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計量儀表技術的現狀和值得關注的問題
前言
中國為了實施城市供熱體制改革,推行按熱量計費。1989年,政府有關領導開始關注集中供暖的民用建筑計量收費的問題。1990年,熱量表作為專題被列入“七.五”科技公關計劃.2000年2月8日,發布了《民用建筑節能管理規定》,規定:“新建居住建筑的集中采暖系統應當----實行供熱計量收費”,“鼓勵發展分戶熱量計量技術與裝置”。及至2003年7月24日,建設部、國家發改委等八個部委印發了《關于城鎮供熱體制改革試點工作的指導意見》。現在,遍及全國15個省、區的47個城市已經在進行。主要在集中采暖的新建居住建筑系統中,推行溫度調節和戶用熱量計量裝置,按熱量計量收費的系統試驗工作。
這些年來,估計全國已安裝使用了總共大約40-45萬套戶用表和樓宇供熱及系統用總表。其中從地區分布來看,大約有30%-40%集中在北京、天津、和山東省地區;進口表與國產表的比例,進口表(包括機械式表和超聲波表)大約已占到15%-20%;采用超聲波流量計的熱量表,大約已達到8%-10%。就近兩年的發展趨勢的情況(與過去幾年相比)來說,北京地區的安裝使用量曾加速度比較快;進口表占總安裝使用表數量的比例曾加很快;超聲波用戶表被用戶接受,而使用量曾加的速度也很快。
中國集中供熱的建筑面積,2002年是15.56億平方米(其中住宅10.8億平方米),2003年曾加至18.9億平方米(其中住宅13.1億平方米)。粗略地計算,平均每年至少需要100萬至150萬套戶用表,但實際的安裝使用狀況卻有巨大的差距。在八部委關于供熱體制改革試點工作的指導意見發布前,許多熱量表生產企業曾經期盼過,認為一旦開始“國家級”的試點工作,熱量表的銷售會形成高潮。事實上,市場曾長的并不理想。一年來全國試點工作的運行和初步總結,發現我們國產的熱量表存在相當多的技術問題。“市場”無情地“縮手縮腳”,客觀上已經影響到供熱計量收費的步伐。但是,中國在能源資源緊缺,“節能”已經成為政府重要議事日程的情況下,積極推進實施供熱體制改革,推行按熱量計費是大勢所趨,不可逆轉,中國的熱量表生產企業必須認真、負責的承擔起這個歷史性責任。
本文僅從熱計量儀表應用和技術的角度分析一下中國的熱量表的現況,討論若干熱計量儀表企業、設計、使用和管理部門分別值得關注的問題。
一、 熱量表在中國的應用狀況-----四個層次
在中國已經作為商品提供給用戶的熱量表,從應用狀況上,分別屬于或運行在四個層次水平上。
1. 安裝,通過試運行
在系統上安裝熱量表。目的僅僅是通過符合建設部規定的監察;使集中供暖的新建筑得以通過驗收;或者作為增加新建筑促銷時的“賣點”。運行中只要不堵塞,沒影響供熱;就認為是沒問題的。幾年前,很大一部分熱量表處于這樣一種運行狀態。其實有問題尚未發現,僅此就認為是“正常運行”,很可能留下巨大的隱患。
2. 運行并觀察顯示
安裝上熱表后,不定期地、間斷地觀察了顯示讀數情況;但并不做計量、記錄、分析和判斷,僅作為未來的準備。如果這種運行狀況下,已發現了問題(堵塞,流量計停轉,無顯示或明顯錯誤顯示等),可以認為這批產品的實際故障率可能是已發現的四倍以上。
3. 系統計量運行
系統上安裝了戶用表和樓宇總表,定期觀測顯示數據,分析其合理性和可信度。一般在熱計量試點工作中,是這種運行狀況。能發現一些穩定性、可靠性方面的問題;但仍不足以對其精度(準確性),特別是長期運行的可靠性進行確切的評價。遺憾的是一些試點工作的經驗以發現:盡管送來參加試點工作的廠家認真地挑選了認為是合格的產品;試點現場在安裝運行條件上,也進行了包括安裝前沖管、加過濾器、定期清污排渣,等等周到、細致的工作;國產的戶用熱量表故障率仍達到30%以上!相同條件下,進口表確實表現了好的質量。
