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梁智玲) 室外管網進行改造,集中供熱分戶計量,外墻貼上保溫材料。完成改造后的既有建筑,不僅可以改善居住環境,還能降低居住成本。記者昨日了解到,今年我市已完成3個小區的既有建筑節能改造11.41萬平方米。根據需要,3個小區分別進行了以上一項或多項建筑節能改造。
為全面完成我市既有居住建筑供熱計量及節能改造任務,我市出臺了對既有居住建筑供熱計量及節能改造工作的具體實施意見。
今年我市組織申報了11.41萬平方米的既有居住建筑改造項目,分別是:山陽區解放中路馨園小區,改造面積6.95萬平方米;市解放教育小區,改造面積1.46萬平方米;解放區烈士街馨港苑小區,改造面積3萬平方米。目前,改造項目已全面完工。按照相關政策,3個改造項目共獲得國家和省級節能改造獎勵資金400余萬元。
■新聞鏈接
每年一棟樓“吃”掉多少能源?
我市正在統計建筑能耗信息
本報訊 (記者梁智玲) 城市中每一棟大樓,都是大量消耗能源后,才能為我們提供服務。那么,這些大樓每年要“吃”掉多少天然氣、電力等能源?記者昨日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了解到,我市將對全市的民用建筑進行能耗調查統計,建立建筑能耗數據庫,為建筑節能工作提供決策依據。
我市從今年起開展了民用建筑能耗統計工作,統計范圍包括機關辦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
記者了解到,民用建筑能耗統計內容包括建筑的基本信息和能耗信息、北方采暖地區城鎮民用建筑集中供熱信息、建筑節能信息等內容。
據悉,報表實行年報制,通過軟件系統逐級報送,今年我市將首次對2009年度的報表進行報送。
據了解,目前我國建筑能耗約占全社會總能耗的三分之一。由于現行的能源統計指標體系無法全面、準確反映出我國建筑能耗的實際狀況,制定建筑節能政策時缺乏強有力的數據支持,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建筑節能工作的深入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