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實習生 吳 蕊
北方城市供暖期如期而至。今年是國家發布新供熱辦法及供熱計量改革啟動后的第一個供暖季。從今冬開始,北方采暖地區新竣工建筑及完成供熱計量改造的既有居住建筑,取消以面積計價收費方式,實行按用熱量計價收費方式,并用兩年時間,既有大型公共建筑全部完成供熱計量改造并實行按用熱量計價收費。近些年來,“‘熱’是特殊商品”這個理念已融入了百姓的生活,面對計量供暖的新形式,你準備好了嗎?
北京部分地區今冬正式實行計量供暖
11月15日零點,北京全市近2000家供熱單位和4000多座鍋爐開啟了熱水閥門。今冬全市有16個區縣的新建建筑實行熱計量收費。
位于望京融科橄欖城里的鍋爐房此時轟轟作響,從上個供暖季開始,該小區就成為北京市首批計量供暖的試點。就在今冬正式供暖的前一天,供暖公司和物業工作人員持“手抄器”,對用戶的熱計量裝置進行巡檢和首次抄表。熱計量表從外觀上看很像是一塊大電子表,按動按鍵,電子屏幕可以顯示流量、熱量和時間等數據。它有兩個銅管接口,一頭與入戶管線相連,另一頭與回水管線的感溫探頭相連。將手抄器向計量表上一掃,就可以采集到計量表里的流量、熱量等數據。
該小區業主朱女士說:“有人不愿意多花錢可以把閥門調小,覺得溫度過低的家庭可以自己開大熱量,家里沒人或者是空房子的話又可以關掉閥門,減少開支。”
根據《北京市居住建筑供熱計量管理辦法(試行)》的規定,北京目前實行兩部制熱價,由基本熱價和計量熱價兩部分構成。基本熱價按照建筑面積征收。其中:燃煤鍋爐供應的居住建筑基本熱價標準為7元/建筑平方米?采暖季。市熱力集團供應的居住建筑基本熱價標準為12元/建筑平方米?采暖季。燃氣、燃油、電鍋爐供應的居住建筑基本熱價標準為18元/建筑平方米?采暖季。計量熱價按照用熱量征收,價格標準為0.16元/千瓦時。用戶熱費具體計算公式為:用戶熱費=基本熱費+計量熱費=基本熱價×建筑面積+計量熱價×用熱量。
朱女士為自家的采暖費用算了一筆賬,她家的房屋面積為77平方米,朝東,不屬于頂層和底層,供熱方式為燃氣鍋爐供熱,一個采暖季計量的用熱量是4500千瓦時,她上個供暖季的計量熱費為0.16×4500=720元,應交熱費=18×77+0.16×4500=2106元。
供熱單位在采暖季開始前先按照住宅面積收費的方式一次性收取采暖費,采暖季結束后進行清算,當供熱計量的熱費低于按照住宅面積收費時,按照供熱計量的熱費收取,用戶多交的熱費由供熱單位返還給用戶或者在收取下一個采暖季熱費時予以抵扣;當供熱計量的熱費高于按照住宅面積收費時,按照住宅面積計算的熱費收取。朱女士說:“去年供暖結束后算算用量,周圍鄰居們竟然比按平方米收費時省了100元至800元,節約下的錢可以在交今年供暖費時抵扣。”
“十二五”北京住宅供熱計量占比將達1/4
北京市住建委相關部門負責人在接受筆者采訪時介紹,北京市今年新竣工工程安裝供熱計量裝置達到100%,既有建筑實施供熱計量改造面積為522萬平方米。“十一五”期間達到住宅供熱計量收費標準的居住建筑面積為2000萬平方米,到“十二五”期間,這一數據將力爭達到全市集中供熱總面積比例的25%以上。
同時,北京市政市容委日前下發了《北京市供熱計量應用技術導則的通知》,對于采取熱計量收費的用戶,供熱單位會在每年的11月14日對熱計量裝置進行巡檢和首次抄表,并在采暖期內每周至少抄表一次,3月15日抄表一次(若提前或延長供熱時間,還應在供熱提前日和截止日各抄表一次),抄表時填寫《供熱計量收費抄表記錄》。此外,供熱單位應定期向用戶送達賬單,告知用戶的用熱量和熱費情況,對于用熱量較高的用戶,要及時提醒,講解節能措施。
對于市民普遍關心的室溫標準問題,北京今年也作出了新的規定。在正常天氣情況下,對于符合現行國家住宅設計標準的新建建筑,或經過建筑節能改造或供熱系統節能改造的住宅,最低室溫必須達到18℃。對于老住宅,當室外平均溫度不低于-7℃時,市內最低室溫不得低于18℃;當室外平均溫度低于-7℃時,市內最低室溫不得低于16℃。
近期燃料漲價導致供暖成本增加,市民擔心供暖費用也會相應提高。但筆者從北京市政市容管理委處獲悉,暫時不對居民供暖費進行調整。
