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5月20日是世界計量日。在今年世界計量日到來之際,衷心感謝社會各界對計量工作的關心、支持。全省質監部門將進一步加強計量基礎工作,充分發揮其技術支撐作用,為服務節能減排、低碳經濟,實現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作出新的積極貢獻。低碳經濟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為基礎的經濟模式,是人類社會繼農業文明、工業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進步。當前,發展低碳經濟、促進節能減排已列入了我國經濟及社會發展的重要議事日程,國務院于5月5日召開全國電視電話會議,專門部署節能減排工作。山東是經濟大省,也是能耗大省,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節能工作,省委九屆九次會議提出我省要大力實施高端高質高效產業發展戰略,大力發展循環經濟、低碳經濟、綠色經濟,不斷優化提升產業結構。計量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是發展低碳經濟的基礎性工程。圍繞能源計量、民生計量,大力提升全省計量技術水平,全面發揮計量工作對低碳經濟的服務能力,對我省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具有重要作用。
一、低碳經濟是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趨勢
(一)發展低碳經濟對人類的生存和發展具有深遠意義
20世紀下半葉以來,隨著世界經濟增長速度不斷加快以及全球人口規模的不斷擴大,能源的大量開發和使用帶來了嚴重的環境問題,尤其是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升高帶來的全球氣候變暖、海平面上升、氣候反常、干旱、沙漠化等等現象對人類的生存和發展提出了嚴峻挑戰。近年來,世界各國逐漸達成共識,共同努力應對這一挑戰,發展低碳經濟逐步成為世界各國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
低碳經濟實質是能源高效利用和清潔能源開發,核心是能源技術和減排技術創新、產業結構和制度創新以及人類生存和發展觀念的根本轉變,即摒棄傳統的經濟增長模式,通過低碳經濟模式與低碳生活方式,來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對全球氣候的影響,實現世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二)世界各國積極采取措施,以低碳經濟帶動發展
自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多數發達國家進一步明確和提升節能環保產業的戰略地位,作為調整經濟結構、刺激經濟復蘇、搶占競爭制高點的支柱產業和新的經濟增長點,實現向低碳經濟的轉型。2009年2月,美國總統奧巴馬簽署經濟刺激計劃,在7870億美元中用于替代能源等綠色經濟投入達1500億美元,預計新增500萬個就業機會;歐盟提出在2013年前投資1050億歐元,用于環保項目和相關就業,支持歐盟區的綠色產業;英國公布了低碳轉型規劃;日本提出要擴大綠色經濟市場,創造綠色產業就業機會。
(三)發展低碳經濟是我國經濟社會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的必然要求
過去30年來,我國經濟持續增長,人均GDP自1981年以來增長了5倍,在2006年成為世界上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國。作為發展中大國,環境惡化和能源短缺將是今后50年我國發展過程中最大的瓶頸。
當前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已成為我國的基本國策,我國積極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努力完成“十一五”期間萬元GDP能耗降低20%的約束性目標。2009年我國政府提出到202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減排目標,低碳經濟已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
二、計量在低碳經濟發展中發揮著重要的技術支撐作用
