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采暖時。據呼和浩特市公用事業管理局巡查統計,呼市供暖第一天供熱開栓率為96%,共有273.5萬平方米的供熱面積未能按時供熱。究其原因,首先是個別鍋爐房沒有按期完成改造,個別區域和樓房拖欠熱費較多,供熱單位為了收繳熱費,采取了限供的手段。因水電問題,造成鍋爐房無法按時啟動供熱。據了解,經過維修、協調,至18日,又有175萬平方米開始供熱。但截至目前,仍有部分小區無法送暖,居民生活受到很大影響。
供熱堪憂的癥結在哪?呼市供熱改造和供熱改革的進展情況如何,又面臨怎樣的困境,本報記者就此進行了采訪。
1500公里管網需改造
呼市賽罕區電力、檢察院系統的9棟住宅樓,截至10月19日,還沒有注水。在這些住宅樓的單元門上,本報記者看到雙樹村物業公司張貼的繳費通知,注明每棟樓只要有一戶還未交清歷年欠費,整棟樓將不予供熱。
用戶因供暖溫度不達標,而拖欠暖氣費,供暖公司因用戶拖欠暖氣費,干脆停供清費。其實,這樣的矛盾在采暖期司空見慣,對于呼市一些小區供暖質量不佳的狀況,本報記者采訪了呼市公用事業管理局公用管理一科李貴民副科長。
據介紹,今年呼市總供熱面積為6632萬平方米,其中集中供熱面積為5509萬平方米,10萬平方米以下的分散小鍋爐房有455座,供熱面積為1123萬平方米。除了個別供熱站偷工減料沒有真正加熱外,監管部門正在醞釀新的供熱監管措施。
而制約呼市供熱質量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基礎設施建設改造力度跟不上實際需要。據悉,呼市供熱站的特點是分散鍋爐多,區域分布廣,大多設備老化、污染嚴重、熱效率低。另外,按質量標準,供熱二次管網的正常使用壽命為15年,而呼市1800公里的二次供熱管網使用已達15年以上的就有917公里,50%以上的二次管網老化嚴重,存在嚴重跑冒滴漏現象,影響供熱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