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供熱,數字中國和雙碳目標的共振:傳統供熱行業面臨高能耗、高投入、高排放、低效率等諸多痛點,智慧供熱改造大勢所趨:
1)供熱行業是碳排放大戶,智慧供熱的推進有利于實現按需供熱和精準供熱,最大程度實現供熱的集約化、減量化、標準化,是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措施之一;
2)近兩年能源價格高漲且波動較大,導致供熱企業業績承壓,智慧供熱有望有效降低能源成本,促使供熱企業實現降本增效;3)“數字中國”政策驅動下對于底層數據搭建需求提升,智慧供熱作為“數字中國”在公用事業行業的實質性探索,過去幾年中也已受政策支持,后續在“數字中國”政策驅動下智慧供熱改造有望進一步提速。
智慧供熱改造市場空間廣闊:
智慧供熱以信息化、自動化為基礎,利用人工智能、云計算、大數據、仿真系統、物聯網、數字孿生等技術對供熱系統包括熱源、熱網、換熱站、用戶在內的各個環節進行一體化管理,通過負荷預測、運行數據分析、策略優化,提升供熱系統的安全性、可靠性、靈活性、舒適性,降低供熱能耗及碳排放。我國智慧供熱處于起步階段,目前滲透率低,市場空間主要來源于存量改造和新增市場兩部分。若按單位面積智慧供熱改造費用以及集中供熱面積進行測算,我們預計全國智慧供熱存量改造市場有望達到1845 億元。國內集中供暖收費方式主要采用面積分攤法,未來不排除改為使用熱計量法的可能性,熱計量政策的推動有望帶來熱量表需求的大幅提升,我們預計存量市場熱量表市場空間達到519 億元。我國供熱面積仍在逐步提升,根據我們測算,2022-2030 年我國新增智慧供熱市場空間有望達到2638 億元,平均每年新增市場空間約293 億元。
投資建議:
智慧供熱產業鏈包含軟件和硬件兩部分,國內智慧供熱相關公司側重方向有所不同。節能、降本以及數字中國底層數據搭建需求下智慧供熱改造勢在必行,行業空間廣闊。硬件層面,建議關注超聲熱量表龍頭【匯中股份】;軟件層面,建議關注專注于智慧供熱系統平臺開發的【工大科雅】;建議關注擁有智慧供熱軟硬件全產業鏈的【瑞納智能】。
風險提示:行業政策變動風險、市場競爭加劇的風險、下游需求不及預期、假設不及預期。
1)供熱行業是碳排放大戶,智慧供熱的推進有利于實現按需供熱和精準供熱,最大程度實現供熱的集約化、減量化、標準化,是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措施之一;
2)近兩年能源價格高漲且波動較大,導致供熱企業業績承壓,智慧供熱有望有效降低能源成本,促使供熱企業實現降本增效;3)“數字中國”政策驅動下對于底層數據搭建需求提升,智慧供熱作為“數字中國”在公用事業行業的實質性探索,過去幾年中也已受政策支持,后續在“數字中國”政策驅動下智慧供熱改造有望進一步提速。
智慧供熱改造市場空間廣闊:
智慧供熱以信息化、自動化為基礎,利用人工智能、云計算、大數據、仿真系統、物聯網、數字孿生等技術對供熱系統包括熱源、熱網、換熱站、用戶在內的各個環節進行一體化管理,通過負荷預測、運行數據分析、策略優化,提升供熱系統的安全性、可靠性、靈活性、舒適性,降低供熱能耗及碳排放。我國智慧供熱處于起步階段,目前滲透率低,市場空間主要來源于存量改造和新增市場兩部分。若按單位面積智慧供熱改造費用以及集中供熱面積進行測算,我們預計全國智慧供熱存量改造市場有望達到1845 億元。國內集中供暖收費方式主要采用面積分攤法,未來不排除改為使用熱計量法的可能性,熱計量政策的推動有望帶來熱量表需求的大幅提升,我們預計存量市場熱量表市場空間達到519 億元。我國供熱面積仍在逐步提升,根據我們測算,2022-2030 年我國新增智慧供熱市場空間有望達到2638 億元,平均每年新增市場空間約293 億元。
投資建議:
智慧供熱產業鏈包含軟件和硬件兩部分,國內智慧供熱相關公司側重方向有所不同。節能、降本以及數字中國底層數據搭建需求下智慧供熱改造勢在必行,行業空間廣闊。硬件層面,建議關注超聲熱量表龍頭【匯中股份】;軟件層面,建議關注專注于智慧供熱系統平臺開發的【工大科雅】;建議關注擁有智慧供熱軟硬件全產業鏈的【瑞納智能】。
風險提示:行業政策變動風險、市場競爭加劇的風險、下游需求不及預期、假設不及預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