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韓宇明
您知道嗎,濟南的城市供熱是按“-7℃”的標準設計的。在最低氣溫“-10℃”左右的連續低溫天氣下,城市集中供熱遭遇壓力,和這樣的設計標準不無關系。不過,記者了解到 ,這個設計標準是根據歷年濟南市冬季室外平均氣溫設計的,而今冬濟南遭遇的屬極端天氣,并不具代表性。而出于環保節能考慮,這一標準也不會調整。
這個-7℃可不是隨便定的
2009-2010采暖季開始后,省城多次遭遇連續低溫天氣。
2009年冬至前后,2010年元旦過后,都出現了最低溫度 -10℃左右的連續低溫天氣。這么冷的天,正是市民取暖的高峰期,不過,省城集中供熱卻遭遇了嚴重考驗,東部城區、匡山片區等都出現了暖氣不熱現象。
記者注意到,在煤炭緊張、熱源不足等主要原因之外,供熱部門提供了一個理由:“濟南市供熱是按-7℃標準設計的,最低-10℃的持續低溫天氣給供熱部門帶來了技術上的壓力。”
這樣的解釋,究竟有沒有道理呢?此前不少市民致電本報“問暖熱線”提出質疑。
“確實是這樣規定的。”14日,記者就此事向濟南熱力設計研究院進行咨詢。該院主要負責省城供熱行業技術設計工作,設計院總工辦一位副總工程師介紹,濟南市集中供熱的溫度標準是-7℃。“準確說是按照采暖季室外溫度平均在-7℃,從而設計城市供熱的。”
“這個-7℃并不是隨便就得出的。” 該負責人介紹,“ 根據建國后歷年氣溫數據統計,濟南市冬季室外平均溫度在-7℃左右,不會低于這個溫度。”國家采暖通風相關設計規范中對此有所規定。
“濟南市是-7℃,再往南的城市是-5℃,當然往北的話,標準溫度就會更低。”
標準決定了集中供熱的熱源供應總量 同時決定了熱源機組、鍋爐和管網參數
這個-7℃的設計標準決定了濟南市集中供熱的熱源供應總量。該負責人介紹,集中供熱要求室溫標準不低于16℃,按室外溫度-7℃計算的話,總供應熱源就是:在采暖季,把采暖區域溫度由-7℃提升到不低于16℃所需要的熱量。而熱源供應有了標準,各熱源廠和熱電廠的機組、鍋爐、管網參數也就相應有了標準。可以說,某種程度上,正是這個“-7℃”設計標準決定了濟南市城市供熱的技術指標。
對于濟南今冬采暖季最低溫度-10℃左右的低溫天氣,該負責人認為,這屬于極端低溫天氣。“不能代表濟南市冬季室外溫度的平均值。”而據濟南市氣象局的數據顯示,近兩個月,濟南市低溫天氣確實在歷史上比較罕見。就1月份來說,平均氣溫比歷年低了4℃。而另一大背景則是,全國范圍,乃至世界范圍,都遭遇了大幅度低溫天氣。“確實是比較罕見的極端天氣。”該負責人認為。
今年遭遇這么罕見的低溫天氣供熱標準會不會調整呢?