4. 計量并作為收費依據
在試點階段,卻有一些地方,認真地進行了包括實施計量收費的工作。在熱量表運行中,發現了包括戶用表之間,和戶用表與總表之間不合理的偏差過大的問題。由于任何一只戶用表的故障和誤差都會影響到整個系統,而且必須在兩個以上的供暖季結束后才能總結分析;這是對表的穩定性和準確性的雙重檢驗。今后的若干年里,將逐漸形成;要求絕大多數的熱量表,都必須在第四個層次上可靠正常的運行。顯然,對于熱量表的設計和生產者來說:你們的產品,是否有把握長期在作為計量收費依據的層次上符合要求?作為熱量表的使用和管理者,是否應考慮你采購或監管的熱量表,目的是什么?確實準備在哪一個層次上運行,以及如何考核、確保在 作為計量收費的依據的層次運行。
二、 熱量表在中國使用中發生的問題
眾所周知:我國的供熱基礎設施條件,存在著水質差,雜質多,管道系統停運時空置,造成氧化,銹蝕等等問題;工作條件比歐洲國家惡劣得多;十年之內估計也不可能改變。在中國使用的熱量表,必須面對,而且要設法適應這一現實。這些年來,中、外熱量表企業都做了大量的工作。迄今為止,已通過第一,第二個層次的運行,有明顯問題的熱量表排除之后,能進入系統計量運行的熱量表,仍還存在著不少問題。
1、 結構方面的問題
(1)積分計算器防水、密封性差;在潮濕工作環境結露、漏水,在低溫環境下失效。
(2)積分顯示器面板方向不能翻轉調整,有時不便讀數。
(3)過濾器、替用連結短管、安裝測溫頭的球閥等不能配套提供。
2、 設計方面的問題
(1)示參數不夠齊全,有些表不能實時顯示以下必要的數據:運行熱量,瞬時流量。電池和工作時間。以及故障狀態記錄等。
(2)功耗過大,電池不適用,達不到正常工作五年以上的基本要求。甚至尚未運行一個采暖期,電池電量就耗盡了。
(3)積分計算器抗干擾能力差。亂碼,死機,工作間斷。
(4)除去流量計故障外,熱量計和溫度測量誤差也明顯過大。
(5)熱量表數據輸出遠傳的接口方法混亂,沒有統一的標準。給數據遠傳處理造成困難。同時也使得進行公平、公正的檢定評價(在同一檢定測試系統上,避免人為因素,自動采集處理數據)也是困難的。
3、 適用性方面的問題
(1)表前、后直管段的長度要求。
(2)只能水平安裝,不能垂直安裝或傾斜安裝。
(3)測溫頭電纜長度不適用。
(4)進口表功能,和數據單位等顯示沒有到漢字化。
由于受到時間,條件和范圍的限制,以上發現的問題并不是可能存在的問題的全部。長期使用的穩定性,可靠性和精度等等,還需要更多,更長期,更系統的實驗。認為:“熱量表必須在實際工作一萬小時以上,精度仍能滿足標準和規定的實際運行考驗”,是有根據的。
試點工作的經驗表明:在:“結構”和“設計”方面的問題,絕大部分僅發生在一些國產表上。而就“適用性”而言,進口表并不遜色。譬如:德國蘭吉爾公司的戶用超聲波熱能表就可以做到在安裝是無直管段的要求;可以水平、垂直、甚至傾斜的安裝,都能很好的工作。
同時應該說明:并不是所有的國產表,所有的方面都不如進口表。長春的試點工作中。使用了包括進口和國產的五種型號的樓宇總表。經過一個采暖期的運行,正常工作的只有一種國產的超聲波熱能表。我們有理由相信:只要認真學習國外優秀產品的經驗,采用先進的技術設計,確保嚴格的質量管理,中國的熱量儀表企業,能夠生產出既適應中國國情,又達到國際水平的熱量表。
