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氣不熱可先“放氣兒”
與以往供暖首日一樣,熱力集團對居民家中室溫進行了檢測。據熱力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昨天,400名工作人員對5000余戶居民家庭進行室溫抽測。抽查人員將根據住戶距離熱力站的遠近和樓層的高低,隨機或提前預約入戶抽查。如果家中無人,可能會就近抽查樓上或樓下的住戶。“以往我們檢測的時候發現過溫度較低的情況,不排除是個別居民家中暖氣片‘氣堵’了。可以先試試‘放氣’,如果還有問題就可以找供熱單位解決。”
低于約定4℃供暖費全退
市供暖辦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本市規定,室外日平均氣溫在-9℃以上時,符合現行國家住宅設計規范的住宅,臥室、起居室室溫需達18℃或符合居民與供熱單位的雙方約定,否則視為室溫不達標。居民可通過報修、投訴的方式解決。如供熱企業仍拒絕處理,居民可申請第三方室溫檢測機構進行檢測并申請退費。
按規定,室內溫度低于約定溫度2℃之內,退費比例為40%,室內溫度低于約定溫度2℃至4℃以內,退費比例為60%,低于約定溫度4℃或4℃以上,退費比例為100%。由于一些老舊小區沒有經過節能改造,保溫效果差,所以老舊小區室溫的標準將與室外溫度“掛鉤”:室外溫度不低于-7℃時,老舊小區室內溫度應不低于18℃;室外溫度低于-7℃高于-9℃時,室內溫度應不低于16℃;室外溫度低于-9℃時,居民家中若溫度達不到16℃,則不算企業違規 。
居民若自查室溫不達標,打電話給本小區物業或者為本小區供熱的供熱公司,說明情況,根據規定,6小時內,供熱單位必須入戶測溫、調節和檢修。24小時內經檢修溫度達標的不退費,超過24小時仍未修好的,自報修之日起退費,直至室溫達標。
拒退費可申請第三方檢測
如果供熱企業仍然拒絕進行處理,居民可以申請進行第三方檢測,作為索賠或者起訴供熱企業的依據。市民如要進行室溫檢測,須到檢測機構簽訂一個“檢測委托合同”,簽訂合同后先繳納檢測費用,費用為600元左右。一般進行檢測的工作人員為兩人,一人進行實際操作,一人進行核準,檢測時間約在1至2小時內,檢測報告大概一天后出具。
經第三方檢測后,發現室溫的確不達標,退費將在供暖期結束一個月后按不達標天數和一定比例退還。居民可以同供暖企業“協商”退費方式,比如,現金退還、銀行卡支付、減免下一年的供暖費等。同時,檢測費用也由供暖企業支付。
退費后,供暖企業仍有義務繼續負責居民家中供暖,還要繼續進行維修、通氣、增壓等,直到解決居民供暖問題。
若是居民擅自改變房屋建筑結構、擴大采暖面積、增加散熱設備,擅自改動供熱設施,包封、遮擋散熱設備影響供熱效果,或是拒絕供熱單位入戶檢修等行為,供熱單位不承擔退費責任。
-馬上就訪
退不退費 并非第三方檢測結果“說了算”
上一個供暖季,北京首次公布了五家第三方室溫檢測機構。記者昨天了解到,今年,檢測費用仍遵循600元/次的指導價上下浮動。
北京市建設工程質量第四檢測所負責人白冬君說,去年他們共做了大約40多個居民委托的室溫檢測,從檢測結果來看,基本上室溫都沒有達到約定溫度。“但是很多居民都是居住在老舊小區,與自身結構和是否經過節能改造都有關系。”白冬君說,“所以供熱企業能否退供熱費,單從室溫檢測結果上來看是不全面的。所以不能保證拿到了第三方室溫檢測的結果就肯定能拿到退費。”
晨報記者 王萍
核心區告別“大黑龍”