計量供暖為何“叫好不叫座”
今年是北方采暖地區新竣工建筑及完成供熱計量改造的既有居住建筑實行按用熱量計價收費的第一年。我國北方地區冬季供熱采暖每年消耗煤炭1.5億多噸標煤,占北方地區建筑能耗50%以上,大大高于同等氣候條件下發達國家水平,浪費嚴重。自上世紀80年代起,我國便嘗試推廣節能建筑,并在近些年來逐步深化供熱體制改革。推行供熱計量改革是落實節能減排政策的重點工作,也是建設低碳社會,提高供熱系統能源利用效率的關鍵。
何謂“供熱分戶計量”,也就是通過一定的供熱調控技術、計量手段和收費政策實現按戶計量和收費,用多少熱,交多少費。撇開過去供熱的“大鍋飯”模式,用多用少一個價,用與不用一個價,計量收費有利于節約能源,更方便了百姓生活。那么對于那些還沒有進行計量供暖改造的住戶,他們是否愿意接受這種新的計費方式呢?對于改造的費用問題又怎么看呢?家住北京市西城區的老住戶陳先生說,自己家的小區是90年代的老社區,供熱管道、線路以及房子的整體保溫效果都已經很落后,但是鄰居們還是希望有一天也能使用按熱收費的方式。“用量肯定會節省嘛!平常家里就我們老兩口,住兩室一廳的房子。要是溫度可以自己調節,家里沒人的時候可以關閉,兒女們不來的時候可以把另一間臥室暖氣調低或者關閉,有人的房間調高。”至于安裝熱表和房屋保暖改造的費用問題,陳先生表示:“計量供暖改造肯定是一個大趨勢,以后免不了都要面對的,費用方面希望政府出一部分,不能全部轉嫁給百姓,就像平房采暖進行煤改電政府進行補貼一樣,在合理的范圍內我們還是可以接受的。”
實行分戶計量,用戶和供熱單位雙方受益。用戶可根據自身實際情況自主選擇閥門的關停和流量大小,從而達到節約開支的目的。對供熱單位而言,可實現遠程操作,減少鍋爐數量的同時,其現代化程度將得到提升。從大處著眼,分戶計量又是節能減排的一大途徑。然而這樣科學的一種供暖收費改革卻走得舉步維艱。原因在哪里呢?北京市住建委建筑節能與建筑材料管理辦公室負責人說,熱計量表的問題是改革過程中的一大難點。“用哪種計量表,計量表的生產與采購目前沒有任何標準,多長時間需要維修,錢由誰出,誰來鑒定計價是否精確,這些問題都需要出臺相關的配套政策。”
市場上目前銷售的熱計量表每塊一般在600多元,便宜的大約400元左右,貴的大約2000~3000元。對于表的質量標準、計數指標、類型等均沒有統一要求。分戶計量要求數值精確,表的選型、計數方式不同就會產生誤差。表的使用年限一般為8年,根據安裝的年代不同,在沒有按熱量收費時期,由于熱水的腐蝕,會對表有損耗,縮短使用壽命,并造成誤差。
除此之外,按熱量計價后,同樣面積的房子如果朝向、樓層不同,需要的熱量也有可能不一樣。那么如何界定不同的收費價格?多年來一直按照面積收費,突然變成按熱量收費,也會有人搞不清楚怎么回事,計量的過程也比按面積收費要繁瑣很多。另外,在對既有建筑進行計量改造過程中,房屋保暖效果的提升、供暖管道的改造、新設備的增加……這些成本應由誰來承擔?
盡管“計量供暖”的好處說不盡,但卻“叫好不叫座”,實施起來面臨的問題是“剪不斷,理還亂”。因此,供熱計量改革的方式還在摸索之中。
北京市住建委從事建筑節能改造工作的相關專家表示,供熱計量改革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多部門的共同配合和努力。國家需要出臺相關法律、法規和標準,各地也應擴展資金來源,做好資金籌措工作,并在有限的政府資金中,采取不同形式的優惠政策,盡力帶動更多居民的積極性。在計量供暖設備方面,加快相應標準的制定,并采取有效的后期維護與監督機制。還可以根據不同地區和用戶的特點實行不同的計價辦法。
北方城市供暖期如期而至。今年是國家發布新供熱辦法及供熱計量改革啟動后的第一個供暖季。從今冬開始,北方采暖地區新竣工建筑及完成供熱計量改造的既有居住建筑,取消以面積計價收費方式,實行按用熱量計價收費方式,并用兩年時間,既有大型公共建筑全部完成供熱計量改造并實行按用熱量計價收費。近些年來,“‘熱’是特殊商品”這個理念已融入了百姓的生活,面對計量供暖的新形式,你準備好了嗎?
