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信息化與計量中心自主研發的金陵石化碳排放監控系統正式投用!該系統整合了MES、能源監控、實時數據庫及LIMS等多個系統數據,構建起碳排放測算模型,實現了70多套裝置的碳排放的實時監控,對企業固定、制程、間接、逸散4大類20多個小類碳排放量指標實時分析,及時發現不合理用能,旨在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該系統不僅在集團公司內,同時也在國內石化行業,是首創、首建、首用,以信息化手段助力公司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
Q
A
&
為什么要建立碳排放監控系統?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重大戰略決策,要求我國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我國實現可持續發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也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必然選擇。
金陵石化作為重點領域、重點行業,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結合企業實際,科學設置目標,制定了公司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
信息化與計量中心充分發揮企業數字化轉型中的信息引領和創新管理作用,面對碳排放涉及面廣、互供能源復雜、數據來源多的現狀,運用數字化技術,創建了金陵石化碳排放實時監控系統,實現隨時隨掌握各層級碳排放情況,發生超標及時處置,從而持續提高公司能源利用效率。
Trip
攻堅克難、開拓進取
系統研發漫漫路
1
成立攻關小組,
查資料、走基層、想方案


信息化與計量中心以“數據+平臺+應用”的模式,第一時間組建由信息、技術、生產等多專業聯合的攻關小組,在無參考先例的情況下,公司專家熊正鳳帶領攻關小組深入基層調研,與多個職能部門和運行部現場對接,同時查閱國內外各種碳排放測算等方面的資料,終于找到第一手信息,研究制訂出多套系統建設候選方案,一路艱辛、摸索前進。
2
海量數據中反復核算、平衡,
確保數據準確,碳排放“看得見”


面對海量、繁雜的數據,為保證公司、裝置各口徑計算得出的碳排放量一致,熊正鳳團隊會同技術質量部一項項核對沖銷扣減的邏輯關系,每調整一次,都需要核對大量、繁雜的數據,經過反復核算、篩選、平衡,保證系統排放數據的準確率95%以上,使碳排放“看得見”。
3
夜以繼日,反復修改、測試,
創新模型,一再突破技術難關


為解決數據接口、抓取數據、處理數據模型等程序問題,熊正鳳經常熬到深夜,憑借著嫻熟的專業技術、多年編程的深厚功底,多次攻克技術難關。經過無數次修改、測試、再修改、再測試,終于在短短1個月內將程序打通,創新性地建立各介質碳排放折算模型、公司及裝置兩種口徑的碳排放計算模型,研發展示分析模塊,實現直觀了解公司級、各生產裝置碳排放的實時動態。
6月系統正式上線運行,使金陵石化成為集團內,甚至國內石化行業首家創建碳排放監控系統的企業。

小伙伴
自主研發的系統,這么厲害!有哪些技術亮點,給我們介紹介紹!
技術創新亮點
1
集成各層級數據
創建數據庫存儲結構,按模型計算

通過現有信息系統,按統一口徑集成處理MES、能源監控、實時數據庫及LIMS等系統的各層級、各類的能源消耗數據。創建數據庫存儲結構,編寫數據處理的存儲過程,指定作業任務,定時從其他業務系統獲取實際消耗的瞬時、日能源消耗數據,按模型分類、分層級計算瞬時、日的碳排放量。系統數據鏈路異常時通知信息人員立即處理。排放量異常信息時通知相關業務部門人員立即處置。
2
首創碳排放介質折算模型

全面梳理公司碳排放源,并將排放源歸類為固定、制程、間接、逸散4類。確定各種排放源的排放因子計算方法,從IPCC報告、華東地區電網等獲取二氧化碳排放因子、熱值參數。研究算法模型,建立了催化燒焦、重整催化劑燒焦、煤渣量、火炬氣、酸性氣碳含量等監測折算模型,根據實際活動數據計算碳排放量。
3
首創公司、裝置兩種口徑
碳排放計算模型


創建公司口徑碳排放計算模型,以全公司作為一整體,從4大類20多個小類碳排放量指標進行瞬時、日碳排放的計算和分析,計算出公司總的碳排放量。因沒有各類扣減,數據更加準確。
創建裝置口徑碳排放計算模型,根據各裝置消耗的電、蒸汽、燃料氣等進行各裝置碳排放量的瞬時、日累計量的計算和分析,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各運行部、各板塊和全公司的匯總分析。
★
★ ★ ★
★
數字技術助力公司碳排放管理



向下滑動查看所有內容
■ 碳排放監控系統以模型化、集成化、可視化、自動化的方式,應用數字化技術,建立集成、共享、統一的碳排放管理平臺,實現碳排放的實時、累計計算,并進行不同口徑碳排放的實時監控、構成分析、趨勢分析、數據追溯等,實現公司碳排放的有效管控。
信息化
系統建立了催化燒焦、重整催化劑燒焦、煤渣量、火炬氣、酸性氣碳含量等監測折算模型,實現根據實際活動數據計算碳排放量。
集成化
整合公司各信息系統數據,按統一口徑集成處理MES、能源監控、實時數據庫、LIMS等系統數據,建立數據自校驗模型,確保數據準確。
可視化
系統采用圖形化方式,以友好的界面將公司每時刻、每日、每月、每年的碳排放形象呈現,使碳排放“看得見”,再也不是報表上的數字。
自動化
當發生超標或生產突然發生很大變化時,系統通過短信、郵件自動提醒相關人員立即處理,為進行碳排放的事中、事后的各項分析提供了技術支撐。
以碳排放監控系統為抓手,公司將構建以碳排放管控為主體的能源管控體系,實現對用能全流程的監控、分析、優化、跟蹤和管理,實現碳排放各業務環節的上下集成和全局優化,全面推進公司能源管控數字化轉型。
圖、文:吳 錚
編:李 迪
校:楊 超
金陵石化第365期 總1997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