從各國低碳經濟發展的經驗來看,推動低碳經濟發展的關鍵手段是技術進步與能源結構調整:在技術進步方面實現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碳儲存、清潔生產與廢棄物循環利用、環境保護等技術革命性突破;在能源結構調整方面普及節能技術,大規模發展利用可再生能源;低碳經濟的實質就是降低能耗和減少污染物排放。這其中很多方面的技術和發展都離不開計量,主要可以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計量是節能降耗、污染減排的前提和基礎。企業開展節能管理、能源統計、能源利用狀況分析必須建立在準確的用能計量數據基礎上,離開這些計量數據,節能就無從談起;只有科學、合理、準確的計量,才能為企業的能源管理和節能工作提供正確的指導方向。實現能源的準確計量,必須要合理配備、管理能源計量器具,在此基礎上對能源計量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從而有效促進節能減排。《節約能源法》第二十七條規定:“用能單位應當加強能源計量管理,按照規定配備和使用經依法檢定合格的能源計量器具。”我國發布實施了GB17167-2006《用能單位能源計量器具配備和管理通則》強制性國家標準,提出了能源計量器具配備和管理的具體技術要求。
第二,計量是新能源產品研發、生產的重要基礎。計量測試與原材料、工藝裝備一起被視作現代工業生產的三大支柱。目前我國的新能源產業正在快速發展過程中,清潔煤技術、新能源汽車、智能電網、新能源規模發電被國家定為能源開發四大領域。新能源產業要實現健康快速發展,一方面,需要解決部分技術難關,如風電產業的核心零部件軸承、變流器、控制系統等的生產技術等等,另一方面,新能源產品的大規模工業化生產需要可靠的制造工藝流程、質量檢測手段等提供質量保證。在這些方面,都需要工業企業具備扎實的計量檢測技術手段和管理體系,為產品質量、安全防護、經營管理提供重要的基礎保障,同時,也需要圍繞新能源產業發展建設形成配套的公共計量檢測平臺,形成科學、可靠的量值傳遞體系,為產業快速發展助力。
第三,計量是評價能源利用狀況、節能新技術節能效果的重要基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應用節能新技術是發展低碳經濟的重要技術手段。這些技術的節能效果需要通過計量手段進行評價和測試,從而為能源利用狀況、能源新技術推廣提供科學、準確的量化結果。例如,《節約能源法》第十六條中規定:“生產過程中耗能高的產品生產單位,應當執行單位產品能耗限額標準。”而對企業單位產品能耗指標的檢查考核,必須要在計量器具配齊配全、準確可靠的基礎上,按照規定的方法對各用能單元、主要耗能設備和工序的實際用能量進行計量、統計和核算來實現。另外,隨著社會的進步,公民法制意識、維權意識的增強,維護公平交易和合理用能的任務更加艱巨,水、電、暖、氣及城鎮建設各個領域的發展越來越離不開計量基礎的支撐。
第四,計量是開展碳交易的重要基礎。隨著國際社會對“氣候危機”的不斷關注,國際碳排放交易市場規模的逐步擴大,按照《京都議定書》的規定,清潔發展機制(CDM)項目下的國際碳排放權交易已成為我國一些地方發展低碳經濟,獲取低碳發展技術的重要手段。碳交易的基礎是對因消耗能源而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核算,必須利用計量手段準確定量計算能源的消耗量,從而推斷出溫室氣體的排放量,目前發達國家也是通過建立能源資源消耗、污染物排放的第三方監測機制,通過計量測試手段滿足低碳經濟的需要。因此,打造堅實的計量基礎是準確測算二氧化碳減排數量、履行《京都議定書》規定減排義務的重要手段。
三、大力開展節能減排能源計量工作,為低碳經濟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根據國家質檢總局和省委、省政府的統一部署,省質監局結合我省節能工作實際,將能源計量作為質監部門落實科學發展觀、推動節能減排的一項重要任務來抓,在全省大力推動實施“能源計量保障工程”,與節能、統計部門共同發布文件、形成合力,認真組織全省企業貫徹落實《節約能源法》,突出抓好重點工作,建立完善長效機制,強化企業主體意識,為促進山東節能降耗發揮了應有的作用。2009年2月,國家質檢總局在濟南召開全國能源計量工作現場會議,總局蒲長城副局長,省委常委、副省長王軍民出席會議,對我省的能源計量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
一是扎實開展節能降耗計量服務活動,推動《節約能源法》的貫徹落實。全省共成立了151支節能降耗計量服務隊,依法督促指導全省近1300家國家、省、市確定的重點用能企業加強能源計量器具的配備和管理,完善計量管理制度,建立計量器具檔案臺賬,并定期對器具進行檢定,幫助企業解決計量技術難題,提高能源計量管理水平。省質監局建設應用《山東省企業能源計量管理信息網絡信息平臺》,幫助企業以信息化手段實現對能源計量工作情況的全面、細致、自主管理,已建立起全省760余家企業的能源計量信息化管理檔案,扎實推進全省能源計量管理工作。
二是引導企業加強計量數據統計分析,促進節能管理、提升節能效果。我省重點引導具備條件的企業從計量器具管理延伸到計量數據管理,鼓勵企業采用先進的自動化管理系統,實現對計量器具數據的自動采集、統計、分析,充分發揮計量對企業管理的支撐作用。萊鋼集團牢固樹立“數據是企業管理的靈魂、計量是節能降耗的基礎”的能源計量管理理念,利用現代信息網絡技術建立能源計量信息網絡系統,該系統包含各類衡器74臺,能源計量點488個,實現了對進出企業物料及生產過程消耗的水、電、氣、蒸汽、煤、焦炭等能源的信息化、實時監控,經統計、分析和處理后指導生產運行和能源管理。該系統的建立為企業節能降耗和清潔生產發揮了非常顯著的作用。