前言
中國為了實施城市供熱體制改革,推行按熱量計費。1989年,政府有關領導開始關注集中供暖的民用建筑計量收費的問題。1990年,熱量表作為專題被列入“七.五”科技公關計劃.2000年2月8日,發布了《民用建筑節能管理規定》,規定:“新建居住建筑的集中采暖系統應當----實行供熱計量收費”,“鼓勵發展分戶熱量計量技術與裝置”。及至2003年7月24日,建設部、國家發改委等八個部委印發了《關于城鎮供熱體制改革試點工作的指導意見》。現在,遍及全國15個省、區的47個城市已經在進行。主要在集中采暖的新建居住建筑系統中,推行溫度調節和戶用熱量計量裝置,按熱量計量收費的系統試驗工作。
這些年來,估計全國已安裝使用了總共大約40-45萬套戶用表和樓宇供熱及系統用總表。其中從地區分布來看,大約有30%-40%集中在北京、天津、和山東省地區;進口表與國產表的比例,進口表(包括機械式表和超聲波表)大約已占到15%-20%;采用超聲波流量計的熱量表,大約已達到8%-10%。就近兩年的發展趨勢的情況(與過去幾年相比)來說,北京地區的安裝使用量曾加速度比較快;進口表占總安裝使用表數量的比例曾加很快;超聲波用戶表被用戶接受,而使用量曾加的速度也很快。
中國集中供熱的建筑面積,2002年是15.56億平方米(其中住宅10.8億平方米),2003年曾加至18.9億平方米(其中住宅13.1億平方米)。粗略地計算,平均每年至少需要100萬至150萬套戶用表,但實際的安裝使用狀況卻有巨大的差距。在八部委關于供熱體制改革試點工作的指導意見發布前,許多熱量表生產企業曾經期盼過,認為一旦開始“國家級”的試點工作,熱量表的銷售會形成高潮。事實上,市場曾長的并不理想。一年來全國試點工作的運行和初步總結,發現我們國產的熱量表存在相當多的技術問題。“市場”無情地“縮手縮腳”,客觀上已經影響到供熱計量收費的步伐。但是,中國在能源資源緊缺,“節能”已經成為政府重要議事日程的情況下,積極推進實施供熱體制改革,推行按熱量計費是大勢所趨,不可逆轉,中國的熱量表生產企業必須認真、負責的承擔起這個歷史性責任。
本文僅從熱計量儀表應用和技術的角度分析一下中國的熱量表的現況,討論若干熱計量儀表企業、設計、使用和管理部門分別值得關注的問題。
一、 熱量表在中國的應用狀況-----四個層次
在中國已經作為商品提供給用戶的熱量表,從應用狀況上,分別屬于或運行在四個層次水平上。
1. 安裝,通過試運行
在系統上安裝熱量表。目的僅僅是通過符合建設部規定的監察;使集中供暖的新建筑得以通過驗收;或者作為增加新建筑促銷時的“賣點”。運行中只要不堵塞,沒影響供熱;就認為是沒問題的。幾年前,很大一部分熱量表處于這樣一種運行狀態。其實有問題尚未發現,僅此就認為是“正常運行”,很可能留下巨大的隱患。
2. 運行并觀察顯示
安裝上熱表后,不定期地、間斷地觀察了顯示讀數情況;但并不做計量、記錄、分析和判斷,僅作為未來的準備。如果這種運行狀況下,已發現了問題(堵塞,流量計停轉,無顯示或明顯錯誤顯示等),可以認為這批產品的實際故障率可能是已發現的四倍以上。
3. 系統計量運行
系統上安裝了戶用表和樓宇總表,定期觀測顯示數據,分析其合理性和可信度。一般在熱計量試點工作中,是這種運行狀況。能發現一些穩定性、可靠性方面的問題;但仍不足以對其精度(準確性),特別是長期運行的可靠性進行確切的評價。遺憾的是一些試點工作的經驗以發現:盡管送來參加試點工作的廠家認真地挑選了認為是合格的產品;試點現場在安裝運行條件上,也進行了包括安裝前沖管、加過濾器、定期清污排渣,等等周到、細致的工作;國產的戶用熱量表故障率仍達到30%以上!相同條件下,進口表確實表現了好的質量。
