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漸寒,地漸凍,讓不少南方居民很羨慕北方有暖氣的生活。目前,南方地區僅有一些高檔生活小區實現商業化集中供暖,大部分城市居民主要采用空調、電暖爐、電熱毯、煤爐及木炭等方式,各顧各地取暖。南方地區究竟有沒有必要采取集中供暖模式呢?
傳統方式,
高耗能不環保
去年(2010年)兩會期間,湖南省人大代表吳和枝就提交了《關于南方地區集中供暖的建議》。
她說,集中供暖不僅能提高供熱質量,保持室內恒定適宜的溫、濕度,實現熱水隨時取用,有效改善生活環境,而且能合理利用能源,減輕大氣污染。她建議,南方地區集中供暖應該納入國家“十二五”建設規劃,由國、省兩級按重點工程項目全額投入建設資金,并將城鄉居民供暖補貼納入財政預算。
目前南方大部分城市居民主要采用空調、電暖爐、電熱毯、煤爐及木炭等方式取暖。業內人士認為,空調、電熱毯、電暖爐等往往使得城市用電負荷重,能耗偏高,不環保、不節能。
湖南大學建筑學院院長魏春雨指出,目前長江沿線以南的城市建筑保暖措施確實非常脆弱,沒有其他適宜的供暖措施,這種高耗能的方式與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的要求不合。
南方采暖,
向左走向右走?
針對南方地區的集中供暖,有一種聲音認為南方地區的冬天時間比較短,進行集中供暖的話,全部鋪設管道,運營成本高,而且南方地區的煤炭資源也相對于北方較緊張。
吳和枝介紹,當時湖南省建設廳給她的答復是:建議非常好,是個從民生角度出發的好提案,但是集中供暖是個系統工程,必須進行調查研究和科學規劃。
傳統取暖方式的弊端和天氣原因使得湖南供暖市場開始“升溫”,但主要形式區別于北方集中供暖,是家庭采暖。
目前業界討論的一個熱點是“區域供暖”即模塊化空調,負責一棟建筑或者幾百平方米面積的供暖,這種方式理論上來說投入不大,運營方便,但是也還沒有付諸實踐。至于集中供暖,是一個體系化的工程,實踐起來要考慮到很多因素。
湖南省建筑設計院主任工程師唐偉認為,目前南方地區的供暖方式應該視個人家庭收入水平而定。南方大面積推廣北方那種通過熱力廠實現集中供暖的方式沒有必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