錨定“雙碳”目標,實干興企。實現“雙碳”目標對國家來說是一個倒逼機制,同時也是一個發展機遇,本質上是一場綠色革命。陜建七建集團在“雙碳”目標下,乘勢而上,全力發揮國有資產引導作用,帶動全行業投資向綠色低碳產業集中,著力培育了綠色發展領域“專精特新”企業——陜西灞橋產業投資有限公司,走出一條“投資引領、產業支撐、產融雙驅,投融建管營”一體化發展之路,加速垃圾焚燒熱電、分布式光伏、清潔能源供熱、醫療康養等新業態產業持續壯大,致力推進建筑業“雙碳”革命,加快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促進集團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雙碳”時代 光伏產業成綠色經濟發展“新名片”

陜建七建集團與國家戰略發展同頻共振,為保障綠電發展,積極部署光伏產業,堅持屬地內外市場共同開拓。穩步推動山西運城17.8億零碳示范區“源網荷儲一體化”項目的扎實落地,項目建成后,年發電量將達到近2.5億千瓦時。項目內4個子項目間的產業鏈協同功能,實現“光伏發電、就近消納、智能配電”等多位一體內循環發展模式,有效解決新能源與傳統能源存在的協同難、消納難等制約“痛點”,有力促進新能源快速高效融入區域經濟發展,加強集團與區域戰略的銜接作用,助力運城零碳示范區,打造成當地城市“新名片”。

位于陜建七建集團西安辦公基地81.75KWp屋頂分布式光伏項目已成功實現并網發電。項目利用屋頂光照資源,采用“自發自用”模式,25年壽命期內可為公司節省電費約186.74萬元,也為社會用電平衡和“雙碳”目標助力。

下一步,七建集團將持續光伏產業投入力度,推進西安灞橋區10億規模的光伏發電試點項目、武功縣“分布式光伏+”示范基地項目等,積極對接建設場地包含政府、學校、醫院等公共建筑資源屋頂、工業園區等企業廠房屋頂。倚靠獨特的資源、政策、平臺優勢,通過科技研發實現創新領跑,推動光伏產業闊步向前。
降碳減污 垃圾焚燒熱電產業建能源轉型“樣板間”

陜建七建集團打造的首個投資、建造、運營一體化低碳民生項目――西安市灞橋區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熱電項目,總投資額15.86億元,現已成功并入國家電網,順利實現投產運營。作為西安市體量最大、日處理能力最大、投資最大的垃圾無害化處理綠色項目。采用現代化先進的設備和焚燒技術,日處理生活垃圾量3000噸,年處理生活垃圾量約100萬噸,年發電量達4.2561億度,其中上網電量3.405億度,可滿足50多萬居民一年生活用電需求。做到將生活垃圾 “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處理,實現西安市垃圾“零填埋”的目標。

根據落地項目的成功經驗,七建集團通過模式復制,積極拓展市場,強化產業支撐,不斷培育壯大產業規模,增強發展后勁。開拓商洛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PPP項目,總投資7.6億元,擬定日焚燒處理城市生活垃圾1800噸。項目全面建成后,將實現當地居民的生活垃圾由衛生填埋向無害化焚燒處理的逐步過渡,有效提升區域生活垃圾資源利用率,減少污染排放,促進區域經濟綠色低碳循環發展。
多能互補 清潔能源供熱產業筑循環經濟“高架橋”
伴隨“雙碳”目標,“去煤化”是改善大氣環境質量的硬任務,發展可再生清潔能源供暖勢在必行。陜建七建集團東城熱力項目公司,始終將積極降碳、安全供熱、節能環保的原則蘊含在對外供熱系統和供熱廠內運行系統的設計和運行中,以垃圾焚燒熱電項目余熱為熱源,完成“上游垃圾焚燒發電制熱,下游供暖公司輸送熱源”的新能源產業價值鏈延伸。同時掌握多項供能革新技術(分布式燃氣鍋爐集中供熱技術、熱電聯產余熱利用技術、中深層無干擾地熱供熱技術等),實現多種能源形式互補的綜合能源管理平臺。從煤供暖到垃圾供暖,全年可減排二氧化碳40.86萬噸,逐步完成灞河新區范圍內集中供熱全覆蓋和100%清潔能源供熱,不斷踐行綠色發展理念,惠及民生。

為民謀利 醫療康養產業成綠色生態“新勢能”

社會老齡化問題是關系到國計民生和國家長治久安的重大問題,在政策加持和市場需求飆升的背景下,陜建七建集團找準產業投資方向,提前布局醫療康養這一創新發展板塊。十里鋪骨科醫院遷建PPP項目,按照國家三級甲等中醫骨科專科醫院標準進行建設,以“大專科、小綜合”為定位,建成后開放床位 480 張,日門(急)診量 1680 人次。全面建成后,為人民群眾提供高質量、高水平的醫療服務,提高轄區內就業率的同時間接拉動周邊區域服務業發展,具有良好的社會效益。

七建集團始終踐行服務群眾的發展思路,在多元化發展的同時,將民生工程放在重要位置,分別在紡織城、洪慶、紅旗街道打造養老服務中心項目,建造面積共5181m²,設置床位共145張,為人民群眾提供醫療綠色通道,增進民生福祉,提升群眾幸福感。同時全力推進城市配套產業的培育孵化,優化城市功能。統籌當前和長遠,建設“生態宜居+醫療康養”的民生項目,為推進“健康中國”“健康陜西”戰略助力。
科研賦能 為綠色發展注入“新活力”

陜建七建集團從傳統建筑行業向綠色發展轉型過程中,我們一直在思考如何才能比領域專業公司做得更有特點?歸根究底是,堅持以問題為導向,通過科研突破行業“卡脖子”難題,對數字技術的應用,實現生產經營過程的綠色轉型。以灞橋區垃圾熱電項目為實驗載體,聯合西安交通大學組建“科學家+工程師”研發團隊,進行科研攻關,突破國內垃圾焚燒灰飛處置等“卡脖子”難題,其中9項課題在陜西省“揭榜掛帥”活動中,取得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同時,垃圾熱電科普體驗館已落成,獲得市、區兩級科普教育基地稱號,成為西安市首批評審認定的科普示范基地 。清潔能源供熱項目,自主整合研發的“智慧供熱平臺”,系統全流程智慧化操控,通過數字化分析,重新構造溫控系統、供電系統、運維系統等,把能耗降下來,把電能等資源使用效率提上去,走出了精細化、智慧化、節約化管理轉型的第一步,讓綠色成為整個項目生產的底色。
綠色金融 為低碳轉型激發“強動力”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是跑一場“馬拉松”,而不是“百米沖刺”,綠色項目往往具有融資周期長、收益低、投資大等特點,“陜建”以國企品牌影響力和信譽度,通過灞橋產投這一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平臺,瞄準前沿布局落子,聚焦主業轉型升級,重抓項目蓄能提質,敢當龍頭輻射帶動,深耕綠色金融這片發展沃土,撬動社會資本助推,牽連新能源產業板塊數百億級服務規模,在助力低碳轉型升級的過程中,構建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動力。
足履實地,不騖虛聲。所有的成功成效,都在于實踐實干,腳印踩得實,步伐才走得穩。新時代新征程上,陜建七建集團躍動著快上項目、大抓產業的強勁脈搏,結合自身建筑行業特點,聚合產業鏈、筑強創新鏈、用好資本鏈、帶動供應鏈、構筑生態鏈、提升價值鏈,做到咬定目標,久久為功,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貢獻“陜建”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