供熱約3000萬平方米,尚有4000萬平方米建筑在等待實施集中供熱。
去年初,國家能源局發布“2021年煤電規劃建設風險預警”,把山東等五省列為煤電建設經濟性、煤電裝機充裕度、資源約束三個方面紅色預警等級,劃為煤炭消費嚴控區域。明確要求對煤炭消費實施凈減量的同時,對每年新上項目能源消耗也實行嚴格的控制制度,凡新、改、擴建耗煤項目必須作煤炭減量替代方案,且年耗5000噸標煤以上報省發改委審批。2017年,對北方“2+26”通道城市冬季清潔供暖,我市的“三年清潔供暖行動方案”獲得財政部認可并取得21億元的支持,國家對北方城市供暖熱源發展政策的主基調是:嚴格控制新增燃煤,支持氣代煤、電代煤及其他利用新能源供暖事業的發展。
濟南市作為2+26通道清潔取暖試點城市,冬季供暖無煤化是必由之路。目前,由濟南市發改委牽頭編制的《濟南市清潔取暖熱源規劃》已編制完成,并通過專家評審,待進一步修改完善后按程序報批。《規劃》進一步明確了濟南市清潔供暖熱源發展建議思路:遵循因地制宜、客觀科學的原則,以安全可靠、經濟可行、財力承受為前提,利用大溫差長距離引入周邊電廠余廢熱作為主熱源,同時多點布局分布式燃氣、空氣源熱泵及其他清潔能源熱源,現有熱電機組暫時保留,在條件成熟后逐步消化。
目前,為解決西客站片區和東部唐冶片區新增的供熱需求,濟南市發改委已按照國家“上大壓小、減量替代”的政策,核準了西客站熱源廠和唐冶熱源廠的改擴建項目,以滿足片區急需的供熱需求。
同時,濟萊長輸供熱工程已全面啟動:長距離供熱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基本完成,長距離供熱配套項目可行性研究已同步展開,項目計劃2019年12月底開工建設,2020年11月初實現供熱運行,屆時將全面解決我市東部城區不斷增長的供熱需求。
據介紹,明年一期將完成5千萬平方米供熱面積,二期完成后新增供熱面積將達到9千萬平方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