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能源領域,文件指出:
構建綠色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嚴控化石能源消費總量,逐步淘汰車用汽柴油,推進油品減量發展;配合傳統能源調峰保障,優化現狀能源基礎設施布局,將使用可再生能源供能方式納入地塊規劃綜合實施方案,作為新建居住和公共建筑規劃設計方案審查內容。制定節能減排改革創新政策在城市副中心先行先試的支持政策,探索氫能利用、智慧化供熱、多能耦合等應用場景,大力推廣綜合智慧能源服務項目。大幅提升外調綠電規模,推進通州北500千伏輸變電工程、北京東特高壓-通州500千伏送出工程(北京段)建設,加快建設安全高效的區域電網;理順城市副中心外調綠電輸配、消納和核算機制,形成有利于提高城市副中心使用外調綠電的政策環境。充分挖掘城市副中心資源潛力,全面推動可再生能源優先發展,逐步提升地熱、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規模。提升能源利用總體效率,開展智能微電網示范應用,建立智慧供能系統,實現能源供給向綜合能源服務轉變。
強化綠色理念引領城市建設。提高新建建筑建設標準,新建建筑執行二星級綠色建筑以上標準,新建公共建筑全面執行三星級綠色建筑標準,加快推進應用光伏設施。新建保障性及政策性住房項目、新立項政府投資的新建建筑采用裝配式建筑。加快既有建筑節能改造,結合老城區城市修補和生態修復工作對存量建筑進行提升改造;提高農村地區建筑可再生能源應用覆蓋率。推動建筑綠色低碳技術應用,在重點區域開展超低能耗建筑示范,推進光伏建筑一體化(BIPV)、高性能太陽能集熱器、室內環境控制、水資源循環利用、綠色智能化監控、光儲直柔新型建筑配電系統等技術的應用。
建設綠色智能的城市運行體系。完善新能源汽車配套基礎設施,推動機動車輛電動化,到2025年,公交車、出租車、分時租賃車輛、環衛運輸車等城市服務車輛基本實現電動化,逐步推動工程車實現電動化,試點示范氫燃料電池汽車應用。創建綠色供熱系統,逐步轉變供熱格局,不再新增獨立燃氣供熱設施,加大綠色電力在熱泵及儲熱領域的規模化應用,因地制宜利用中深層水熱型地熱、淺層地熱能、中深層井下換熱資源、空氣能和城市余熱資源,推動供熱方式由集中式向分布式轉變,加快實現電氣化、低碳化。構建水循環利用體系,推進工業廢水資源化利用試點示范,實施工業節水技術改造。打造固廢資源化循環體系,加快推進再生能源發電廠二期建設,試點建設一批園林綠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設施,推進園林綠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加強危險廢物醫療廢物收集處理,在老舊小區和城中村改造過程中推廣實施有機更新和建筑垃圾就地循環利用等技術,著力打造“無廢城市”。
2022年1月,《成都市能源結構調整十條政策措施》征求意見,有序實施燃氣鍋爐的電鍋爐替代,支持工業窯爐、燃氣空調等重大用能設備電能替代改造,支持有條件的企業實施鍋爐“氣改電”,繞城高速內新上鍋爐全面使用電鍋爐。
雙碳背景下,北京、成都相繼出臺類似政策,是否會對其他城市起到示范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