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距離的熱力輸送面臨諸多挑戰,為此,濟南能源集團所屬熱力集團聯合浙江大學產業化團隊,打造出“智慧供熱大腦”長輸管網綜合管控平臺。這一平臺融合了物聯網、大數據與人工智能等多項信息化技術,為多工況下多條長輸管網的安全優化運行提供了全方位技術保障,也為濟南的綠色供熱事業注入了強大動力。
“智慧供熱大腦” 之項目根基:
可滿足濟南約1億平方米供熱需求
作為國內長距離清潔供熱的重要示范工程,“聊熱入濟”項目依托聊城電廠余熱資源,建設總長度約130公里的高溫水管網,跨越濟南、聊城、德州三市六區縣,構建起跨區域能源互聯互通的關鍵通道。項目總負責人高海光表示,該項目建成達產后可滿足濟南市約1億平方米供熱需求,基本替代城區及沿線燃煤熱源,預計每個采暖季可減少標煤消耗129.89萬噸,降低中心城區二氧化碳排放量356.4萬噸,顯著提升區域空氣質量與能源結構清潔化水平。
“聊熱入濟”項目不僅可以大幅緩解濟南城區供熱壓力,更通過跨市域基礎設施協同,強化了黃河流域能源廊道互聯互通能力,為我國北方地區推行綠色供熱、實現能源低碳轉型提供了系統解決方案。隨著“智慧供熱大腦”全面接入調度運行,這一跨越三地的“熱能動脈”將會成為數字賦能與低碳城市建設的標志性工程。
“智慧供熱大腦”之精準監控:
讓供熱系統運行狀況一目了然
近日,記者走進濟南熱力集團調度大廳,探訪“智慧供熱大腦”的核心展示區。濟南熱力集團大數據部運營信息經理李政介紹,平臺基于GIS地圖構建了長輸管網模型,能夠直觀顯示整個供熱系統的結構及具體位置。 工作人員可以通過平臺實時監測供熱系統的各項運行參數,如溫度、壓力、流量等。一旦參數超過設定的閾值,系統會自動發出告警信號。例如,平臺能夠實時追蹤熱源的流動狀態,清晰展示熱量的流動時間、到達時間,還能結合在線水力分析和檢測數據,精確計算出流動熱耗、電耗、水耗。同時,平臺還具備定位式靜態水壓分析功能,可定期展示全網靜態水壓圖,精準定位水壓異常點,為供熱系統的安全運行提供有力保障。

“智慧供熱大腦”之智能調度:
優化供熱資源配置
“智慧供熱大腦”不僅能夠實現對供熱系統的精準監控,更以實時監測數據為支撐,具備強大的智能調度功能。李政告訴記者,平臺充分考慮了管網延遲、滯后效應,能夠基于監控數據和用戶負荷需求,對長輸熱源負荷進行精準預測。
“智慧供熱大腦”之安全守護:
為供熱系統保駕護航
對于長距離供熱管網來說,安全運行至關重要。“智慧供熱大腦”通過多種技術手段,為供熱系統的安全運行提供了全方位的守護。
平臺利用物聯網技術,實時獲取管網的運行數據。同時,平臺還建立了異常工況預案庫,能夠根據運行工況仿真,為應急工況處理提供詳細的建議和可視化的處理方案。例如,當管網出現泄漏或其他異常情況時,平臺能夠迅速發出警報,并根據預設的預案,指導工作人員進行快速處理。
此外,平臺還能夠對管網的壓降、溫降進行合理性分析,及時發現潛在的安全隱患,為供熱系統穩定運行提供有力支撐。
下一步,隨著“智慧供熱大腦”長輸管網綜合管控平臺正式投入使用,“聊熱入濟”項目將實現更加高效、安全、綠色的運行,為濟南市民帶來更加溫暖、舒適的冬季體驗,也將為全國城市供暖綠色轉型提供寶貴的濟南經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