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需聘請專業單位開展馬駒橋鄉鎮地區集中建設區(約7.8平方公里)控制性詳細規劃工作,同步啟動城市設計、交通、市政三項專項工作,并開展匯總綜合工作,支撐總規、控規“一本規劃”上報,預計總投資995萬元。
根據招標公告顯示,馬駒橋鎮將聘請專業單位開展馬駒橋鄉鎮地區集建區控規(含生態空間規劃)、城市設計、交通專項、市政專項(含河道、雨水、供水、污水、再生水、燃氣、海綿等12個專業)及規劃整體統籌匯總5項專項工作,支撐馬駒橋鎮總規、控規“一本規劃”上報,預計總投資995萬元,合同履行期限為簽訂合同之日起兩年。
主要工作內容如下
1、集建區控規:
落實上位規劃要求,對馬駒橋鎮總體規劃進行深化和細化,搭建小鎮空間框架,優化用地布局,將上位規劃剛性要求向街區進行分解和傳導,為馬駒橋鄉鎮地區的高質量發展提供科學依據和技術支持。
2、城市設計:
分為總體城市設計、重點地區城市設計兩個層次。
在鎮域層面協調城建設空間與非建設空間整體空間關系,明確鎮域整體特色定位,強化鎮域整體空間秩序。
在小城鎮集中建設區,構建整體有序的空間形態,優化片區功能布局和空間結構,設計人性化的公共空間,引導建設富有特色的城市風貌,提升城鄉人居空間品質。
3、交通專項規劃:
開展道路公路網及交通設施規劃,確定鎮集建區規劃道路網紅線、中線、交叉口要求、橫斷面設置建議,并對其他交通場站設施進行深化研究。
預測規劃年研究區域交通需求及交通運行狀況,分析集建區主要交通廊道及其他交通設施的交通承載能力。
4、市政及海綿專項規劃:
市政規劃部分包括河道、雨水、供水、污水、再生水、燃氣、供熱、電力、電信、有線電視、環衛等專業的規劃負荷預測、規劃設施布局,主次干線布局及管道規模,支撐控規編制和未來建設。
海綿規劃部分包括進行年徑流總量控制等指標分解。
5、匯總綜合:
按照相關報審要求,制定綜合成果技術標準和框架,配合相關部門]制作匯報材料,結合各部門意見修改完善,形成最終報審成果。
根據招標公告要求,馬駒橋鎮集中建設區控制性詳細規劃及專項研究項目的規劃設計成果由匯報文件、規劃報告兩部分組成,根據提供紙質版規劃成果6份,電子版1份。
據悉,去年12月,《通州區馬駒橋鎮國土空間規劃及控制性詳細規劃(街區層面)(2021年—2035年)》草案進行了公示。
規劃范圍
銜接落實《副中心控規》和《亦莊新城規劃》,規劃范圍與《副中心控規》中的馬駒橋科技服務小城鎮范圍基本一致,西、北至亦莊新城預留區邊界,東、南至馬駒橋鎮界,規劃總面積約49.6平方公里。
功能定位
科技服務小城鎮
以優質的生態環境為基底、舒朗的田園風貌為特色,加強東部鄉鎮地區與西部亦莊新城集建區的科技、人才要素對接,完善科技創新生態系統,建設生態優先、文化多元、配套完善、智慧宜居的科技服務小城鎮。
發展目標
以生態文明建設為引領,以特色產業發展為支撐,以城鄉結合發展為保障,推進生態環境治理與產業發展、城鄉建設有機結合,打造創新、活力、綠色、可持續的城鄉融合發展示范地區。
空間布局
一谷通兩園 一路連四廊
一谷:貫穿中部的大型南北向生態空間
兩園:馬駒橋濕地公園和東南郊濕地公園
一路:漷馬路
四廊:四條水綠空間廊道形成的生態導向復合功能骨架
功能體系
承接城市副中心、亦莊新城“雙極”帶動,聚焦科技創新主導功能,踐行生態導向發展理念,立足自身資源特色,打造“科技+服務”功能體系。
科技孵化:聯動區域科技產業,打造生態優先、開放共享的“科技+”孵化平臺。
研發設計:推動既有產業升級發展,建設精致獨特、功能復合的先鋒設計交流基地。
生態文旅:發揮生態資源優勢,發展功能多元、近郊特色的生態文旅休閑產業。
智慧交通:打造智慧交通產業上下游,培育研發、檢測、競賽、文化產業生態。
特色風貌
加強城鎮、鄉村和生態空間的融合塑造,嚴控建筑體量與高度,構建連續化、可交往的公共空間系統,聯通河流、交通綠廊和多級公園體系,加強生態空間的藝術化塑造,展現時代風貌與田園風光交相輝映、城鄉建設與自然景觀融匯共生的特色風貌。
最后,一張圖讀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