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里南社區工作人員上門開展集中宣傳 中關村街道/供圖
寒冬供暖,事關千家萬戶的溫暖與幸福。位于中關村街道東里南社區的雙榆樹東里甲20樓,因原有自供暖設備嚴重老化,難以保障今后的供暖服務。為徹底破解這一民生難題,街道、社區堅持“大家的事大家商量著辦”,積極聯動多方力量,推動該樓正式并入海房供熱有限公司知春里鍋爐房的集中供熱管網。目前,各項工作正扎實有序推進。
集民意實施暖心工程
供暖改造,民意是基礎。今年2月,東里南社區居委會聯合物業和業委會,通過入戶走訪、電話溝通、業主群發布、公告欄公示等多種方式,面向全樓160戶居民,就是否同意納入海房集中供熱網絡廣泛征集意見。
令人欣喜的是,最終159戶居民投下贊成票,同意率高達99.375%。目前,社區仍在積極溝通剩余住戶,力爭實現全覆蓋、無遺漏。這一數據不僅反映出居民對改善冬季取暖條件的強烈愿望,也為后續工程順利推進奠定了堅實的群眾基礎。許多居民表示,“集中供暖既省心又暖和,真好!”
75歲的退休教師胡阿姨就是其中的積極支持者之一。她感慨地說:“住這老樓快20年了,冬天全靠樓上的熱水器供暖,聽說要改集中供暖,我第一時間就簽字了。現在就盼著施工時能盡量減少噪音,別太影響老年人休息。改造完冬天屋里暖和了,過年孩子們回來也能舒舒服服的,這真是實實在在的暖心工程!”
多方協同確定最優方案
盡管民意基礎堅實,項目推進仍面臨諸多現實難題。今年3月,海淀區城管委、中關村街道城管辦、東里南社區居委會、海房供熱公司、物業及業委會代表共同召開項目推進會。經多方論證,最終明確可通過加裝換熱站的方式將甲20樓接入海房熱力主線。
今年4月,東里南社區就費用分攤方案再次征求居民意見。由于部分居民對分攤方式存在不同看法,首次意見征集并未達成一致。但正是通過這些坦誠而深入的交流,各方更加清晰地把握了居民的核心關切與訴求。
為化解分歧,“共商共議”機制持續運轉。5月至7月,相關單位多次牽頭召開專題會議,研討包括引入第三方供熱服務或由物業維持供暖等多種替代方案。7月,社區組織召開居民會議,海房供熱公司專業技術人員到場,就集中供暖的技術路徑、預算明細、原有管線利用等居民普遍關心的問題一一進行解答,進一步統一了認識、凝聚了共識。
“8月初,費用問題解決了。”東里南社區黨委書記曹紅莉介紹,在中關村街道主要領導的積極協調下,最終確定外管線建設費用由街道與海房供熱公司各自承擔50%,內管線及設施設備更新費用則由全體業主按房產面積分攤。有效減輕了居民經濟壓力,真正實現了“受益者參與、受益者監督”。
小區居民張先生對此深有感觸:“我家面積比較大,第一次需要分擔的費用不低,我剛開始挺猶豫的。但是社區為我們開了幾次協調會,在街道的努力下我家的費用減少了2/3,真是太感謝他們了。”
細致入微入戶宣傳
方案確定后,東里南社區迅速成立工作專班,全體工作人員分為四組,開展為期三天的“白+黑”集中宣傳行動。“針對退休居家居民,小組白天上門,細致講解費用構成與工程益處,現場為有繳費意愿的居民聯系物業辦理手續。”曹紅莉補充道,針對上班族,工作人員利用晚間入戶,或在電梯間耐心溝通,闡明改造必要性與長遠好處,消除其后顧之憂。
此外,中關村街道城市管理辦公室相關工作人員更是“駐點”社區,并邀請法律專業人士為有疑慮的居民提供咨詢,確保每一戶居民都理解政策的合理性與工程的緊迫性。面對出租房屋及空置房的實際困難,社區通過業主群公示繳費賬號、多方查找業主信息,甚至調動派出所、中介公司等資源,最終成功聯系上所有權人,順利完成溝通與收費。
雙榆樹東里甲20樓供暖改造項目的每一步,都深深烙下了“大家商量著辦”的印記。這不僅是一次基礎設施的升級,更是一場基層民主協商與社區治理創新的生動實踐。記者還了解到,供熱管線施工等準備工作正在有序推進中,確保今年冬季按期供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