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楊 蕾/文
近來,北京添瑞祥儀器儀表有限公司總經理徐德峰忙得不可開交。他一方面要忙著接待各地供熱辦的考察代表,一方面要忙著擴大生產規模,準備迎接即將到來的熱量表銷售旺季。“短短3個多月,我們已經接待了來自40多個大中小城市的供熱辦考察團。今年我們的熱量表生產規模將從去年的10萬只擴大到30萬只,這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徐德峰從事熱量表等供熱計量器具生產已經十余年,經歷了我國熱量表行業十余年發展的風風雨雨。他認為,今年是熱量表行業一個難得的好機遇。“國家四部門發布了《關于進一步推進供熱計量改革工作的意見》,要求從今年采暖季開始,北方采暖地區新竣工建筑及完成供熱計量改造的既有居住建筑,一律實行按用熱量計價收費方式。我們憋足了勁,準備大干一場。”徐德峰顯得躊躇滿志。
2009年10月22日,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召開的北方采暖地區供熱計量改革工作會議上,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副部長仇保興明確指出,下一階段將以計量為重心,切實推進北方采暖地區供熱計量改革工作。國家質檢總局計量司司長韓毅在會上說,計量器具是建筑節能的眼睛。推進供熱體制改革,計量是基礎,計量器具的準確性、可靠性及計量器具的壽命,將直接影響供熱體制改革的總體進程。
從上世紀90年代初我國有關部門開始關注集中供暖民用建筑計量收費問題,到現在北方地區大部分地級以上城市已安裝熱量表,中國計量協會熱量表工作委員會主任王池一直關注著我國供熱計量改革的進程和熱量表的發展現狀。據她介紹,我國對熱量表的研制、生產是從上世紀90年代中后期開始的。截至目前,我國研發、生產各類熱量表的企業約120家,主要集中在北京、山東、天津、浙江、遼寧等地,生產能力大約為每年300萬只。國產熱量表價格差異較大,戶用機械表的價格從每只180元到500元,戶用超聲波表的價格從最低280元到1000元左右。
近年來,隨著國家對供熱計量的重視和推動,熱量表市場呈現出一片紅紅火火的景象。據統計,2004年,我國北方地區集中供熱面積為40億平方米,預計到2020年將增長為100億平方米,僅新增供熱面積熱量表需求量每年就約為400萬只,市場需求潛力巨大。
與龐大的市場需求不相適應的是,熱量表的質量表現卻經常受到詬病。談到造成熱量表質量問題的原因,王池認為,采購主體的不合理是最主要的原因。在我國,安裝熱量表是新建住宅能夠獲得售房許可證并上市銷售的必備條件。于是,房地產開發商成了熱量表主要的選型和采購主體。“與供熱企業為了方便管理、節能節費而選用質量過關和有優質服務的熱量表不同,房產商采購熱量表的目的就是為了房屋的竣工驗收。他們對熱量表的運作和功能并不了解,價格成了他們選購的唯一指標。于是,市場充斥了價格低廉、質量無保證、無售后服務的劣質熱量表,而這些劣質熱量表根本無法發揮熱計量的作用,最終不是閑置,就是拆除,給用戶造成我國熱量表整體質量不過關的感覺。”
王池的觀點引起了正規熱量表生產企業的共鳴。徐德峰對由采購主體不合理而引起的行業混亂深有感觸:“燃氣表是由燃氣公司安裝的,水表是由自來水公司安裝的,但熱量表卻是由房地產開發商安裝的。開發商根本不懂熱量表,只是一味地壓低價格。市場上甚至出現了180元一只的熱量表,其質量可想而知。這樣的結果就是,好表沒人買,劣表充斥市場,正規企業的積極性嚴重受挫,行業秩序被嚴重擾亂。”
不過,令徐德峰欣慰的是,2008年頒布實施的《民用建筑供熱計量管理辦法》明確規定,熱計量產品的采購主體是供熱單位。“最近兩年我們已經發現,越來越多的地方供熱主管部門或供熱企業已經參與到熱量表的選型和采購之中。隨著供熱體制改革力度的加大和政策的推進,我們的客戶群體必然呈現由開發商向熱力企業轉變的趨勢。”他說。《中國質量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