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市公用事業局冬季供熱工作辦公室有關負責人表示,到目前為止,洛陽市今年實行小區仍與去年相同,沒有增加。
分戶計量對個人來說可以“省錢”,對整個城市甚至是國家來說可以減少能耗,然而,分戶計量在實際推行中需要解決的問題太多,政府部門和供熱企業都在摸索中前進,“非朝夕之間可以解決”。
去年,洛陽市確立了西工區置隆花園等5個小區,作為供暖分戶計量首批試點。
如今,改革已有一年,供暖分戶計量改革進展如何?居民到底有沒有得到實惠?洛陽距離普及分戶計量供暖收費方式還有多遠?11月14日,東方今報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
分戶計量 他家每年能省六百元
用多少暖氣,交多少錢,節能又省錢,這就是分戶計量供暖方式的好處。去年,洛陽市有5個小區開始進行分戶計量試點工作,其中置隆花園小區已實施3年。
11月14日,東方今報記者來到置隆花園小區。小區門口貼著幾條窄窄的計量數據表格。表格上公布的居民熱計量表讀表數最高的為“41112.8千瓦時”,最低的為“3.7千瓦時”,日期為“11月8日”。
“自從有了分戶計量,我家每年供暖能省下六百元。”住在4號樓4單元的李先生對分戶計量很支持。他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去年的供暖時間是120天,他家的住房是150平方米,采暖費用交了約2500元。而在沒有實行分戶計量之前,他家所交的取暖費用是3100元。
此外,李先生還透露,他家省錢的小竅門是:人在哪個屋子,就開哪屋的暖氣,其他屋子暖氣關上就行。
分戶計量不關閥門比按面積算還貴
然而,也有一些居民說,供暖分戶計量后,要交的錢反而增多。原因是在實行分戶計量的小區內,熱計量表一般都被“封鎖”在樓梯間里,用戶自己沒法打開,也就不能時時看到讀表數。一些用戶就因為無法準確把握用量,導致最終分戶計量比按面積算還要浪費。
“如果分戶計量比按面積還貴,說明不少用戶還沒有形成計量使用的節約意識。”洛陽熱力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張建華說,對于保暖性能好的節能建筑來說,在室內升溫后,可以關閉或關小暖氣,房間依然能保持長時間的溫暖。但多數用戶依然是全天開暖氣。
有的用戶,選擇了按分戶計量收費,覺得白天家里沒人可以關掉閥門,但是真正用起來,往往就忘了,一直開著暖氣,結果反而比按面積算還貴。
張建華說,采用分戶計量的小區供暖收費一般分為基本費和計量費兩個部分,即“用戶總熱價=基本熱費+計量熱費”。
去年10月,洛陽市發改委將分戶計量基本熱費比例統一調整為30%。基本熱費計算方式為:30%×0.16元/平方米·日=0.048元/平方米·日,計量熱費為0.125元/千瓦時。高層、小高層、多層等樓房的基本熱費分別按建筑面積的82%、86%和90%計收。
另外,試行分戶計量的采暖費封頂政策調整為:如果用戶按兩部制熱價試行標準核算超出現行按面積計費的15%時,只以現行按面積計費的1.15倍收取采暖費。
滿足4個條件才能分戶計量
黃女士所在的小區,供暖系統在小區建設時已經采用了分戶控制,“給我們裝個分戶計量表不就可以了?” 那么,小區已經采用分戶控制系統,該小區是否就能推行分戶計量了呢?“沒那么簡單”,張建華介紹,實行分戶計量必須同時具備4個條件。
首先,建筑本身要符合國家節能、保溫標準,是“節能型建筑”;其次,供熱系統能夠實行分戶控制;第三要安裝有符合供熱部門要求的、質量可靠的分戶熱計量表;第四,小區熱力站必須安裝符合分戶計量要求的自動控制裝置,以適應不同時段、不同天氣用戶對采暖的要求。除了這4項必要條件,“供熱系統設計必須進行水力平衡計算,驗收通過水力平衡檢測”和“戶內暖氣片應安裝有自動溫控閥”也是分戶計量不可或缺的要素。
“現實是洛陽市符合要求的節能建筑比例很小,對既有的串聯式供熱管道的改造更是難度最大的一面。”張建華說,分戶計量對個人來說可以“省錢”,對整個城市甚至是國家來說可以減少能耗,然而,分戶計量在實際推行中需要解決的問題太多,政府部門和供熱企業都在摸索著前進,“非朝夕之間可以解決”。
今年分戶計量小區沒有增加
張建華表示,在洛陽,只要滿足了實行分戶計量的各項要求,小區物業就可以向供熱部門申請分戶計量。
“但是這又出現一個問題,安裝熱計量表的錢由誰出?”張建華認為,從理論上來說,熱計量表屬于用戶個人財產,費用需由用戶承擔,但是熱計量表較供電、供水儀表結構復雜很多,對計量原理、儀表選型、安裝環境、安裝工藝都有嚴格要求。這筆費用一般都在幾十萬左右,有的甚至要上百萬元,企業的負擔會很大。另外,檢驗熱計量表所需人工管理成本也會增加。
昨日下午,東方今報記者從洛陽市住房與城鄉建設委員會獲悉,2006年開始,該市對新建建筑在節能環保方面有了硬性要求,而在此之前的建筑需要進行節能改造。“老建筑的數目是龐大的,需要一大筆投資。”如何解決這筆錢也是個難題。
隨后,洛陽市公用事業局冬季供熱工作辦公室有關負責人表示,到目前為止,洛陽市今年實行分戶計量的小區仍與去年相同,沒有增加。
“分戶計量是好事,該大力推廣,可是缺乏強制性、指導性的政府文件,推廣工作就沒那么簡單。”這位負責人說,目前,從國家到地方一直未明確出臺政策性的文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