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改造目標是343萬平方米,但至今實際完成的還不足20%。自治區建設廳昨天說,我區既有建筑節能改造進展緩慢,部分地州不重視、供熱價格政策滯后等六大問題阻緩了節能改造的腳步。
既有建筑節能改造是我國節能減排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能否實現分戶計量供熱的一個關鍵。自治區建設廳相關負責人說,根據建設部要求,到2010年,我區建筑節能建筑改造面積須達700萬平方米。我區計劃分3年完成這一目標。其中,2008年改造343萬平方米,烏魯木齊為200萬平方米。
但目前這一工作進展緩慢。2月21日-3月4日,自治區建設廳會同自治區發改委、財政廳對全區14個地州和18個城市供熱計量改革工作進行了督察指導,其間發現,截至目前,此項改造僅完成了64.76萬平方米,占2008年目標任務的18.88%。其中,烏市完成了32.12萬平方米的改造。
今年,我區各地的改造任務是184萬平方米。自治區建設廳要求各地,去年沒有完成改造任務的,要與今年的改造任務一并在9月底前完成。
督察報告指出,目前我區的建筑節能改造存在六大問題。
個別地區將既有居住建筑供熱計量改造啟動資金用于公共建筑的熱計量裝置采購,個別城市將全部啟動資金用于某一項工程。
同時,2009年供熱計量改革的計劃措施沒有落實到具體項目上,啟動資金沒有按時下撥使用。如喀什地區的90萬元啟動資金還留在地區財政。
2008年新建建筑的供熱計量欠賬依然嚴重,其原因首先是政策不配套,熱計量裝置安裝后不能按計量收費。其次是對熱計量產品了解不夠,怕熱計量產品質量不過關,導致熱計量產品難以推廣。
熱計量改造緩慢。供熱計量改造資金缺口過大,地方配套資金沒有到位。
目前,除烏市、昌吉市個別公共建筑實施了熱計量及節能改造外,阿克蘇地區、巴州、吐魯番地區、伊寧市、奎屯市雖實施了部分公共建筑外墻節能保溫改造,但沒有安裝熱計量裝置。
目前,我區各城市的熱源、熱網普遍不能滿足供熱計量要求。除庫爾勒市、烏市、昌吉市、石河子市、阿克蘇市部分熱源熱網啟動了動態平衡調節改造外,其他地區熱源、熱網、換熱站供熱計量改造均不能滿足供熱計量動態平衡調節要求。
“兩部制”熱價研究制定工作滯后。建設、發展改革等部門之間配合不夠,大多數城市沒有進行供熱計量試點,缺乏制定價格的基礎參考數據。
個別地州供熱計量改革工作只注重計量,沒有在可調、可控上下功夫;沒有發揮供熱企業在供熱計量改革工作中的實施主體和收費主體作用,供熱計量器具的選擇、安裝、調試、驗收均無供熱企業參與,導致供熱企業對建設單位安裝的計量裝置不認可,不能實施計量收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