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晚報刊出報道“五問”合肥供暖計量收費后,合肥熱電集團昨天就報道作出書面回應,認為市民如果能改變使用暖氣的習慣,按流量計費確實能省錢,并且已經選定三個小區作為今冬供暖計量收費節省與否的數據取樣點。
回應:最終全面實現計量收費
昨天下午,合肥熱電集團營銷部的楊經理及該公司的辦公室負責人向記者提供了書面回應,認為推行按流量計費在符合國家節能減排政策的同時,也能減少市民的供暖支出。
至于造成目前按面積收費比按流量要便宜一半的原因,楊經理認為主要是用戶使用習慣不好,“一天24小時都開著,即使暖了悶了也不關掉。”這也造成流量被浪費,“實際上不用時就關掉,或者關小,同樣能提供比較好的舒適度,費用也能大大降低。”
合肥熱電集團同時表示,按面積收費的17.5元/平方米的標準已經遠遠低于成本,按流量計算0.35元/千瓦時的標準也比較低。
關于推行按流量計費小區的先后順序問題,熱電集團認為按面積收費的小區都屬于老舊小區,改造需要一定的資金和技術,目前無法推行計量收費,但最終會根據國家要求全面實現計量收費。
對于自行選擇供暖計費方式的問題,熱電集團表示最初他們與用戶之間就簽過用熱協議,明確是按照流量收費,故而不存在自行選擇及征求意見的疑問。
市民:有不少人嫌貴不想用了
市民們的感受如何呢?合肥市余先生是世紀陽光花園 (論壇) (論壇)蘭陽苑9號樓的住戶,去年他所在小區是按照流量進行計費的。按照他的說法,他每天早上8點左右就去女兒家帶孩子,晚上9點左右回到家中,“為了節省用量,在家時,4個暖氣片只開臥室和客廳的2個。”即便如此,余先生去年交納供暖費用1790元,而按照建筑面積64平米計算,他家若按面積繳費,僅需1120元。
“我們樓有150戶,去年大約50戶使用了暖氣,但因為用起來太貴,大約有30戶人家準備今年停用。”余先生說,這30多戶居民已經委托他去熱電集團咨詢停暖事宜。無獨有偶,家住省城民航家園的王女士也向記者反映,她家所在小區“按流量收費太貴,不少住戶不用了”。
對于計量收費是否能夠節省供暖支出,合肥熱電集團實際上也打算在有關小區進行試點,搜集相關數據。
據介紹,在今冬即將改為表計量的6個小區內,合肥熱電集團選擇了香樟雅苑、海頓公館1期、大溪地這3個小區進行試點,招募一些志愿家庭進行流量監測,以確定在保證較為科學合理使用的前提之下,供暖流量到底會達到什么樣的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