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皇甫麗娜 石曉鈺 戚帥)今冬河東集中供熱規模預計突破1131萬平方米,供熱一周以來,全區各供熱單位積極接待群眾反映的各類供暖問題,全區熱網基本進入穩定供熱狀態。
昨天一早,記者來到大王莊供熱站,監控室內的屏幕上顯示著熱網關口參數和供熱輻射范圍地區的地理信息。據了解,大王莊供熱站供熱面積70余萬平方米,涉及住戶萬余戶。供熱源菜單欄上顯示二次網,供水溫度44.2℃,回水溫度38.6℃,室外溫度11.2℃。供熱站維修組組長孔凡強告訴記者:“按照現在的水溫,居民戶內溫度完全可以達到18℃以上。”孔師傅介紹,供熱監控室是溝通供熱一次網和二次網承上啟下的“中樞調節系統”,通過調整供熱用水出廠參數來調節供熱溫度。調度中心可以根據每天發布的氣象信息,調整次日控溫曲線。當出現極端天氣時,通過調整關口參數,提高熱網熱源電廠的出口溫度就能夠及時保證供熱質量。
在供熱管網一級中繼泵站廠房內,記者聽到三臺一級回水增壓泵發出隆隆的機械聲。“試供熱期間,泵站就已經按照正式供熱的標準進行加壓。經過一個階段的調試工作,現在泵站已經進入平穩運行狀態。”孔師傅說。采訪過程中,供熱站的王站長幾次叫孔師傅注意休息,當問到原因時,孔師傅笑著說道:“沒事,是站長比較關心下屬,我們維修組的18個人從試供熱開始就在單位連軸轉,吃住在這里,好多人瘦了五六斤,大家都說減減肥感覺清爽很多。”
每天一早八點多就開始入戶,有時候維修單比較多,孔師傅和同事們就要忙到夜里十一點多才能回單位。夜間值班的兩名工作人員接到緊急報修,就要半夜出工,入戶為群眾解決供熱問題。“今年我遇到了三四次緊急保修,其實都不是大問題,有的就是頂樓住戶管道窩了口氣,造成部分居室溫度不高,放了氣半小時就好。雖然不是真正的緊急任務,但是為了百姓的溫暖,我們時刻緊急待命。”孔師傅說,“很多人認為我們供熱部門出了供熱期就是假,其實還真誤會了。每年我們供熱人員能稍微松口氣的時間也就個把禮拜,就是供熱剛剛結束的時候。當上級部門利用這一周制定好確切的維修任務后,我們就開始了新的忙碌,內網、外網、鍋爐以及各種設備的維修將一直持續到新供熱期的來臨。”
經濟適用房里的第二個“暖冬”
2011年供暖已經開始,真理道定向安置經濟適用房項目的居民迎來了他們在新屋子的第二個“暖冬”,日前,記者來到位于真理道的東瑞家園,關阿姨一家向記者講述了他們的溫暖生活。
剛進入關阿姨家,一股暖風撲面而來,關阿姨和她的愛人正在看電視。記者看到關阿姨身上只穿了件薄毛衣,而她的愛人只穿了件單衣,關阿姨家是地板采暖,記者用溫度計測量了一下家中的溫度是24度。關阿姨說:“這是我們全家第二年溫暖過冬了,以前一家子住在26平方米的小二樓里,家里雖說裝了土暖氣,但家里只能維持14度左右溫度,一點也不暖和,整個冬天在屋里也要穿著厚厚的棉衣,連平常來回走動都不方便。現在可好了,房子大了,家也暖了,穿著件單衣就能過冬了,我們老兩口平日里還能在家里活動活動,日子過得可舒服了。”
負責真理道定向安置經濟適用房項目的方華供熱站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說,他們共負責東瑞家園、東康家園、東惠家園,共33棟樓6800余戶居民的供熱工作,較去年相比,今年居民投拆問題已趨于減少。供熱站設有24小時值班制度,可盡量在當天解決溫度不達標、暖氣管跑水等問題,為居民提供方便,確保困難家庭溫暖過冬。
大板樓里暖意濃
走進松風西里16號樓4門張芷苓的家,一股暖流迎面而來,女主人張阿姨正在擦拭新安裝完不久的保溫窗。記者看到,新安裝的塑鋼雙層保溫窗質地結實,兼具保溫節能的功能。張阿姨笑著對記者說:“往年屋子一到冬天風就嗖嗖地刮,晚上吃完飯恨不得就馬上鉆進被窩暖和一會。今年政府給安上了這保溫窗,又把樓梯外墻貼上了保溫板,現在甭管外面刮多大的風,溫度有多低,這屋里總是暖暖和和的。以前看到人家供熱期間都可以穿著薄點的衣服在家,我和老伴就很羨慕,現在在家也可以這樣了,我們打心眼里高興、舒坦,這政府的民心工程暖人心啊!”
今年,河東區對東新街道松風西里大板樓進行了節能改造工程,改造內容主要包括外墻及屋面保溫、門窗更換、圍護結構改造以及供熱計量系統的改造,涉及8幢樓,5.5萬平方米,直接受益居民903戶。
作者:皇甫麗娜 石曉鈺 戚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