北京部分地區今冬正式實行計量供暖
11月15日零點,北京全市近2000家供熱單位和4000多座鍋爐開啟了熱水閥門。今冬全市有16個區縣的新建建筑實行熱計量收費。
位于望京融科橄欖城里的鍋爐房此時轟轟作響,從上個供暖季開始,該小區就成為北京市首批計量供暖的試點。就在今冬正式供暖的前一天,供暖公司和物業工作人員持“手抄器”,對用戶的熱計量裝置進行巡檢和首次抄表。熱計量表從外觀上看很像是一塊大電子表,按動按鍵,電子屏幕可以顯示流量、熱量和時間等數據。它有兩個銅管接口,一頭與入戶管線相連,另一頭與回水管線的感溫探頭相連。將手抄器向計量表上一掃,就可以采集到計量表里的流量、熱量等數據。
該小區業主朱女士說:“有人不愿意多花錢可以把閥門調小,覺得溫度過低的家庭可以自己開大熱量,家里沒人或者是空房子的話又可以關掉閥門,減少開支。”
根據《北京市居住建筑供熱計量管理辦法(試行)》的規定,北京目前實行兩部制熱價,由基本熱價和計量熱價兩部分構成。基本熱價按照建筑面積征收。其中:燃煤鍋爐供應的居住建筑基本熱價標準為7元/建筑平方米?采暖季。市熱力集團供應的居住建筑基本熱價標準為12元/建筑平方米?采暖季。燃氣、燃油、電鍋爐供應的居住建筑基本熱價標準為18元/建筑平方米?采暖季。計量熱價按照用熱量征收,價格標準為0.16元/千瓦時。用戶熱費具體計算公式為:用戶熱費=基本熱費+計量熱費=基本熱價×建筑面積+計量熱價×用熱量。
朱女士為自家的采暖費用算了一筆賬,她家的房屋面積為77平方米,朝東,不屬于頂層和底層,供熱方式為燃氣鍋爐供熱,一個采暖季計量的用熱量是4500千瓦時,她上個供暖季的計量熱費為0.16×4500=720元,應交熱費=18×77+0.16×4500=2106元。
供熱單位在采暖季開始前先按照住宅面積收費的方式一次性收取采暖費,采暖季結束后進行清算,當供熱計量的熱費低于按照住宅面積收費時,按照供熱計量的熱費收取,用戶多交的熱費由供熱單位返還給用戶或者在收取下一個采暖季熱費時予以抵扣;當供熱計量的熱費高于按照住宅面積收費時,按照住宅面積計算的熱費收取。朱女士說:“去年供暖結束后算算用量,周圍鄰居們竟然比按平方米收費時省了100元至800元,節約下的錢可以在交今年供暖費時抵扣。”
“十二五”北京住宅供熱計量占比將達1/4
北京市住建委相關部門負責人在接受筆者采訪時介紹,北京市今年新竣工工程安裝供熱計量裝置達到100%,既有建筑實施供熱計量改造面積為522萬平方米。“十一五”期間達到住宅供熱計量收費標準的居住建筑面積為2000萬平方米,到“十二五”期間,這一數據將力爭達到全市集中供熱總面積比例的25%以上。
同時,北京市政市容委日前下發了《北京市供熱計量應用技術導則的通知》,對于采取熱計量收費的用戶,供熱單位會在每年的11月14日對熱計量裝置進行巡檢和首次抄表,并在采暖期內每周至少抄表一次,3月15日抄表一次(若提前或延長供熱時間,還應在供熱提前日和截止日各抄表一次),抄表時填寫《供熱計量收費抄表記錄》。此外,供熱單位應定期向用戶送達賬單,告知用戶的用熱量和熱費情況,對于用熱量較高的用戶,要及時提醒,講解節能措施。
對于市民普遍關心的室溫標準問題,北京今年也作出了新的規定。在正常天氣情況下,對于符合現行國家住宅設計標準的新建建筑,或經過建筑節能改造或供熱系統節能改造的住宅,最低室溫必須達到18℃。對于老住宅,當室外平均溫度不低于-7℃時,市內最低室溫不得低于18℃;當室外平均溫度低于-7℃時,市內最低室溫不得低于16℃。
近期燃料漲價導致供暖成本增加,市民擔心供暖費用也會相應提高。但筆者從北京市政市容管理委處獲悉,暫時不對居民供暖費進行調整。
計量供暖為何“叫好不叫座”