4. 計量并作為收費依據
在試點階段,卻有一些地方,認真地進行了包括實施計量收費的工作。在熱量表運行中,發現了包括戶用表之間,和戶用表與總表之間不合理的偏差過大的問題。由于任何一只戶用表的故障和誤差都會影響到整個系統,而且必須在兩個以上的供暖季結束后才能總結分析;這是對表的穩定性和準確性的雙重檢驗。今后的若干年里,將逐漸形成;要求絕大多數的熱量表,都必須在第四個層次上可靠正常的運行。顯然,對于熱量表的設計和生產者來說:你們的產品,是否有把握長期在作為計量收費依據的層次上符合要求?作為熱量表的使用和管理者,是否應考慮你采購或監管的熱量表,目的是什么?確實準備在哪一個層次上運行,以及如何考核、確保在 作為計量收費的依據的層次運行。
二、 熱量表在中國使用中發生的問題
眾所周知:我國的供熱基礎設施條件,存在著水質差,雜質多,管道系統停運時空置,造成氧化,銹蝕等等問題;工作條件比歐洲國家惡劣得多;十年之內估計也不可能改變。在中國使用的熱量表,必須面對,而且要設法適應這一現實。這些年來,中、外熱量表企業都做了大量的工作。迄今為止,已通過第一,第二個層次的運行,有明顯問題的熱量表排除之后,能進入系統計量運行的熱量表,仍還存在著不少問題。
1、 結構方面的問題
(1)積分計算器防水、密封性差;在潮濕工作環境結露、漏水,在低溫環境下失效。
(2)積分顯示器面板方向不能翻轉調整,有時不便讀數。
(3)過濾器、替用連結短管、安裝測溫頭的球閥等不能配套提供。
2、 設計方面的問題
(1)示參數不夠齊全,有些表不能實時顯示以下必要的數據:運行熱量,瞬時流量。電池和工作時間。以及故障狀態記錄等。
(2)功耗過大,電池不適用,達不到正常工作五年以上的基本要求。甚至尚未運行一個采暖期,電池電量就耗盡了。
(3)積分計算器抗干擾能力差。亂碼,死機,工作間斷。
(4)除去流量計故障外,熱量計和溫度測量誤差也明顯過大。
(5)熱量表數據輸出遠傳的接口方法混亂,沒有統一的標準。給數據遠傳處理造成困難。同時也使得進行公平、公正的檢定評價(在同一檢定測試系統上,避免人為因素,自動采集處理數據)也是困難的。
3、 適用性方面的問題
(1)表前、后直管段的長度要求。
(2)只能水平安裝,不能垂直安裝或傾斜安裝。
(3)測溫頭電纜長度不適用。
(4)進口表功能,和數據單位等顯示沒有到漢字化。
由于受到時間,條件和范圍的限制,以上發現的問題并不是可能存在的問題的全部。長期使用的穩定性,可靠性和精度等等,還需要更多,更長期,更系統的實驗。認為:“熱量表必須在實際工作一萬小時以上,精度仍能滿足標準和規定的實際運行考驗”,是有根據的。
試點工作的經驗表明:在:“結構”和“設計”方面的問題,絕大部分僅發生在一些國產表上。而就“適用性”而言,進口表并不遜色。譬如:德國蘭吉爾公司的戶用超聲波熱能表就可以做到在安裝是無直管段的要求;可以水平、垂直、甚至傾斜的安裝,都能很好的工作。
同時應該說明:并不是所有的國產表,所有的方面都不如進口表。長春的試點工作中。使用了包括進口和國產的五種型號的樓宇總表。經過一個采暖期的運行,正常工作的只有一種國產的超聲波熱能表。我們有理由相信:只要認真學習國外優秀產品的經驗,采用先進的技術設計,確保嚴格的質量管理,中國的熱量儀表企業,能夠生產出既適應中國國情,又達到國際水平的熱量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