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供熱費,還得再交31元運行費補貼熱交換站的虧損,否則不能正常供熱。這是前不久河北省石家莊市煤礦機械有限責任公司第一生活區(以下簡稱煤礦機公司第一生活區)百余戶居民遇到的窩心事兒。本報記者了解到,在石家莊市,有類似情況的小區還有不少。介于供熱企業與用戶之間的熱交換站何以頻頻出現虧損?誰該為熱交換站的虧損買單?記者就此展開了調查采訪。
居民質疑————
熱交換站虧損怎么要用戶買單
“因去年收上來的供熱費上繳石家莊華電供熱集團后,返還給熱交換站的費用不足以支付站內維修、水、電等運行成本,差額約為7000元。經與雙方單位協商,醫院和臨建住戶各負擔差額的一半即3500元,平均到小區每戶居民需負擔31元,請居民在繳納供熱費同時一并交齊,否則將影響正常供熱。”這是今年11月中旬供熱開始前不久張貼在煤礦機公司第一生活區門口的一則通知,落款為煤礦機第一生活區業主委員會。“熱交換站的虧損,憑什么讓我們用戶來買單?更何況熱交換站的虧損到底是如何產生的,沒人給本兒明白賬!”居民魯先生的一句話,道出了大家的無奈與不滿。
煤礦機第一生活區分為兩個區域,分別位于石家莊市長安區躍進路南北兩側,供熱總面積約為9098.2平方米。上述通知中所稱的臨建住戶,主要就是指魯先生等躍進路北側區域的百余戶住戶。“除躍進路北側居民住宅外,長安區醫院熱交換站還負責南側長安區醫院8465.73平方米的冬季供熱,去年收上來的供熱費上繳石家莊華電供熱集團后,對方返還給熱交換站17291.72元。”近日,長安區醫院熱交換站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因為這些費用遠不足以支付熱交換站維修、水、電等運行費用,所以熱交換站給煤礦機公司及長安區醫院發去通知,要求分別負擔運行費用。
記者從煤礦機公司物產管理部了解到,以前,熱交換站由長安區醫院與煤礦機公司共同經營,虧損由單位“托底”。去年,熱交換站改由物業公司托管,矛盾因此暴露出來。
物產管理部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由于房屋產權目前已歸居民個人所有,煤礦機公司不再負責補貼熱交換站的虧損,住戶均攤費用是唯一的解決辦法。
截至發稿時記者了解到,經有關部門介入協調,煤礦機公司第一生活區躍進路北部區域已正常供熱。“如果不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明年可能還會接到類似的通知,想起這事就讓人鬧心。”煤礦機公司第一生活區的一些居民對記者說。
記者調查————
不少單體運營熱交換站面臨虧損
“按理說,用戶交的取暖費已經包含了熱交換站運行費用,因此將虧損算到用戶頭上是不恰當的。”石家莊市建設局供熱管理辦公室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但現實情況是,多數熱交換站運行存在虧損,除了轉嫁給用戶,短時間內沒有更好的辦法。
據石家莊市建設局供熱管理辦公室不完全統計,今年該市供熱投訴中,關于熱交換站額外收取運行費的投訴占了三成多。對于額外收取供熱運行費的行為,多數熱交換站的理由是供熱企業返還的費用不夠運營開支。“事實上,有些熱交換站從開始運營的那一天起,就注定要虧損。”石家莊市東方熱電股份有限公司一位技術負責人告訴記者,原因是以小區為單位建設的熱交換站缺乏統籌規劃,布局不合理。
據介紹,目前,石家莊市多數住宅小區采取的是“供熱企業→小區熱交換站→用戶”的供熱方式,供熱企業的高溫水首先輸送到各小區熱交換站,經熱交換站轉換成低溫水后輸送到用戶家中。供熱企業每年收取供熱費后按比例返還給各熱交換站部分費用,以保證其正常運營。
這些作為中間環節的熱交換站,除一小部分歸供熱企業直接管理外,大部分都是采取單體運營的模式。記者調查了解到,非直管熱交換站的經營管理因產權不同而形式各異,產權歸小區全體業主所有的,一般由小區全體業主委托物業公司經營管理;產權歸房屋產權單位所有的,則由其自行經營管理。實際運營過程中,有些熱交換站還被物業公司或產權單位承包給個人經營,有些熱交換站由于無人接管,則由居委會負責管理。“熱交換站單體運營,成本自然相對較高。”石家莊市某熱交換站的負責人給記者算了這樣一筆賬。一個供熱季,以供熱面積10萬平方米、熱源為高溫水熱交換站的小區為例,設定所有居民都將暖氣費交齊,總額應為220萬元,供熱企業按5%的比例返還給熱交換站的費用是10.8萬元。而熱交換站運行費用中僅電費一項就是141376.5元,再加上人工工資2.3萬元、水費5.3萬元,這樣算下來,僅一個供暖季該熱交換站的虧損就達109376.5元。“一般來說,所屬供熱系統的面積越大,用戶越多,運營費用有盈余的可能性才越大。”采訪中,幾家所轄區域較大的熱交換站負責人向記者坦陳,盡管如此,像長安區醫院熱交換站這樣獨立運營的熱交換站,由于站內設施與管網老化、所轄區域住戶相對較少等現實問題的存在,已難以再尋找降低成本的空間。
專家呼吁————
熱交換站應轉由供熱企業直營
針對記者采訪到的上述情況,石家莊市物業管理協會秘書長劉明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分析說,作為供熱鏈中聯系熱源與熱用戶的中間環節,石家莊市不少住宅小區熱交換站目前采取單體運營的模式,不僅加大了運營成本,也增加了監管難度。他認為,把熱交換站轉由供熱企業直營,有利于降低運營成本,以保障供熱正常進行。
記者了解到,石家莊市政府辦公廳前不久下發《關于做好2010—2011年采暖期供熱工作的通知》,已確定將該市聯強小區熱交換站等5個小區熱交換站的管理權作為試點移交給供熱企業。
將作為“代理商”的熱交換站變身為供熱企業的“直營店”,理論上有助于提升運行水平、降低管理成本,但其實際操作的可行性與最終效果如何,尚待時間檢驗。記者了解到,早在2008年5月,石家莊市政府曾針對供熱問題召開過一次專題會議,會議紀要記載著,原則上同意由東方熱電集團組建專業公司,統一負責熱交換站的管理。記者日前聯系該公司相關部門欲了解“專業公司”兩年多來的組建、運營情況時,被對方婉拒。
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由于集中供熱問題復雜、矛盾突出,一些供熱企業不愿意直接面向終端用戶。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政府不出面解決熱交換站的歷史舊賬以及供熱工作中的某些“政策性虧損”,熱交換站的直營改革可能難以順利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