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政府高度重視建筑節能減排工作,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決策,堅持常抓不懈,實施建設領域建筑節能減排、推進綠色城市化工作取得了可喜進展。
實施綠色轉型 推進綠色城市化
太原市把創新發展模式、加快綠色轉型作為新一屆政府的重要執政理念,從戰略高度、深層次上解決發展模式和走什么道路的問題。出臺了構筑省會城市綠色產業體系的意見、在經濟社會各領域制定和實施綠色標準的意見和2007年綠色考核指標體系。把制定和實施綠色標準作為推進綠色轉型的重要手段,制定和發布了覆蓋全市經濟社會各領域的《太原市綠色轉型標準體系》總則和框架部分。太原成為全國首家系統制定綠色標準體系的城市。
張兵生市長特別向記者強調一句話,就是政府認識的高度決定工作的力度,政府重視的程度決定工作的深度。他指出,節能減排作為攻堅任務之一,建筑節能要與工業節能兩駕馬車并駕齊驅,兩手抓兩手都要硬。他在介紹綠色轉型時表示,核心內容是從傳統發展模式向科學發展模式轉變,向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以及經濟、社會、生態協調發展形態轉變。
張兵生親自掛帥,成立綠色轉型組織領導機構。嚴格制定“綠色高壓線”,建立綠色目標責任考核制度,目標任務層層分解落實到責任單位、責任人頭上,年終量化考核,實行問責。以市長令的形式頒布了《太原市民用建筑節能管理辦法》,建立綠色建筑與建筑節能專項資金,結合國家的政策法規,修訂出臺了《太原市節約用水條例》等政策法規,成立了綠色建筑節能減排工作領導機構,制定具體的管理辦法和措施,控制設計認定備案和專項驗收備案兩個環節,建立日常檢查、專項檢查、巡檢核查三結合工作機制,形成建筑節能閉合監管體系。
目前,全市共發放《建筑節能設計認定書》685份,控制面積達到788.5萬平方米。建成區報建項目施工階段執行標準達到96%。
制定和實施綠色標準 推廣綠色建筑
太原市出臺了《關于在經濟社會各領域制定和實施綠色標準的意見》。據此,結合太原市實際,按照前瞻性、地域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則,制定了太原市綠色轉型標準框架體系的第一部專業標準,全國省會城市的第一部綠色建筑標準《太原市綠色建筑標準》,對新建增量建筑的評價突出“四節一環保”。太原市建管委主任孫榮琨表示,綠色建筑與建筑節能在太原市綠色轉型方面起到了示范帶頭作用,為轉型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我們在總建筑面積15萬平方米的山西“國瑞苑”項目采訪時看到,這是目前全國最大的單體污水源熱泵制冷制熱項目。整棟建筑利用城市原生污水作為恒溫水源介質,通過熱泵主機為建筑物提供冬季供暖,并獲國家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示范項目稱號和示范補助資金。日前,全國人大《環保法》執法檢查組在山西檢查時專程到該項目檢查并給予了好評。
太原市還在大型公建項目上推廣實施“合同能源管理”,推動開展建筑與太陽能一體化的廣泛應用。
多頭并舉實現綠色建筑節能減排目標
太原市近年來加大集中供熱力度,大力開展熱電聯產及大型熱源廠建設,使太原市集中供熱率達到了80.7%。新建建筑從設計到施工階段,嚴格要求預留分室控制、分戶計量裝置。分戶控制的改造試點單位總面積達到22萬平方米,落實“暗補”改“明補”,取暖費由個人直接向供熱企業支付,市財政每年安排800萬元對困難企事業單位和低保職工進行補貼。
充分利用集中供熱管網夏季閑置的資源進行集中供冷。太原市已具備24.5萬平方米的供冷能力,目前已在太原火車站高架候車室樓等10萬平方米大型公建中投入使用。集中供冷緩解了夏季用電緊張,減少了環境污染,起到了節能、降溫、環保的作用。
在落實節能減排工作中,太原市圍繞“四節一環保”,積極探索適合太原地域特色的節能減排新路子,推廣清潔能源改善生態環境。一是能源供應結構發生新變化,二是西氣東輸落戶太原,三是投資近2億元開工建設侯村垃圾填埋場,四是積極創建節水型城市。
同時開展“綠色管理”,政府辦公建筑帶頭節能減排。夯實大型公建和政府辦公建筑能耗統計基礎,制定了方案,出臺了辦法,太原市政府辦公廳率先制定了《實施“綠色管理”創建節約型機關方案》,從節水、節電、節油等九個方面,制定目標措施。
推進節能減排 建設宜居城市
太原市大力實施創新型城市發展戰略,推進綠色城市化,綠色建筑與建筑節能作為重要領域建立了綠色創新構架體系,形成政府主導、市場運作、多方參與的社會需求機制,綠色建筑與建筑節能工作開始發力。其特點可以總結為:以組織機構為重點的體制創新體系初步建立,以激勵約束為重點的政策創新體系初步建立,以綠色建筑為重點的標準創新體系初步建立,以行政執法為重點的管理創新體系初步建立,以科技為重點的技術創新體系初步建立。
通過一系列措施,太原市綠色建筑節能減排已初見成效。據統計,新建建筑實行節能50%的國家標準的已達2000余萬平方米;太陽能光熱應用面積達到269.6萬平方米,淺層地熱、污水源熱能應用面積超過100萬平方米;綠化覆蓋率從2000年的29.9%增加到2007年底的37.25%,截至目前,園林綠地總面積達到7514.55公頃。全市集中供熱面積已達到6229萬平方米,共取代燃煤煙囪1160座,節約鍋爐房和煤場占地1200余畝,年節約標準煤144.7萬噸,年減少粉塵排放量6.47萬噸、二氧化硫排放4.13萬噸,節水器具普及率為100%。太原市被國家有關行政主管部門授予首批“節水型城市”稱號。
太原市對綠色轉型工作認識早、起步快,以綠色建筑、建筑節能和節能減排為突破口,以綠色生態為主線,咬定標準不放松,加大創建綠色建筑深度,加大新建建筑創“雙百工程”力度,加快分戶供熱計量改革的進度;進一步開展既有建筑的節能改造,進一步開展可再生能源的利用,進一步開展大型公共建筑和政府建筑的能耗統計、能源審計、能效公示;強化政策研究、強化機制研究、強化技術研究、強化管理研究。
針對當前的工作重點,副市長吉久昌表示,要以實施《綠色建筑標準》為契機,強化新建筑執行節能強制標準監管,推進太陽能熱水系統等可再生能源在建筑領域的應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