三是加快全省計量檢定平臺建設,提升能源計量技術支撐能力。圍繞全省能源計量工作需要,省質監局將能源計量檢定能力建設納入《山東省質監系統計量能力建設意見》,2007年來全省投入設備購置資金3200余萬元,省質監局投入600萬,重點扶持20個縣級計量技術機構建設,目前省計量院完成衡器、熱能表、煤氣表、電能表等4個項目的國家計量器具型式評價中心及國家衡器質檢中心建設,各市、縣計量技術機構共建立能源計量器具檢定方面的計量標準650項,已基本滿足當地能源計量檢定工作需要。2009年5月,我省爭取國家質檢總局批準在山東建設“國家城市能源計量技術中心(山東)”,中心職能定位于以市場為導向,以工程計量為重點,以公正計量為載體(定位),通過技術機構和信息化網絡兩個平臺,建立水、電、氣、熱、煤、油公正計量和節能計量兩個體系,推動城市節能計量健康發展,為全省能源計量技術與管理需求提供全面解決方案。
四是加強能源計量執法監督,建立督促整改機制。為組織企業落實《節約能源法》、貫徹實施GB17167《用能單位能源計量器具配備和管理通則》強制性國家標準的要求,我省質監部門自2007年起每年集中開展一次全省企業的能源計量器具配備及管理情況的監督檢查,共檢查企業3229家(次),檢查后形成分析報告報送省政府。通過執法檢查,一方面依法督促企業加大工作力度,另一方面根據監督檢查結果發現能源計量工作存在的問題,改進下一步工作。
五是積極推動重點用能企業加強計量檢測能力建設,提高企業精細化管理水平。我省在重點用能企業中大力開展GB《測量管理體系測量過程的測量設備的要求》實施活動,組織企業建立完善計量檢測體系,推動企業加強計量工作的精細化管理,為提高產品的技術研發、生產工藝、質量檢測水平提供重要的計量技術保障。截至目前,全省近1300家納入監管范圍的重點用能企業中有900余家企業通過計量檢測體系確認(認證),共有專兼職計量工作人員19000余人,建立有關文件、制度16000余項,企業計量標準3600余項。
四、加強管理,提升能力,不斷提高我省計量工作水平
低碳經濟的不斷發展,新能源產業、節能新技術的不斷涌現,必將為我們的社會和生活帶來巨大變化。全省質監部門順應新形勢和新趨勢,以市場為導向,以工程計量為重點,以《節約能源法》為抓手,以節能降耗為目的,改革創新,銳意進取,將我省計量工作提升到一個更高水平,實現更大發展。
一是大力推動《節約能源法》的貫徹落實,促使社會用能單位提高計量意識,積極主動加強能源計量管理。企業是節能減排的主體,深入扎實抓好企業的節能管理,必須從抓計量基礎性工作入手。質監部門通過深入組織開展《節約能源法》的貫徹落實活動,進一步強化重點用能企業、各類社會用能單位節能主體意識,依法加強能源計量、統計管理,提高能源計量器具的配備和管理水平,將能源計量與企業新建工程及節能技術改造工程緊密結合,積極借鑒先進企業的典型經驗做法,加快計量信息化建設,建設能源計量自動化信息系統,充分發揮計量在促進企業節能減排中的基礎作用。
二是要進一步提升計量技術機構的工程計量服務能力,圍繞低碳經濟發展提供節能檢測服務。隨著國家大力推進低碳經濟的發展,節能減排新技術、新能源的廣泛應用,碳交易等新興的節能減排手段日益普及,我省企業及社會各界對于節能檢測的技術需求將迅速增長;同時,低碳經濟的發展也要求政府更加及時、準確地掌握重點用能企業的能耗狀況。因此,抓緊研究、開發、推廣節能檢測技術、建設我省節能監測體系已成為一項極為緊迫的任務。我省要依托“國家城市能源計量中心(山東)”抓緊研究重點用能企業能源計量數據的采集、分析、評價及信息化網絡平臺建設技術,開展企業能源利用效率檢測技術、新能源產品節能效果評價技術、節能技術改造工程評審、產品能耗測試、能源審計、企業能源管理標準體系咨詢、認證,為低碳經濟發展提供公正、科學的計量檢測服務。
三是要加大全省能源計量檢定能力建設,滿足全省能源計量工作需要。隨著低碳經濟的發展,新能源產業的不斷進步,節能減排工作的不斷深入,計量器具的技術也迅速發展,種類不斷增加,準確度、數字化、自動化、智能化水平不斷提高,這些都對計量檢定技術的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對我省的量值傳遞體系建設也提出了新的課題。這就要求我省要結合全省經濟發展的實際,按照省委省政府對我省產業發展的謀劃布局,全面加強全省計量檢定平臺建設、提升能力水平,同時要突出我省經濟發展的區域特點、產業分布特點,立足“十一五”,規劃“十二五”的發展,以“國家城市能源計量中心(山東)”為龍頭,以市級國家中心分中心為支撐,以省級專業計量檢定站為補充,爭取在3-5年內構建形成全省能源計量檢定能力綜合平臺,立足全省、輻射周邊,為發展低碳經濟,促進節能減排,實現全省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提供堅強有力的計量檢定技術支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