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2024-2025年全市城市供熱籌備工作新聞發布會召開。市城市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臧新宇介紹全市城市供熱籌備工作有關情況。東港區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黨組書記、局長王明帥,經開區交通和建設局黨委委員、副局長尚現峰,華能日照電廠總會計師崔維平出席發布會并回答記者提問。
冬季供暖事關千家萬戶,是重要的民生實事。我們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會同發改、財政、自然資源和規劃、住建等部門,于今年9月印發《全力保障群眾溫暖過冬若干措施》,組織各區縣和供熱企業把各項工作做在前面,全力以赴保障群眾溫暖過冬。
(一)開展“冬病夏治”。根據城市建設開發和新建項目需要,統籌推進熱源、換熱站、管網等設施建設改造,全面開展熱源、管網、換熱站等設施排查檢修,今年4月份以來,實施了嵐山黃海路換熱站、五蓮空氣源熱泵調峰、15公里管網建設改造等工程,共檢查維護管網1000余公里,清洗換熱器280余套、過濾網2.2萬個,維修更換閥門1.6萬個,切實提升供熱系統運行效能。截至目前,全市共有10家供熱企業,集中供熱能力達到7000萬平方米,能夠有效滿足約4400萬平方米、36萬戶的實際用暖需求;其中主城區共有3家供熱企業,熱源能力達到3800萬平方米,本采暖季實際供暖面積約2800萬平方米。
(二)做好接入開通。加強與住建部門的協作聯動,摸排新建房屋建設明細,組織供熱企業全過程跟進新建房屋供暖設施設備配套,嚴防“交房不交暖”,今年共完成65個新建項目供暖配套,全市新增入網面積117.7萬平方米,全市集中供熱入網面積達到8533萬平方米。組織區縣以社區為單元,全面摸排新交付小區,建立工作臺賬,對有接入需求的小區,分類制定工作方案,切實實現“應供盡供”。對入住不足的小區,加強開發建設單位、供熱企業、業戶各方的溝通聯絡,采取建設單位承擔一塊、供熱企業讓利一塊的辦法,達成三方供暖合同。截至目前,主城區已有東岸世家、書香雅苑、日廣中心、合村安置區、錦繡學府(經開區)、瀛洲臺(山海天)等30個小區達成供暖合同,將開通集中供熱。
(三)強化應急儲備。會同發改、交通等部門和區縣,組織供熱企業提前鎖定煤炭資源,做好供煤履約兌現,確保迎峰度冬供應安全穩定。目前已到位燃煤73萬噸,基本能保障30天的供熱需要;后期,根據長期協議、庫存用量及時補充,確保不低于20天的警戒線。督導供熱企業完善供熱應急預案,備足備齊應急物資、設備、機具,開展應急演練培訓,提高極寒天氣、管網泄漏等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置能力。組織供熱企業配強采暖季服務隊伍,各供熱企業已配備70余部服務熱線,組建了130余人的接線員隊伍、近600人的常備搶修隊伍。
(四)提前籌備開栓。隨著采暖季的臨近,組織供熱企業逐步啟動管網注水打壓、冷循環測試,檢測排查管網漏水、氣塞、濾網臟堵等問題,提前防止跑冒滴漏等現象。其中主城區于10月26日順利完成注水打壓;于10月28日,開始冷循環測試。近期,我們組織對各區縣工作籌備情況進行了督導,并對華能熱力北京路、興海路等7個換熱站及片區的運行情況進行了實地檢查。供暖各項準備工作已全面就緒。從氣象預報看,近期天氣平穩,氣溫起伏不大。如無特殊情況,市區(含嵐山區)將按照供熱辦法規定和服務規范,穩步提高管網水溫,于11月10日啟動試供暖,確保11月15日達標供暖。莒縣、五蓮也已完成運行調試工作,將與市區同步達標供暖。
(五)加強宣傳引導。針對供暖初期部分用戶不知曉開閥、排氣等常識的情況,通過解答通稿、小視頻等靈活多樣形式,依托公眾號、物業群、張貼欄等載體,開展全面宣傳引導,盡量讓用戶掌握基本供熱常識。下一步,開通運行后,將及時發布供熱進展、動態以及寒潮天氣應對等情況,回應群眾關心關切。
按照供熱管理辦法規定,市區供暖從11月15日到明年3月31日,共137天。期間,我們將認真貫徹市委、市政府部署,樹牢人民至上理念,全力以赴抓好供熱各階段的各項工作,確保集中供熱服務質量。
一是精準調控熱網。圍繞易出現的“上熱下冷”“近熱遠冷”、片區及小區不平衡等情況,加強對供熱首站、片區換熱站、小區換熱站的聯調聯試,推行智慧管理、遠程監測,合理配置熱源和管道流量,精準調控水溫、壓力等參數,確保整體效果。堅持“看天供暖”,寒潮期間將水溫、流量提升到管網設計承受上限,期間,我們將組織到換熱站、用戶家里等地方,暗訪、監測、感受,督導供熱企業切實做好管網調控、熱態平衡,保障服務“不掉線”。
二是強化設施管護。強化供熱廠站、管網、小區供熱設施的監測、檢修、維護,及時排查消除隱患,確保供熱設施平穩運行。加強應急值守,堅持應急處置隊伍、設備、技術“三到位”,一旦發生升溫、升壓等出現的管道破損漏水等突發情況,能第一時間科學應對、有效處置。
三是做好運行服務。加強區縣供熱主管部門、供熱企業、12345熱線的聯動,公布片區、小區服務熱線,推行網格化管理、“供暖管家”服務模式,落實“接報即辦”,開展“訪民溫暖”,幫助用戶排查戶內、入戶等設施運行問題,舉一反三整改熱網平衡技術問題,切實提升供暖服務質量,讓群眾安全溫暖過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