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山西網 2月17日電 (任建忠) 三面青山,兩川碧水,作為呂梁山城離石,正以其獨特的生態宜居魅力,吸引著世人關注的目光。截至去年12月底,離石城區二級以上天數超過310天,二級以上天數繼續保持全省第一,綜合污染指數明顯下降。
近幾年來,離石經濟在快速發展的同時,區委、區政府始終把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工作作為創建宜居家園的“重頭戲”來抓,他們轉變以浪費資源、破壞環境為代價的粗放型增長方式,采用節能降耗、環保治理、生態修復與城鄉清潔工程多套路組合,打出一套節能減排“組合拳”, 大力度打造宜居山城。
首先,他們嚴格執行國家產業政策、節能標準和節能目標責任制,按照“存量逐步削減、增量一步到位”的思路,不斷加大高耗能項目、落后產能的改造和淘汰力度,認真做好擬建項目的能耗審查工作。
二是突出重點,努力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堅持調整經濟結構,促進工業產業升級,拉動生產性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發展;加快運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的步伐。
三是堅持以技術創新為重點,大力推進節能技術進步。抓好重點用能單位的規劃編制和計劃制訂工作;積極實施“十大節能工程”中符合離石實際的項目,推進節能技術改造。
四是實施循環經濟試點工程,引導產業鏈集群發展。在大土河和信義兩大工業園區實施循環經濟項目,推進產業鏈集群發展,實現區內資源消耗的減量化和循環化。大土河工業園區先后鋪開了焦化、甲醇、熱電、鎂合金、煤焦油加工、煤矸石粉煤灰燒結磚綜合利用和洗煤等8個循環經濟項目,所有工業廢棄物通過梯次消化得到有效利用,每年可節能3.7萬噸標準煤,減少固體廢棄物排放量40萬噸,形成一個鏈條封閉、產業銜接、完全意義上的循環經濟體。
與此同時,該區切實加大環保和生態修復治理力度,不斷引深“藍天碧水”、“身邊增綠”兩大生態工程,加快建設生態文明新離石。全力推進藍天碧水工程,取締關停37戶“仿三佳”、熱回收機焦的72支煙囪、1433孔焦爐,關閉了樓橋水泥的立窯生產線;對全區1249臺燃煤茶爐、營業性爐灶進行了集中整治,集中供熱面積擴大到600萬平米,從源頭上減少了污染源排放。實施了“六大造林綠化”工程、通道綠化和經濟林覆蓋“三大覆蓋”工程,按照山上治本、身邊增綠、重在建設、擴大成果、封山禁牧、防范火患并重的思路,做好造林綠化擴面規劃和林木保護工作。2005年以來,離石區完成造林綠化面積共計59.65萬畝,其中國家退耕還林工程23.45萬畝,省級六大造林綠化工程9.3萬畝,經濟林覆蓋工程26.91萬畝,總投資達到94114.2萬元。同時,全面鋪開了總面積116.7平方公里,總投資2.4億元的玉林山生態綠化綜合治理工程,構建呂梁市區的天然生態屏障;投資2700萬元,完成村鎮?、企綠化130個;完成投資13000萬元,環城綠化完成1.3萬畝;經濟林覆蓋工程已完成核桃經濟林16.5萬畝,山杏10.4萬畝。
同時,離石區還啟動了城鄉清潔工程,全區共投入專項經費10萬元,新增環衛保潔人員196人,新增垃圾果皮箱297個,出動人力20000余人次,出動機械100余次,拆除違章建筑4000余平方米,拆除違章廣告牌50張,治理河道7條。經過大整治、大推進,城鄉環境衛生狀況得到明顯改善,為呂梁市創建衛生文明城市做出了積極貢獻,受到了省愛衛會督查人員的好評。
離石區加大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工作,拉動了區域經濟的快速發展。據統計,2008年,全區經濟增長速度達到20.96%,明顯高于全省10%的增長水平,財政收入一舉突破20億元大關,達到20.59億元,增長110.18%,增幅為呂梁市第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