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日前采訪獲悉,膠南市市政公用事業總公司從供熱、供水等四個方面作出2012年工作計劃。據介紹,2012年膠南市將啟動總投資3.8億元的東部城區供熱項目和總投資1.6億元的易通熱電公司長城路馨源熱電廠搬遷項目,供水改造方面,將繼續推進戶表改造工程,并實現日處理能力3萬噸的中水處理廠和日處理能力1萬噸的豆金河模塊化污水處理站項目順利投產。
■供熱將啟動搬遷改造項目
膠南市政公用事業總公司持續推進供熱技術和機制創新,形成高效的熱電聯產體系。2011年,易通熱電銷售上網電量9307.8萬千瓦時,外供蒸汽38.74萬噸,收取供熱費9527萬元,完成銷售收入2.06億元。
在供熱服務方面,易通熱電提前介入計劃入網供熱居民小區的供熱布局規劃設計,進行供熱配套設施建設。據了解,2011年新增供熱站14處,使供熱站總數達到60處,并全部實現遠程監控,無人值守;進行補償器井砌筑和閥門井改造,砌筑補償器井27個,并對高出路面或破損的200多處閥門井進行了改造。
對于未配套供熱的老居民樓戶實施供熱改造,共完成了148棟居民樓、25.5萬平方米的改造任務,敷設室外供熱管道38.8公里,敷設室內和單元立管10.2公里。易通熱電公司供熱范圍內3209戶無供熱設施的老居民樓實現配套供熱。
另外,按照2011年制定的《膠南市城區居民住宅小區集中供熱暫行辦法》,實現了集中供熱的居民小區達75個,供熱面積216萬平方米,其中2011年入網供熱的居民小區20個,供熱面積86萬平方米,讓達不到采暖率規定的小區居民享受到集中供熱的溫暖,建立起集中供熱長效機制。
2012年,市政部門將啟動實施總投資3.8億元的東部城區供熱項目和總投資1.6億元的易通熱電公司長城路馨源熱電廠搬遷項目,分別計劃于2012年、2013年投產和完成。這兩個項目將進一步增加膠南城市居民集中供熱覆蓋范圍。另外,還將提前介入城中村和城市片區改造范圍的供熱布局規劃設計,與各街道辦事處和建設單位及時做好對接溝通,推進供熱配套建設工作。
■供水完成1萬戶戶表改造
據統計,2011年市政公用事業總公司完成供水3074.1萬立方米,完成售水2825.83萬立方米,漏失率降至8.07%,供水能力與供水質量穩步提升。為提高供水能力,2011年投資4900萬元在吉利河、白馬河建設供水泵站各一座、攔河壩各一座,設計日輸水能力4萬立方米,使膠南城市供水水源由原來的鐵山水庫和陡崖子水庫兩大水系,增加為三大水系。
在城區居民供水管道改造中,投資303萬元對使用年限在20年以上的約20公里供水主管道進行改造,2011年改造已完成2.2公里。同時,進一步延伸完善供水設施配套建設,投入939萬元,敷設管道19.2公里,為190家單位用戶實現了入網供水。另外,2011年完成戶表改造(一戶一表改造)10650戶,總投資1800萬元,2012年將繼續改造1萬戶戶表改造。
為解決城區河道枯水季節的水源補充問題,市政公用事業總公司投資4000萬元,實施日處理能力3萬噸的中水處理廠和日處理能力1萬噸的豆金河模塊化污水處理站項目建設 。目前,中水處理廠計劃于2012年5月建成投產,模塊化污水處理站項目計劃2012年4月份建成投產。
■供氣推進兩門站投入使用
據介紹,2011年市政公用事業總公司實華天然氣公司完成敷設城區管網22公里;膠日管線膠南分輸站至門站段2.2km高壓管線的氮氣置換和天然氣試通;敷設門站至海濱大道段次高壓天然氣管線10公里。另外,膠日管線泊里閥室至董家口門站的8.5公里已進入竣工驗收階段,門站配套建設和工藝流程裝置區建設已竣工。
2012年,市政將繼續做好城區門站、董家口門站整體建設,盡快投入使用,并抓緊實施濱海大道至上海南路天然氣管線敷設工程,實現城區次高壓主干線全面貫通。
■污泥項目日處理能力達1000噸
近年來,市政公用事業總公司不斷探討污泥替代煤炭用于熱電生產的技術,并獲得很大的進展。2011年,申報的污泥處置綜合利用及中水回用項目獲國家發改委中央投資計劃資金扶持,國家財政實際撥付到位資金2600萬元。污泥處置綜合利用項目組織研發的污泥處置新技術獲得突破,使料餅總量減少了一半,發熱量提高800大卡以上,生產效率大幅提高,減少生產運行臨時人員12人,設備使用壽命延長三分之一,年可增加經濟效益110萬元。
2012年,市政將完成污泥處置綜合利用項目三期工程建設,新上壓濾生產線5條,新增日處置污泥能力340噸,使該項目日處置污泥能力達到1000噸 ,以此解決新建靈山衛污水處理廠、豆金河模塊化污水處理站和中科成污水處理廠三期工程的新增污泥處置問題。另外,依托新建污水處理項目,新上污水源熱泵供熱項目,力爭下一采暖期在中海熙岸及周邊居民小區投入使用。
記者 趙麗云 本報通訊員 劉玉龍 李祈寧