晨報訊(實習記者 劉洋)昨天是正式供暖第一天,西城區馬連道供熱廠內冒了十五六年黑煙的大煙囪停工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排銀白色的小煙囪,最直觀的感受是——煙變白了。鍋爐房內,四臺燃氣鍋爐將熱水通過供水管道送入周邊2萬戶居民家中,并增加了電腦監控,可根據室外氣溫調節供暖溫度。據市環保局介紹,隨著西城區馬連道鍋爐房燃氣鍋爐點火成功、石景山區實興金海鍋爐房啟動熱力供暖,本市東西城核心區的燃煤鍋爐已經不復存在,徹底告別了燒煤時代。“十二五”期間本市將繼續采取更為嚴格的措施從源頭控制燃煤污染,原則上新建項目不再新建、擴建使用煤、重油和渣油等高污染燃料的建設項目;對現有燃煤電廠實施清潔能源改造,建成四大燃氣熱電中心。2015年年底前,城六區基本實現區域內無燃煤。
-供暖·措施
5座地鐵站加裝防雨雪棚
晨報訊(記者 陳琳)冬季來臨,乘地鐵進站候車成了一件辛苦事,尤其碰上限流,乘客需要在站外逗留較長時間。昨天,5號線天通苑北站、天通苑站和13號線回龍觀站、龍澤站、上地站的站前廣場防雨雪棚工程完工,將給進站乘客提供更好的乘車環境。此項工程歷時兩個半月,施工都是在每日早高峰過后進行。
此外,從昨天起,京港地鐵也邁入供暖季,當車廂溫度低于14℃設定溫度后,將自動開啟供暖設備。據京港地鐵公司介紹,去年本市是“看天”供暖,在11月初就已經供暖。今年兩條線的供暖設備室將自動調節。當車廂溫度低于14℃(主要以出風口溫度測量)設定溫度后,即可自動開啟,高于設定溫度時將保持通風狀態,從而保持車廂內溫度適宜。
負責其他12條地鐵線路的北京地鐵公司表示,除1、2號線外,其他線路均有電加熱裝置,并已完成檢查維保工作。各分公司會根據線路、天氣、溫度不同,適時開啟電加熱裝置。
-供暖·現場
整樓沒暖氣 老少很遭罪
晨報96101熱線新聞(記者 盧寶厲)“家里還沒給暖氣,老人和孩子特別遭罪。”昨日,西城區三里河東路A1樓的居民向記者反映,整棟居民樓都沒有供暖。對此,供暖熱線工作人員稱,他們正在處理此事,具體恢復供暖時間尚不清楚。
昨日下午,記者來到該居民樓二層的宋女士家,82歲的宋女士穿著羽絨馬甲,頭戴毛線帽坐在床上,旁邊開著一臺電暖氣,“沒事都不敢開臥室的門,就怕這點熱氣跑出去。”她說,試供暖時暖氣就不熱,“本以為今天能熱起來,沒想到還是不行。”
該樓樓長萬女士稱,整棟樓共18層,上百戶居民家中都未供暖。她和居委會都曾向熱力集團反映過此事,但一直沒人來處理。天冷時,居民白天到周圍的商場中取暖,晚上開著電暖氣,被窩里還得放上熱水袋。
對于該樓未供暖的原因,市供暖熱線96069的工作人員答復稱:“外網平壓差,正在調節中。”她還表示,目前已經接到了多起關于此樓未供暖的投訴,工作人員正在處理,但何時能夠恢復供暖仍不清楚。截至記者發稿,該居民樓仍未供暖。
線索:潘先生
-供暖·簡訊
燃氣:首日用量陡增425萬立方米
晨報訊(記者 王萍 通訊員 徐春芳)記者昨天從北京市燃氣集團獲悉,正式供暖第一天本市天然氣用量達到3005萬立方米,比11月14日陡增425萬立方米。
市燃氣集團預計,今年冬季供暖高峰日用氣量或將首次突破6000萬立方米。目前,通州、采育、衙門口、次渠、閻村5座天然氣接收門站、8座高壓A站、18座高壓B站,51座次高壓站全部啟動,同時連接城市地下燃氣管線的182座高壓管網調壓站也全部投入運行。
電力:今冬最大負荷將增一成
晨報訊(記者 王萍 通訊員 語萍)記者昨天從市電力公司了解到,北京市供暖第一天北京電網運行平穩,截至昨晚,最大負荷為1186萬千瓦,出現在17時28分。
據預測,今冬用電最大負荷為1410萬千瓦至1510萬千瓦,相比去年提高10.28%。目前,市電力公司已完成對部分電力供應重載地區的改造,300余支應急搶險隊、20余部發電車可做到24小時快速反應。若有疑問,市民可撥打采暖用電服務熱線:955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