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冬天要花五六千元,用不起!”小區集中供暖費用的“天價傳說”令襄樊不少商住小區的居民望暖興嘆。集中供暖的市場價為何這么高?取暖費有沒有變得“價廉物美”的可能?針對我市商住小區冬季集中供暖價格居高不下的情況,記者進行了調查
□本報記者蘆珊
A 現象:商住小區取暖費太高
入冬以來,一些家住商業小區的讀者先后向記者反映,說小區可以集中供暖,家里也裝了暖氣片等全套設施,然而取暖對他們來說仍是個難題,因為取暖費用太高了。“不用暖氣吧,天氣越來越冷,家里的老人孩子受不了;用暖氣吧,一個月取暖費用高達1500元,一個冬天少說要花5000元,經濟負擔太重了。”讀者張先生抱怨說。
記者調查得知,一個家庭一個冬天取暖費用高達五六千元,在我市能集中供暖的商住小區很常見。這一價格,即使對于生活在我市的一些高檔小區、消費水平較高的業主們來說,也是偏高的。一位住在民發·世紀新城的業主將家里安裝的供暖設備稱為“雞肋”。“當初安裝全套取暖設備花了1.8萬元,閑置不用,實在可惜,用呢,又用不起。”這位業主笑稱,恨不得把這些暖氣片拆了當廢品賣掉。
由于我市商住小區基本上都采用一戶一表、分戶計量的辦法收取暖氣費,有的業主既怕冷又怕貴,于是采取盡量節約的辦法來用暖。比如,只打開有人活動的房間的暖氣閥門,將房門緊閉;有的人家里白天不開暖氣,晚上才開;有的人采取開開停停的方式取暖……
這些節約暖氣的方法好不好?知情人士向記者透露,這些措施如果僅從個別家庭來看,確實做到了節約。一些家庭因此可以每月比別家節約好幾百元取暖費。但是,從整個小區的大局來看,這樣的行為其實造成了更大的浪費,因為供暖主管道是公共的,個別家庭暖氣流量小以及開開停停,會造成戶均公共損耗變大。“在這種情況下,最吃虧的是那些24小時開足暖氣的用戶,這是不公平的。”這位人士說。
B 分析:取暖費居高不下,癥結何在
采訪中,有業主抱怨說,襄樊的取暖費比北方城市還高,顯然是不合理的。“這個比法不合適。”6日,襄樊最大的區域熱源供應商——襄樊安能熱電有限公司(簡稱安能熱電)供熱管理部主任李兵說,襄樊地屬采暖過渡地帶,采暖期比北方城市短,暖氣使用總量不高。用量小、公共耗損大是造成取暖費高的原因之一。北方有些城市市民取暖費較低是因為政府提供了補貼,而非原價。
李兵說,有些商住小區“三低”(入住率低、入住戶中暖氣開通率低、開通暖氣戶每天使用率低)以及高層建筑也是造成暖氣公共損耗增加的原因。“試想,一棟建筑15層高,從第一層到第14層的住戶都沒有開暖氣,第15層的住戶要開暖氣,就得承擔全部管道的預熱成本,造成了費用偏高。”
民發物業服務有限公司經理張偉華表示,不存在物業公司從業主取暖費中牟取不正當利潤的情況。物業公司只收取了熱源成本費以及聘用相關服務人員的工資。而且,物業公司辦公室也不使用公共供熱管道,而是使用空調。“造成取暖費高的原因很多,但我們經過核算,認為有一定的降價空間。為此,我們這個冬天以民發·世紀新城作為試點,進行了一個降價供暖的試驗。但試驗結果是我們沒有想到的。”李兵說。
C 遺憾:降價供暖試驗失敗
據了解,能集中供暖的商住小區通常是先由開發商和熱源供應商達成供熱協議,在小區建房過程中就配套建設好公共供熱管道。業主入住后,按照自愿方式分別往家中接通熱源。在使用過程中,暖氣的整體壓力控制、供熱管道的維護以及取暖費的收取,則由物業服務公司來完成。
李兵說的試驗,指的是脫離物業公司的服務,由熱源供應商直接向業主提供服務,并直接向業主收費。收費方式也打破原來分表計量的方式,采用按居室套內面積分月包干收費的方式。
安能熱電向民發·世紀新城的業主們給出了7元/平方米/月的收費標準。也就是說,按民發·世紀新城常見的150平方米面積的戶型來算,每戶每月只要花1050元就可享受整套房子24小時敞開供暖。“現在的商住小區越來越多,我們公司在民發·世紀新城做降價試驗,目的是搜集數據,為下一步在其他商住小區推廣供熱產品提供依據。沒想到,這個試驗實施后,2009年12月一個月下來,我們虧了20萬元。”李兵說。
據了解,民發·世紀新城小區共有1080套住房,入住的約800戶,其中有500多戶安裝了取暖設施,但往年開通使用暖氣的只有200來戶。李兵說,原以為給出的價格很有誘惑力,可以帶動該小區更多的住戶加入用暖氣的隊伍,這樣就可以降低平均成本,達到雙贏目的。為此,公司還專門派出工作人員到小區做了推廣宣傳。可是,一個月下來,使用暖氣的仍只有200來戶,安能熱電遭遇虧損。
民發·世紀新城業主委員會成員曹女士家中使用了暖氣。她說,安能熱電的試驗確實使業主受惠了。她經過對2009年12月份的暖氣用量進行計算,發現比往年同期節約了一半費用。
其他業主為何對優惠價格不動心?曹女士分析說,商業小區入住人員復雜,消費觀、承受力以及需求不一,是降價吸引不了其他用戶的原因。
D 未來:業主的希望能否實現
采訪中,業主們希望安能熱電取消供暖保底消費,并繼續降低價格。同時,業主們希望物業公司能在維持一定低價的前提下,承包小區供暖。畢竟業主們享受慣了物業公司的服務,比起直接同熱源供應商打交道,同物業公司打交道更省心。“保底消費不可能直接取消。”李兵說,之所以設有保底消費,完全是由于技術上的難題:暖氣達不到一定流量,計量表上就顯示為零。這個技術性問題目前在國際上都還沒有解決。
李兵說,保底消費是針對整個小區而設,不是針對獨家業主。其實,只要小區里的取暖用戶增加了,整體用量自然就上去了,保底消費的問題自然就不存在了,而且取暖成本會進一步降低,價格會更優惠。“我們還沒有氣餒。”李兵說,這個供暖季還剩下2個多月時間,目前公司仍在和小區物業公司及業主積極溝通,尋求令業主滿意的平衡點。“但有一點,我們絕不會置業主利益于不顧。不管是虧損還是盈利,我們會把這個冬天堅持過去。”李兵表示。“物業公司能不能承包小區供暖,也還要看用暖推廣及穩定程度如何,不然對于物業公司來說,風險太大了。”物業公司工作人員如是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