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中的陽明灘濕地綠意蔥蘢,風景如畫。“哈報手機記者”門奎攝
習近平總書記在黑龍江省考察時指出,要推進清潔生產,減少污染排放,推進城鄉環境綜合治理,使黑龍江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生態環境更美好。
近日,全國首單線上標準化碳中和服務交易落地哈爾濱。通過黑龍江省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線上交易平臺,興業銀行哈爾濱分行成功競標中國龍江森林工業集團有限公司開發的林業碳匯超1.5萬噸,用于中和興業銀行在黑龍江區域全部29個營業網點本年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實現“零碳”經營。
近年來,哈爾濱市牢記總書記囑托,在推進污染物減排的同時,大力支持企業進行碳排放配額交易。在全國碳市場第一個履約期,一筆真金白銀的碳配額賬目擺在眼前,有的企業通過碳配額盈余獲利,也有企業因為碳配額不夠需要額外購買。這讓越來越多的企業為了減碳增效、用好碳配額而開始加大環保技術和設備的投入。在政府引導、企業響應的雙重推動下,哈爾濱在實現“雙碳”目標的道路上大步前行。
算清“環保賬”
減排與經濟效益雙贏
近日,大唐哈爾濱第一熱電廠完成了幾年一次的全面設備檢修。該廠是我國東北地區首家集煙塔合一、無旁路脫硫脫硝和GIS高位布置等國際先進技術于一體的熱電聯產企業,直接替代采暖小鍋爐366臺。
在進行超低排放改造時,大唐哈爾濱第一熱電廠投入1.2億元,對1號、2號機組進行超低排放改造。通過環保設備升級改造,獲得環保電價收益,可以抵消部分環保設施使用中的材料投入費用。而讓企業更加看好的是碳配額交易帶來的收益。
2021年12月,大唐哈爾濱第一熱電廠完成首次碳排放配額交易,獲得452.32萬元收益,有效緩解了企業資金壓力,實現了減排與經濟效益的雙贏。
近年來,持續減少污染物排放始終是哈爾濱生態環境工作重點之一。作為全國冬季供暖期最長的省會城市,各燃煤供熱企業成為治理污染物排放的重要監管對象。要減少污染物排放,就要投入資金改造設備,增加環保設施使用過程中的物料消耗,對企業來說,前期投入較大,收益卻不多。
而經歷過首個碳排放履約周期后,越來越多的企業算清了這筆“環保賬”——投入不少,收益更多。
主動革新技術
降低碳排放總量
今年,華電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用部分盈余的碳配額作為質押物,獲得了6200萬元綠色金融貸款。碳配額盈余帶來的經濟效益,讓企業看到了環保技術革新的重要性。
華電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黃堅表示,近年來,企業通過更新技術、淘汰關停落后產能機組等方式,實現節能增效,降低了碳排放總量。2021年末,按期完成全國碳市場第一個碳排放履約周期的配額清繳工作后,公司下屬9家發電企業共盈余碳配額量256.45萬噸,按2021年碳市場價格計算,盈余的碳配額量估值約1.28億元。
華電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哈爾濱第三發電廠廠長李濤算了一筆“減碳賬”,通過設備改造,提高機組效率,在同等發電量的情況下,該電廠以每年2%—3%的比例逐步降低碳排放。
看到了降碳帶來的直接經濟利益,該企業負責人表示,將進一步發展新能源,繼續推進淘汰落后產能、推進燃煤機組供熱改造,努力取得更好的減排效果。
獲利的企業在努力減碳增效,在碳配額交易中因配額不足需要付費補足的企業積極性更高。
哈爾濱中龍熱電有限公司在全國碳市場第一個履約期內由于碳配額不足,在2021年12月份,以121.8431萬元的價格購買了2.6046萬噸碳配額,以補齊碳配額缺口。今年以來,為了改變碳配額不足的情況,該企業進行了多項技術、設備及管線改進,力爭不斷降低碳排放量,實現減碳增效。
積極靠前服務
不斷推進生態環境改善
企業有了環保改造的動力,政府更要做好服務。近年來,哈市相關部門主動靠前,幫助企業了解相關政策,指導企業進行環保改造,推動企業進行碳配額交易。組織重點企業開展碳排放核算、報告與核查,做好先行參與碳交易發電企業配額核定與分配準備。
在全國碳市場第一個履約期,哈市推動17家發電企業納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完成溫室氣體排放排查、核查和企業碳排放登記等階段性任務,碳排放配額累計成交200萬噸、7187萬元,“十三五”時期碳排放強度累計下降18.2%。
下一步,哈市將在積極推動碳配額交易的同時,持續推進減少污染物排放工作。實現單位地區生產總值二氧化碳下降3.95%,主要污染物化學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揮發性有機物分別減排2865噸、352噸、2617噸、248噸;環境空氣優良天數保持84.6%以上;PM2.5年均濃度保持43微克/立方米以下,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數不超過15天;松花江干支流國考斷面水質優良率保持76%以上、劣五類清零,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率達到25%;受污染農用地安全利用率不低于92%,受污染重點建設用地安全利用率保持95%以上的年度目標。
牢記總書記囑托,哈爾濱將通過堅決打贏大氣、水、土壤、固體廢物污染防治四場硬仗,推進清潔生產,減少污染排放,使生態環境更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