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冬時節,北方集中供暖,室內暖氣隆隆;而武漢、南京、長沙、南昌等長江流域城市居民卻難耐濕寒,叫苦不迭。
據記者了解,根據國家“供暖線”劃分,處于秦嶺淮河以南的多個省市沒有集中供暖,大部分居民只能依靠傳統方式取暖。記者采訪發現,長江流域城市居民熱切期盼國家盡快將供暖線南移,調整集中供暖格局,讓南方城市的冬天“溫暖”起來。
近年來,武漢三鎮以個人或單位的形式安裝供暖設備的居民越來越多,供暖公司的生意也越來越好做。漢口的朱先生花了2萬多元加裝了一套天然氣供暖設備。他所在小區正在裝修的40戶就有10多戶安裝供暖設備。武漢德威熱力有限公司去年安裝供暖設備,涉及用戶僅幾百戶,今年的覆蓋面將達到1萬戶。
從整體來講,近幾年增長的一兩萬供暖消費用戶,對于整個武漢市來說仍是小部分,費用偏高、燃料短缺、售后服務難保障等問題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居民對于武漢供暖行業的信任,許多有意向的居民不得不依然使用傳統方式取暖。
冬季集中供暖在南方城市已成為亟待解決的民生問題,有關專家建議國家盡早將此問題提上議事日程。武漢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所長羅教講認為,解放初期,國家制定秦嶺淮河供暖線,從當時經濟發展水平考慮是合理的。改革開放30多年,國力增強,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南方部分城市提出集中供暖的要求也是正當的。目前南方城市一般使用空調和電暖器來度過寒冬,這種分戶方式不僅浪費資源,不利于節能減排,加重百姓經濟負擔,還存在安全隱患。因此,國家應當盡快規劃,布局南方集中供暖基礎設施建設,讓南方城市早日擁有“溫暖”的冬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