既然濟南市遭遇了這么罕見的連續低溫天氣,對城市供熱帶來了非常大的壓力。那么濟南市供熱標準會不會相應作出調整呢?對于這個問題,濟南熱力設計研究院該副總工認為,“不會調整。”
記者了解到,所謂的由歷年數據統計出來的-7℃的設計標準,實際上是截止到上世紀80年代的數據。
該負責人也坦言:“這個設計標準比較早了。”但是,近年來,全球氣候變暖的問題愈演愈烈。2009年底召開的哥本哈根氣候大會已經說明了這一點。 在這種背景下,極端天氣出現得越來越多。
“不能否認,冬天比較冷的情況有可能會增多。但是全球氣候整體有變暖趨勢。”該負責人介紹。
“不能因為某個年份出現低溫天氣,就調整設計標準。”該負責人認為。
城市耗能要考慮節能環保節能改造是改善供熱質量的根本
正是因為全球逐漸變暖,節能環保問題才顯得越來越重要。“城市供熱必須得考慮節能環保。”該負責人介紹。從這個角度考慮,城市供熱也不可能把設計標準由-7℃再行降低。因為每降低1度,就意味著這個城市需要消耗更多的熱量,需要燃燒更多的煤炭,需要排放更多的溫室氣體。
目前,國家以及山東省、濟南市的節能減排目標,建筑節能規范等都提出了城市供熱改造和建筑節能改造。正在施工的黃臺電廠“上大壓小”項目,就是淘汰了原耗能大效率低的設備,建設節能高效機組。
而建筑節能改造目前也已展開,目前山東省乃至濟南市推行的民用建筑節能改造,就是要既達到環保節能,同時又達到改善供熱質量的目的。進行建筑節能改造后,可以增強百姓房子本身的保溫效果,減少能源消耗。 該負責人認為:“這些才是解決城市供熱的根本。”濟南市13日剛剛公布的《濟南市既有居住建筑供熱計量及節能改造實施方案》顯示,濟南市將以現金獎勵建筑節能改造,此舉也顯示了濟南市推行這一改造的決心。
■相關新聞
改造不節能的門窗可申請專項資金
生活日報1月14日訊(記者 胡永慶 實習生 王振華)濟南市出臺規定,鼓勵供熱企業進行熱源、管網、供熱系統計量及節能改造,并提供節能專項資金支持。
濟南市城鄉建設委、財政局聯合近日出臺了《 濟南市既有居住建筑供熱計量及節能改造實施方案》,按照這個方案,既有居住建筑供熱計量及節能改造包括多項內容,一是建筑圍護結構節能改造,就是給建筑外墻與屋面增加一層保溫材料,更換或改造不節能的門窗;二是室內供熱系統計量及溫度調控改造,即改造后達到冬季采暖可以按用熱量計量收費的目的;三是熱源及供熱管網熱平衡改造,主要是為實現供熱采暖系統整體節能。
實施節能改造的供熱企業可按照《濟南市節能專項資金使用管理暫行辦法》,申請節能專項資金的支持。
■相關鏈接
什么樣的住宅是節能住宅?
現階段“節能住宅”是指滿足行業標準《夏熱冬冷地區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要求的住宅,通過提高建筑圍護結構(通常指外墻、屋面、外門窗和樓板)的熱工性能,同時提高采暖、空調能源利用效率,使“節能住宅”的耗能比普通住宅降低50%。其中圍護結構和采暖、空調的節能貢獻率各約占25%。
傳統住宅建筑的圍護結構是普通黏土磚,簡單架空屋面和單層玻璃鋼窗,它們的傳熱系數分別為1.96、1.66和6.4。而“節能住宅”的圍護結構中外墻和屋面采取了保溫措施,外窗采用中空塑鋼窗或斷熱中空鋁合金窗,它們的傳熱系數分別為 1.5、1.0和3.0,使圍護結構的節能貢獻約占25%。采用能效比高的采暖、空調設備(按照國家標準,房間空調器的能效比:制冷>2.3,采暖>1.9),使采暖、空調設備的節能貢獻約占25%,兩者相加總體達到節能50%的目標。
濟南2000年以后的樓房按50% 節能標準設計
濟南市2000年以后建造的既有居住建筑開始逐漸執行50% 節能設計標準,2006年6月開始執行65% 建筑節能設計標準。2002年以前的建筑室內采暖系統以垂直單、雙管順流式為主,沒有計量裝置;2002年以后的建筑室內采暖系統以單戶水平循環系統為主,預留了安裝熱量表的位置,但未設置恒溫閥自動調節裝置。
(記者 胡永慶)
今年要完成改造120萬平方米
據計劃,“十一五”期間濟南市將完成240萬平方米既有居住建筑供熱計量及節能改造任務,實現節能量26萬噸標準煤。2010年完成既有居住建筑供熱計量及節能改造120萬平方米。
據了解,截至2008年底,濟南市轄六區既有民用建筑總量12259.21萬平方米,其中居住建筑7810.40萬平方米。在既有居住建筑中,非節能建筑約占80% 。既有居住建筑以1980年以后建成的建筑為主,約占既有居住建筑總量的80%以上。(記者 胡永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