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14時許,國能寧夏供熱有限公司檢修人員聶棟和馬驍來到銀川市興慶區海寶·福星苑121號樓2單元,打開管道井,開始對入戶供熱管道的閥門和過濾網進行維護保養、排查清洗。
“這個活看似細小,卻很重要。因為這個部位是供熱的最末端,它們的通暢與否會直接影響到入戶供熱質量。”國能寧夏供熱有限公司興慶管理二處技術專責王維偉說。他所在的轄區供熱面積約930萬平方米,擁有8萬多戶居民,4月5日停暖后,檢修人員便著手在轄區內開展入戶過濾網清洗、局部管道更換等工作。
停暖之后,對供熱管道進行全面“體檢”,是國能寧夏供熱有限公司每年的例行工作。“今年我們計劃對135個老舊小區庭院管網進行改造,對86個換熱站實施熱泵機組改造或設備優化改造,同時對33個老舊小區實施供暖管道分戶改造或加裝隔斷閥,全面提升供暖質量。”該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
銀川“東熱西送”集中供熱工程總設計供熱面積6949萬平方米,投資68.6億元,覆蓋銀川市興慶區、金鳳區、永寧縣城、望遠鎮、賀蘭縣區域和德勝工業園。自2017年9月開工建設,經過兩期建設,截至目前已實現供熱面積6232萬平方米,擁有熱用戶近60萬戶。在它的建設歷程中,曾創下全國集中供熱項目一次開工建設面積最大、工程難度最大、一次性投運面積最大、建設工期最短等多項紀錄。
該項目徹底改變了銀川市區長年以來“分散式燃煤小鍋爐”的供熱方式,建成投運后,環保效果顯著,實現減少城區燃煤量290萬噸/年,為銀川市空氣質量提升作出了重要貢獻。
由于一期工程和二期工程接帶小區60%為20年樓齡以上老舊小區,管網普遍存在一系列遺留問題。為全面提速提升供熱質量,集中供熱4年來,國能寧夏供熱有限公司先后5次實施技改工程,累計投資1.43億元,對老舊管網和末級站設備進行改造優化,涉及近300個小區。
4年供熱,國能寧夏供熱有限公司實實在在下了一番“狠功夫”:32個供暖管家網格化服務團隊,用貼心、精細和高效,打通了服務用戶的“最后一公里”;與冷空氣“同頻”,將供熱期延長15天;23000臺遠程室溫采集裝置,借助大數據,為轄區熱用戶精準實現“按需供熱”;智慧化客服中心里,每年采暖季的10月至來年4月,40名客服人員24小時接聽熱線……一系列“升溫”之舉,得到了用戶熱切回應:2021—2022年采暖季,投訴同比去年下降39.37%。
目前,國能寧夏供熱有限公司正在積極推進“東熱西送”集中供熱工程三期項目,初步規劃以大壩電廠和靈武電廠為熱源,向銀川市、永寧縣、賀蘭縣、靈武市北、吳忠市進行集中供熱,涉及供熱面積5000多萬平方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