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新能源開發與節能關鍵技術研究為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計劃重點項目,由住房與城鄉建設部牽頭組織,于2007年啟動實施。項目以充分利用農村各種新能源資源,因地制宜發展農村節能技術,推廣建筑節能、設施節能和生產節能為主要研究目標,研究適合農村的低成本、高效率、低污染的能源利用關鍵技術,并使之成套化、產業化。
在農村發展可再生能源替代常規商品能源的經濟效益和可操作性遠高于城市,項目的研究成果將有利于保證農村能源供應和能源結構優化,有利于農業增產增收和促進農村經濟健康發展,有利于保證農村小康建設和農民生活質量的提高,走出一條農村能源供應的新路。
經過近兩年的努力,項目研究總體進展和各項考核指標完成情況良好,取得多項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研究成果。截至2008年12月,項目共完成了新技術、新產品36項,標準規范10項,自主知識產權軟件9項,申請及獲得專利13項(其中4項發明專利),發表論文73篇,培養研究生63名,開展示范工程19項,完成專著2部43.6萬字,成果轉讓獲得收入220多萬元,超額完成了項目階段目標要求,形成了一批具有推廣和實用價值的成果。
項目完成了真空管空氣集熱器和平板型空氣集熱器中試線的建設與太陽能供熱采暖裝置的初步設計與樣機試制;在現有太陽能利用技術的基礎上,改進完善了若干適合村鎮建筑的技術,對村鎮建筑主被動結合太陽能空氣采暖應用成套技術和村鎮建筑太陽能熱水供熱采暖成套技術進行了系統集成,并在財政部、建設部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示范工程中進行了試驗和示范。
項目研制與開發出戶用發電機組設計技術等多項戶用發電供電技術和軟件及系統,其中戶用發電機組設計技術已通過技術轉讓形式向國內3家電機制造廠推廣應用,永磁風力發電機電磁設計專用軟件目前已以技術轉讓形式在國內多家電機制造廠推廣應用。完成了村鎮地區地源熱泵、地下儲能直接冷卻、直接蒸發冷卻技術地域適應性的評價方法研究,高效小型水源熱泵機組、小型直接膨脹式地源熱泵機組、村鎮獨立型住戶地源空調系統等成果已建立示范工程,并與天津市北洋博聚機電研究科學院簽訂了成果轉讓協議。
項目發明了多功能電力監測儀、電力負荷管理終端、基于ARM的多功能電力測控終端、配電網無功補償RTU綜合裝置,產品已應用于奧運工程和其他配電自動化項目中。項目研制的多功能低壓配電柜、低壓智能測控儀表已在北京市各供電公司使用千余臺/套,為北京市電網節能降耗、改善電能質量、提高電網監控和管理能力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