今年是北方采暖地區新竣工建筑及完成供熱計量改造的既有居住建筑實行按用熱量計價收費的第一年。我國北方地區冬季供熱采暖每年消耗煤炭1.5億多噸標煤,占北方地區建筑能耗50%以上,大大高于同等氣候條件下發達國家水平,浪費嚴重。自上世紀80年代起,我國便嘗試推廣節能建筑,并在近些年來逐步深化供熱體制改革。推行供熱計量改革是落實節能減排政策的重點工作,也是建設低碳社會,提高供熱系統能源利用效率的關鍵。
何謂“供熱分戶計量”,也就是通過一定的供熱調控技術、計量手段和收費政策實現按戶計量和收費,用多少熱,交多少費。撇開過去供熱的“大鍋飯”模式,用多用少一個價,用與不用一個價,計量收費有利于節約能源,更方便了百姓生活。那么對于那些還沒有進行計量供暖改造的住戶,他們是否愿意接受這種新的計費方式呢?對于改造的費用問題又怎么看呢?家住北京市西城區的老住戶陳先生說,自己家的小區是90年代的老社區,供熱管道、線路以及房子的整體保溫效果都已經很落后,但是鄰居們還是希望有一天也能使用按熱收費的方式。“用量肯定會節省嘛!平常家里就我們老兩口,住兩室一廳的房子。要是溫度可以自己調節,家里沒人的時候可以關閉,兒女們不來的時候可以把另一間臥室暖氣調低或者關閉,有人的房間調高。”至于安裝熱表和房屋保暖改造的費用問題,陳先生表示:“計量供暖改造肯定是一個大趨勢,以后免不了都要面對的,費用方面希望政府出一部分,不能全部轉嫁給百姓,就像平房采暖進行煤改電政府進行補貼一樣,在合理的范圍內我們還是可以接受的。”
實行分戶計量,用戶和供熱單位雙方受益。用戶可根據自身實際情況自主選擇閥門的關停和流量大小,從而達到節約開支的目的。對供熱單位而言,可實現遠程操作,減少鍋爐數量的同時,其現代化程度將得到提升。從大處著眼,分戶計量又是節能減排的一大途徑。然而這樣科學的一種供暖收費改革卻走得舉步維艱。原因在哪里呢?北京市住建委建筑節能與建筑材料管理辦公室負責人說,熱計量表的問題是改革過程中的一大難點。“用哪種計量表,計量表的生產與采購目前沒有任何標準,多長時間需要維修,錢由誰出,誰來鑒定計價是否精確,這些問題都需要出臺相關的配套政策。”
市場上目前銷售的熱計量表每塊一般在600多元,便宜的大約400元左右,貴的大約2000~3000元。對于表的質量標準、計數指標、類型等均沒有統一要求。分戶計量要求數值精確,表的選型、計數方式不同就會產生誤差。表的使用年限一般為8年,根據安裝的年代不同,在沒有按熱量收費時期,由于熱水的腐蝕,會對表有損耗,縮短使用壽命,并造成誤差。
除此之外,按熱量計價后,同樣面積的房子如果朝向、樓層不同,需要的熱量也有可能不一樣。那么如何界定不同的收費價格?多年來一直按照面積收費,突然變成按熱量收費,也會有人搞不清楚怎么回事,計量的過程也比按面積收費要繁瑣很多。另外,在對既有建筑進行計量改造過程中,房屋保暖效果的提升、供暖管道的改造、新設備的增加……這些成本應由誰來承擔?
盡管“計量供暖”的好處說不盡,但卻“叫好不叫座”,實施起來面臨的問題是“剪不斷,理還亂”。因此,供熱計量改革的方式還在摸索之中。
北京市住建委從事建筑節能改造工作的相關專家表示,供熱計量改革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多部門的共同配合和努力。國家需要出臺相關法律、法規和標準,各地也應擴展資金來源,做好資金籌措工作,并在有限的政府資金中,采取不同形式的優惠政策,盡力帶動更多居民的積極性。在計量供暖設備方面,加快相應標準的制定,并采取有效的后期維護與監督機制。還可以根據不同地區和用戶的特點實行不同的計價辦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